荞麦米怎么做好吃
因为荞麦米是粗粮,口感较粗糙,平时我们食用荞麦米可以加上大米、小米、绿豆、薏米等入锅煮至米粒烂熟即可,也可加入3~5枚红枣,味道更佳。荞麦米饭。荞麦米煮之前略泡10来分钟左右,这样荞麦米就会稍稍泡软,吃起来不会太硬,口感会比较好,接下来按常规的放水量和时间煮饭即可。在营养学家推荐的富镁谷类中,荞麦排在首位,它可调节血压,抗心律失常,防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的保护伞。荞麦米中还含有烟酸和芦丁,其中芦丁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而烟酸的量是小麦的3至4倍,具有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荞麦中含有的黄酮成分具有消炎、抗菌、止咳、祛痰、平喘的功效,因此,荞麦还被大家誉为“消炎粮食”的称号,除此之外,这些成分还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荞麦性凉,吃荞麦米等食品时一次别吃太多,特别是脾胃虚寒者尽量少吃或不吃荞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大米、小米、小麦、高粱、玉米面粉及糌粑。荞麦米粉含18种氨基酸,氨基酸的组分与豆类作物蛋白质氨基酸的组分相似。脂肪含量也高于大米、小麦面粉和糌粑。荞麦脂肪含9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多,占脂肪酸总量的75%,还含有棕榈酸19%、亚麻酸4.8%等。此外,还含有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等有机酸。荞麦还含有微量的钙、磷、铁、铜、锌和微量元素硒、硼、碘、镍、钴等及多种维生素:Vb、Vb2、Vc、Ve、VPP、VP,其中VP(芦丁)、叶绿素是其它谷类作物所不含有的。荞麦籽粒的营养成分因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物质在人体的生理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荞麦米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荞麦,说到荞麦米的食用方法,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虽然,荞麦是粮食的一种,但是却不是经常被大家来食用的,尤其是在物质繁荣的今天,一般人都是不会吃荞麦的。很多时候,荞麦就只有作为枕头芯的份。荞麦是一种远古的农作物了,早在我们祖先的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种植荞麦了。荞麦米的食用方法有很多,而且很多现实中的老年人还是会做荞麦米的,因为这在以前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轻车熟路的。荞麦米虽然比不上我们现在吃的大米和小麦,但是荞麦米的食用价值还是很高的。所以,下面就来说说荞麦米的食用方法。荞麦葱油卷材料:面粉1000克,荞麦粉500克,即发发酵粉9-12克,无铝泡打粉20-25克,盐6-10克,水500-800毫升,小葱适量,花椒粉适量,盐适量,油,500克面粉:3克发酵粉,500克面粉:2%无铝泡打粉泡打粉(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氢钠)做法1、把面粉,荞麦粉和发酵粉及泡打粉混合均匀,如果不均匀,泡打粉没散的地方会发黄。2、把盐用热水化开,然后兑如少量冷水,调和成温水和面(水量可以适当调整,只要不把面团和的太稀了就行,稍微干一些也不影响)。3、和好面以后,把面盆盖上(防止面团和空气直接接触,表皮变干)。4、把小葱切末备用。5、等面团发到一倍大,可以揉面,然后分成几团。6、把面团擀成长方型面片7、然后用刷子在面片上刷一层油,撒一些盐,然后把小葱末,和适量的五香粉,或者花椒粉平铺在上面,然后卷起来。8、用刀切成一段段就可以了。9已经卷好香菇的长卷,切短一些段,2个一组有馅料的一面朝上,用筷子在中间部位夹起来,用手捏住两边,一拧,就成了,葱油卷。10、放到蒸锅里,锅里添好水,水量要充足。蒸笼上铺上笼屉布,要把笼屉布用水打湿了,然后拧干,潮湿状态就可以了。然后第二次饧发。(因为制作过程,已经发起来的面,被捏扁了,不蓬松了,再一次,放到那里,会再一次把面团发起来。这样蒸出来,才宣呼呼的,蓬松,不然成死面的硬疙瘩)11、水开了有蒸汽以后,蒸制15-20分钟(一层蒸锅),如果是2-3层的蒸锅,就要多加10分钟,30-40分钟才行。12、蒸熟了,关火,不要开锅盖,等5分钟后才开锅盖,防止回缩。小诀窍1.需要白面粉和荞麦粉适当的比例搭配才行,如果只有荞麦粉,很难造型,因为荞麦粉太粘了。2.如果蒸锅是多层的,建议笼屉布用纱布,或者不放。无纺布的笼屉布,蒸汽不容易透过,上面几层的蒸不熟。荞麦戚风材料:蛋白4个,白醋几滴,细砂糖50g,蛋黄3个,荞麦粉70G,水50ml,油50ml做法1.鸡蛋的蛋白,蛋黄分开;2.蛋黄里加入油,水,用打蛋器打至浓稠;3.荞麦粉过筛,筛入蛋黄液中,搅拌均匀;4.蛋白打成泡泡,加入几滴白醋,分次加入糖打发;5.将1/3蛋白加入到蛋黄糊中,用橡皮刮刀从底部捞起,拌匀,然后将全部倒入蛋白的盆中,搅拌均匀;6.倒入模具中,在桌面上震几下,震去大个的汽泡;7.烤箱预热180度,30分钟;8.出炉后摔一下,倒扣,冷后脱模。荞麦米的食用方法有很多,从上面就能反应出来了。上文介绍的荞麦葱油饼和荞麦威风是关于荞麦米的食用方法当中最为受欢迎的两种吃法,而且很多人也都爱吃,当然这里的人中还是以老人居多。但是,相信通过这里的了解之后,很多年轻人和孩子以后就会经常来吃荞麦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