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城市美食最多呢?
重庆菜,即渝派川菜,就是在巴渝重庆地区广为流传的菜肴。以味型鲜明,主次有序为特色,又以麻、辣、鲜、嫩、烫为重点,变化运用,终成百菜百味的风格,广受大众喜爱。
重庆由于依山傍水,交通便利,人流汇聚,重庆的菜肴特点便是能采各地之长,敢于创新,适应不同顾客需要。重庆菜原来自于川菜“下河帮”。下河帮以重庆、达州、南充为中心,下河帮川菜大方粗犷,以花样翻新迅速、用料大胆、不拘泥于材料著称称,俗称江湖菜。重庆川菜结合了川东精品川菜的影响,加上长江边码头文化,生发出不拘一格的传扬风格。同时,受到了民国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大量江浙移民的影响,部分重庆菜口味相对四川川菜,带有淮扬菜和上海菜浓油赤酱的特点。部分渝派川菜易学易做,开胃下饭,因其平民和能大开胃口的特点,近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受欢迎,不少的川菜馆主要菜品均为渝派川菜。近年来,重庆菜以这种本地菜为基础,吸收各派烹饪技法,逐渐发展起来,从而形成代表地方特色的菜系。
其代表作有麻辣火锅、酸菜鱼、毛血旺、口水鸡、干菜炖烧系列(多以干豇豆为主)、水煮肉片和水煮鱼为代表的水煮系列、辣子鸡、辣子田螺、豆瓣虾、香辣贝和辣子肥肠为代表的辣子系列、泉水鸡、烧鸡公、芋儿鸡和啤酒鸭为代表的干烧系列。
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一般挑担子零卖小贩将水牛毛肚买后,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一般卖劳力的工人,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高档化了,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为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重庆人的口味。也有人撰文说,重庆两江(长江、嘉陵江)江流之处的朝天门,原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宰牛后只要其肉、骨、皮,但却将牛内脏弃之不用,岸边的水手、纤夫将其捡回,洗净后倒入锅中,加入辣椒、花椒、姜、蒜、盐等辛辣之物,煮而食之,一来饱腹,二来驱寒、祛湿,久而久之,就成了重庆最早的也是最有名气的麻辣毛肚火锅。因此,重庆的火锅发源于朝天门码头。但不管是在重庆江北,还是重庆朝天门,重庆火锅发源于江边、码头之处却是不争的事实了。由于巴国、蜀国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等调味的饮食习惯,后发展为小商贩挑担沿街叫卖。重庆火锅随着改革春风迅速辐射全国。从西北戈壁腹地格尔木到东海之滨的国际大都会上海;从北国冰城哈尔滨到椰岛首府海口市,都布满了重庆火锅馆,到处都可以品尝到重庆火锅的独特风味。
重庆小面
说到重庆美食给人的印象,人们肯定首先想到的是火锅,但是对于本地人最爱的美食来说,排在火锅之前的就是重庆小面,重庆人对重庆小面的热爱不亚于火锅,清早起来,街边的面摊格外红火,尽管堂子装修的不好,甚至没有堂子,美女在这个时候也从不顾及自己的淑女形象,吃着那是个香哦,西装革履的绅士,放下公文包,呼-呼-呼,三下五除二的就把一碗重庆小面吃尽,面摊前,男女老少。有白领,有棒棒,有小学生,等等,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一起,不论身世,不论地位,为的就是一碗重庆小面。由于快捷、为重,重庆小面,也可以说最能体现重庆“码头文化”的美食了,也体现了重庆人风风火火的秉性。
重庆酸辣粉
“重庆酸辣粉”是重庆城乡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名小吃,主粉由红薯,豌豆按最佳比例调和,然后由农家用传统手工漏制而成。以其价廉物美口味独特的优势在全国各大城市销售异常火爆。“重庆酸辣粉”分为两种:一种为“水粉”,即用红薯淀粉自己调配制作的;另一种为“干粉”,即加工成粉条状的干粉条。由于干粉条制作的酸辣粉较为简易方便,一般都采用干粉的制作方式。
翠云水煮鱼
水煮鱼的前身其实是出自重庆的火锅鱼,选用10斤左右的快要流油的肥鱼,片成巴掌大的鱼肉片,将一个缸似的大铁锅像炼铁似的烧得绯红,成菜后用大盆端上来,红艳艳热腾腾。一圈人就围着这大盆,端着啤酒瓶捞鱼。吃完了再煮点青菜豆腐之类,特别干脆利落。火锅鱼流传开了之后,很多城里的食肆就开始仿效,但这些食肆没有办法弄一个大铁锅并像炼铁似的旺火煮鱼,三两个食客也不方便一顿吃10斤的鱼。因此就弄成小锅、小火、小鱼,名曰“水煮鱼”。 重庆“翠云水煮鱼”便是在时间的验证和市场的优胜劣汰下,从全国第一家经营水煮鱼的餐厅发展到现在,被誉为“中国水煮鱼之父”,以“滚油、活鱼、浓香、麻辣味重、鱼肉外酥里嫩、味道醇厚”闻名大江南北,被定格成重庆水煮鱼的正宗风味。
歌乐山辣子鸡
大约12年前,重庆歌乐山三百梯一家路边小店,推出了以麻辣为主的辣子鸡。此菜用料特别讲究,主料一定选用家养土仔公鸡现杀现烹,以保持鲜嫩肥美,辅料非川产上等辣椒、川产茂汶大红袍花椒不用,这样烹出的菜品,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麻辣酥香,鲜嫩化渣。别看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考验厨师的功力,尤其是对火候的把握,上乘的辣子鸡必须色泽鲜艳,与辣椒交相辉映、不能发黑,鸡块必须入口酥脆、带有干辣椒过油的清香,甜咸适口。火候非常难掌握,可以说是“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不熟”。
酸菜鱼
酸菜鱼属四川菜系,以鲜草鱼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相传酸菜鱼始于重庆江津的江村渔船。据传,渔夫将捕获的大鱼卖钱,往往将卖剩的小鱼与江边的农家换酸菜吃,渔夫将酸菜和鲜鱼一锅煮汤,这汤的味道鲜美,于是一些小店便将其移植,供应南往北来的食客。酸菜鱼流行于90年代初,在大大小小的餐馆都有其一席之地,重庆的厨师们又把它推向祖国南北,酸菜鱼是重庆菜的开始先锋之一。酸菜鱼流行于90年代初,是重庆菜的代表之一。
毛血旺
毛血旺是川菜菜谱之一,以鸭血为制作主料,鸭血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毛血旺的烹饪技巧以煮菜为主,口味属于麻辣味。毛血旺是重庆市的特色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毛血旺的名气已引领川菜大军,席卷了大江南北。麻辣诱惑对传统的毛血旺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将其汤汁红亮、麻辣鲜香、味浓味厚的特点不断发扬光大,
是道值得一尝为快的巴蜀名菜。
烧鸡公
全国各地都开遍的重庆鸡公煲,在重庆本土更为人熟识的名称是烧鸡公,之所以叫“烧鸡公”而不叫“烧公鸡”是因为那里的方言管“公鸡”叫“鸡公”。烧鸡公最先出自于重庆的璧山县,据说是一帮司机出了一趟长途车,中途很饿,好不容易看见有一家食馆,上前一问老板快打烊,司机们说尽好话让老板再给想办法弄些吃的,老板只好将就把自己养的鸡宰了,又加了大量的辣椒和香料,还有剩余的火锅底料一起烧,没想到味道很好,这道菜渐渐流传开来。
辣子田螺
辣子田螺是江湖菜中的异数,是一道被有意识发明出来的江湖菜,时间、地点、人物确定而明晰:1995年,严琦创办“陶然居”,率厨师发明辣子田螺。 渝菜中并无烹螺蛳的传统,原材料福寿螺也是个新品种。烹饪方法采众家之长,屡试而成。掌门人并非厨师,而是站在食客的角度设计、指导出一道江湖菜。辣子田螺并未因出身江湖而隐退,经发明、完善、提炼而修成正果。白市驿陶然居在推出辣子田螺后名燥一时,不仅令往返成渝的车辆驻足,专程驱车而来的食客亦是络绎不绝。当陶然居进重庆城时,大批追捧者奔走相告。
水煮牛肉
川菜传统名菜。主料瘦黄牛肉。辅料豆芽、鸭血、肉汤、莴笋或者其他蔬菜、粉丝。调料葱、精盐、酱油、花椒、味精、熟菜油、干辣椒、辣椒油、胡椒粉、醪糟汁、湿淀粉、郸县豆瓣酱。因菜中牛肉片是在辣味汤中烫熟,故名水煮牛肉。将牛肉切成一寸五分长、八分宽、一分厚的薄片,盛在碗里,加精盐、酱油、醪糟汁、湿淀粉拌匀。油锅中放郫县豆瓣、干辣椒炒成棕黄色,再下花椒、葱段、莴笋片炒香,加肉汤烧开,将牛肉片下锅,煮至肉片伸展,外表发亮,盛入碗中,淋上辣椒油,即可食用。此菜麻辣味厚,滑嫩适口,香味浓烈,具有川味火锅麻、辣、烫的风味。
馋嘴蛙
馋嘴蛙是广为流传的一道川菜。 蛙仔鲜滑细嫩,配以青花椒、干辣椒和重庆农家用山泉泡制的青泡椒、泡姜等二十多种调料烹制而成,麻辣烫嫩,鲜香适口。馋嘴蛙麻辣味正,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馋嘴蛙的做法源于渝北地区一家姓刘的乡绅大户的祖传食谱。
口水鸡
口水鸡是川渝地区有名的凉菜。口水鸡之所以叫口水鸡是因为有很多花椒,吃了会麻到嘴巴瘫痪不由自主流口水。这道菜麻辣爽口,味美鲜嫩,一清淡,一火辣,美味两重天。有“名驰巴蜀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的盛名。
太安鱼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太安鱼成为重庆一大名菜。太安鱼,一大碗红彤彤的浓汤看上去辣味十足,闻起来香气四溢,令人垂涎三尺。汤里浮着的鱼块竟然做得跟豆腐一样嫩嫩的,轻轻用筷子一夹就碎。尝一口,鱼肉爽滑,汤汁浓郁。和大家常吃的“水煮鱼”比起来,“太安鱼”并不算辣,但味道更富有层次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