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内容

肥胖与饮食的关系

2022-10-22 21:24:48健康饮食2

 以BMI=25以上为肥胖标准。
  BMI是将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所得的数值。如一个人体重60kg,身高1.7m,其BMI就是20.8。
  调查结果:吃饭速度快的(占总数40%)平均BMI23.5。
  吃饭速度不快不慢的(占总数45%)平均BMI22.4。
  吃饭速度慢的(占总数15%)平均BMI21.6。
从饮食角度讲,要量出为入。无论个体消化、利用食物的能力如何,出入平衡不会发生肥胖。肥胖则必定是入大于出。脂肪是人体能量的储存形式,过多的营养物质均能转变为脂肪堆积在体内,达到一定水平,即为肥胖病。

    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肥胖的致病因素之一。比如在热量相等情况下,数量多比数量少的食物更易于接受。尤其是在经济条件尚不够好时,为追求数量,过多进食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引起肥胖的病例常可见到。

    进食的方式对肥胖的发生也有影响。据有人调查发现,在同一地区,在一天总食量相似的情况下,每天只进食1餐的比每天进食2餐的人群发生肥胖的比例高,而进食2餐的又比每天进食3餐的发生肥胖的比例高。

肥胖与饮食习惯


    在肥胖人群的调查中,发现肥胖者与饮食习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人们进食量的多少是依靠食欲和饱食感这两种主观感觉来进行调节的,这一调节机制是通过丘脑下部的饥饿中枢和饱食中枢来完成的。但通常在什么时间进食,进食多少后停止,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习惯和生活方式。观察发现,习惯于好食、多食的人常常肥胖,同样,肥胖的人都习惯于多食、贪食,并有食欲亢进等。在有些家庭性肥胖中,其父母的饮食习惯常影响子女,常都有多食、贪食的不良习惯。   
    在饮食习惯中,进食的频次减少也会促进肥胖,成人若是少餐多吃会使脂肪沉积,而增加体重,同时还容易升高血清胆固醇而降低糖量。就饮食嗜好来说,喜欢吃甜食、油腻食物,及喜欢吃稀汤及细软食物而不愿吃纤维素食物的人,容易发生肥胖,而好吃零食及食后喜静卧的人,肥胖发生率也较高。另外,饭前喜欢少量饮酒之人,也易肥胖。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

1、暴饮暴食肥胖型:这种用户就是那种食欲旺盛的大食客。这种人如能强制节食,可暂时瘦下来,但一旦控制不住食欲时有会反弹回来,而且很有可能比以前更胖。

2、压力型肥胖:由于压力所造成的肥胖又被称作肝胃郁热肥胖。压力过大肝(中医的肝除有西医的肝脏功能之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自律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功能下降。甚至会影响到胃,使胃发热,食欲异常旺盛。

3、水肿型肥胖:臀部和大腿浮肿,也就是所说的下半身胖的人。这是因身体的排水功能教差,多余的水分在体内积聚所造成的肥胖。

4、疲劳型肥胖:这类肥胖者因元气不足而导致消化机能下降、代谢异常,有食欲不振,不正经吃饭但爱吃零食的倾向。主要症状为极易疲劳,一动就爱出汗、气喘等。

5、贫血型肥胖:因体内血液不足,身体基本机能下降,代谢功能发生异常,最终导致肥胖。这类人的特点是食欲正常,但小腹饱满突出,手脚细但身上胖,也就是说的偷着胖,退烧药应该怎么用才对。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提高健康认识,充分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人在婴幼儿期,青春期,妊娠前后,更年期,老年期各年龄阶段容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父母要协助小孩控制体重,慎防日后发生肥胖。

2、饮食平衡合理,采用合理的饮食方法,做到每日三餐定时定量,科学安排每日饮食,如饮食不过油腻,不过甜和不过多,宜适当增食蔬菜和粗粮,少食肥甘厚味,多素食,少零食。

3、加强运动锻炼,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球等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使形体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减肥的人群要注意减肥速度,轻度肥胖者可每月减重0.5~1.0kg,中度以上肥胖可每周减重0.5~1.0k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贫血型肥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肿型肥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压力型肥胖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kys/24430.html

评论列表

游客
游客
2023-11-14 06:20:05

始终保持观众的关注度。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