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圈口味特点?
近现代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由封闭走向开放
近现代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是率先由封闭走向开放,不断适应时代潮流的地域饮食文化, 从而带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近代化的进程。例如,西方的面粉加工及其制品的传入,对中国近 代食品工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自19世纪末期机器制面的方法行于中国后,"华人厌 故喜新,面粉舶来进口日多,"面包 和各种西式糕点也日益盛 行。当时的上海是中国面粉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汉口、无锡等地次之。
此外,西方的食品工业产品,如罐头、饼干、蛋制品,也在20世纪初长江流域各大城市中 有了可观的销路,中外商人在上海、汉口、南京等通商口岸建立了罐头、蛋品、啤酒等食品 制造厂。据1911年7月24日的《时报》记载:汉口市民对英美烟草公司的纸烟、法华康成造 酒公司的洋酒,"极为欢迎,销路畅旺无与伦比。"西方饮食及其有关工业的建立,丰富了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容,也促进了长江流域食品工业的发展。
二、辐射效应
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这里的近代文明最为发达,影响最为深远,成为宣扬和传播西方近代文明的特大窗口,许多中国人的近代知识和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追求与向往,大都是从这 里开始的。
在上海的带动影响下,长江沿岸的汉口、南京、重庆、宜昌、九江等城市的饮食生活,也先后发生了类似的变化,并对长江流域内其它地区形 成了辐射,促进了整个长江流域饮食文化的革新。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国门大开,西方饮 食文化更是通过长江下游不断进入长江流域,如麦当劳,肯德基的餐厅开遍了大江南北。此 外,长江流域内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也日趋加剧。川味东下,苏味西上,武汉成了四方风味交汇之地。不同地区、不同风味的交流与融合,都使得长江流域的 饮食文化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创新菜不断出现。
三、饮食观念的革新
伴随着近代长江流域饮食文化的变化,人们的饮食观念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众所周知 ,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比较注重菜肴的整体效果,讲究调和鼎鼐,把味道放在首位,很难 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菜肴的色、香、味、型的美好、谐调为目的。而西方传统烹饪方法多从理性角度考虑,注重营养和卫生 ,对味道之美反而不大讲究,呈现出味道单一,营养价值一目了然的特点。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