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内容

如何合理计划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与实施才是最有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呢?

2024-07-07 23:17:30健康饮食1

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一)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基本原则

  1. 创设温馨、安全、有序的环境

  应该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感到愉快、温馨、安全、有序,这样,幼儿才愿意探究,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和游戏。幼儿园环境包括在园幼儿直接生活与游戏的活动室环境和户外环境。

  “温馨的”环境,要求教师一方面注重营造幼儿与同伴、教师间相互尊重、爱护、帮助的友好合作氛围,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心态关心和了解每一个幼儿,主动与其交流,热情回应他们的不同需要。

  “安全的”环境,要求教师同时保障幼儿园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安全。其中,安全的物质环境体现在:凡是有幼儿进入的场所、场地都应有成人看护,保障其人身安全;保证活动室、户外活动场地和各种活动材料的清洁、卫生;保证幼儿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玩具、工具、器械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确保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安全的心理环境体现在:让幼儿在环境中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需要选择活动,自由地进行探索、交往和表达;允许幼儿以不违反生活常规的、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和探究。

  “有序的”环境,要求教师做到:制定幼儿能理解的并符合其特点的公共规则,如进入活动区的规则,以帮助他们有序地开展活动;环节过渡要自然、有序、安全;成人之间应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一日生活的组织和指导。

  2. 常规安排应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常规安排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幼儿园应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稳定的生活制度与常规,为此,应保证幼儿有规律地生活与游戏,避免幼儿因不必要的紧张、忙乱而产生失控感和不安全感;应相对稳定地执行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使每个幼儿知道每日日程的基本安排,形成初步的生活节奏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应尽可能地减少环节转换。

  (2)常规安排应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一日生活安排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还应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况(表现、进程、需求等)灵活调整。一方面,遇到特殊情况或需要可适当临时调整日程安排,但要事先告知幼儿,以使他们有心理准备,避免其情绪产生太大波动;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活动环节中,可根据幼儿的反应和表现适当地缩短或延长某个活动。

  3. 幼儿的自由活动与教师组织的活动保持平衡

  幼儿的自由活动和教师组织的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其中,教师组织的活动应包括晨谈、教育活动、餐前/离园准备等活动。

  两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应保持一定的平衡。这要求: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场地进行自由游戏;教育活动尽可能地采用小组活动,让幼儿有充分的表达和表现机会,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需要并积极做出回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内容需要适量采用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幼儿主动探索和游戏。

  (二)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基本策略

  1. 注重安排的整体效益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是一个教育整体,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入/离园、生活活动、自由游戏、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的安排与组织应充分发挥活动间的互补作用,做到生活中学习、游戏中学习。为此,应树立一日生活安排的“效益观”和“整体观”。

  (1)效益观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不能完全等同于幼儿在家的生活。因此,幼儿园教育必须注重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效益——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根本目的的实现)。相应地,教师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

  (2)整体观

  一日生活中各环节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各环节有机配合的“合力”,即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一日生活的有效安排,应从“整体观”出发,有机地整合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不应只注重每个活动环节的精细打磨(玉盘里的大、小珍珠),更应跳出细节,关注如何“串珠成链”,让一日生活迸发出整体的光彩。

  2. 注重班级成人之间的默契配合

  成人之间在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工作中的配合,体现了成人教育的一致性。成人之间的配合不当、不一致不仅会导致生活安排的无序,还不利于幼儿控制感和安全感的产生。

  3. 帮助幼儿了解生活常规及其变化

  如前所述,幼儿对稳定的一日生活常规的了解与熟悉,有助于其心理控制感和安全感的建立。在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与执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赋予幼儿这个“小主人”以足够的“知情权”。为此,入园之初应花时间向幼儿介绍和讲解一日生活制度和常规,还应在常规调整和变化前告知幼儿。

  4. 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安排

  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人,这一理念体现在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工作中要求教师同样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从外在规约向调动幼儿内驱力转变。为此,应帮助幼儿将生活制度和常规内化,引导其逐步从外在的控制与管理向有效的自我安排与管理转变,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掌控者。

  一日生活各活动环节的具体安排与组织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除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与策略,还应当关注五类基本活动(入/离园、生活活动、自由游戏、教育活动、户外活动)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活动类型不同,五类基本活动在具体的安排与组织上也有不同的要求。这里,我们着重对“自由游戏”和“教育活动”安排与组织的具体要求进行探讨。

  (一)自由游戏的安排与组织

  在幼儿园学习环境中,活动区(也称“区域”、“区角”)主要应被用于为幼儿的自由游戏——而不是教育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意愿或想法选择活动区、同伴及材料。

  当把活动区交还给自由游戏之后,不少教师可能会担心:幼儿自由了,就失控了,他们会随意地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包括制造混乱、浪费时间;幼儿只会去重复做那些简单的事情,这样他们就永远也无法掌握幼儿园课程期望他们学会的。

  当把活动区交还给自由游戏之后,教师该做什么呢?那就是——观察儿童。我们时常听到教师们抱怨“没时间观察孩子”,而当活动区真正还给自由游戏后,教师便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并根据观察到的幼儿的表现和水平制定或调整教育活动计划,以增强课程的适宜性,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二)教育活动的安排与组织

  1. 小组活动的组织策略

  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能把小组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分组活动”,后者有可能只是“集体活动”在形式上的变化(更小的“集体”)。

  安排与组织小组活动时,应注意:每次小组活动要有清晰的目标,提前准备好所有的活动材料;活动中提供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材料和工具;观察和了解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经验和方法,幼儿有困难时可针对其能力调整任务难度;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如,通过任务设计、材料选择来促进幼儿的合作学习;让幼儿自己把握活动的进程,独立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2. 集体活动的组织策略

  安排与组织集体活动时,应注意:活动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活动场地的选择、幼儿座位的安排要灵活多样,材料的呈现要照顾到全体幼儿;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尽量给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兴趣、情绪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和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过程中成人之间默契配合,关注幼儿的个体需要,并做出积极的回应。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kys/810317.html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