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内容

石螺死亡原因?

2024-08-15 22:04:38健康饮食1

(一)养殖田螺发生死亡的阶段及症状:

1.田螺苗放养半个月内发现死亡放苗后或不见苗种,是因为苗种不能钻潜到泥中而被潮水冲走,有些滩涂的苗种放养3~4批,效果仍不理想。

2.清明多雨季节(4~5月份)出现死亡。连续大量降雨或大雾天气后,滩面上田螺表现出软体部翻转、足部朝上,活力差,不能爬行等症状,有些个体在软体周边出现粉红色或白色的斑点或条斑,触动后可见轻微收缩,呈假死状态,但最终必会死亡或被潮水冲走。

涂泥中的田螺受淡水刺激,竭力往下钻,以后往往不能再爬出滩面而闷死其中,其个体表现为收缩、变硬、发黑,死亡后周围涂泥变黑、发臭。

3.起捕季节(5月底至6月份)出现死亡。由于海况变化、风向转向等因子影响,5月份以后大批滩涂油泥渐少,底质发硬、变干,滩面出现坑坑洼洼,极不平整。

此时滩面温度已较高,尤其是滩面上的盆子水,水温尤高,田螺受烫后活力极差,爬行缓慢或不爬行,足部朝上呈假死状,软体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收缩。

(二)引起田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1.田螺苗种质量差。

苗种放养后出现死亡或存活率低,往往都发生于苗种购自外地的野生苗。田螺放苗季节一般在早春农历十二月至翌年二月间,因田螺苗小,在气温低、阴雨天气,野生苗种一般不会爬出滩面,采捕野生苗的商贩就采用一些药物喷洒滩涂表面。

使幼田螺不堪忍受而纷纷爬出滩面,这样,方便了苗种采捕,但这些田螺苗虽暂不会死亡,其活力、体质已受到很大影响,放养后不易钻潜、极易被潮水冲走或出现死亡,且生长缓慢。

极个别的卖主,将刮来的田螺苗用淡水浸泡,以求苗种吸水后增重而增加收益。泡淡水后的苗种,表面上看起来光滑、干净、杂质淤泥少、个体大,但经淡水泡后的幼田螺活力极差,一周内就很容易死亡。

钻潜滩涂后则不易再爬出来,死亡后导致涂面变黑、变臭,往往造成这片涂面的继发性病害发生,使随后几批放养的苗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苗种的运输方法、运输时间、运输过程中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也普通存在,也是导致田螺苗种活力下降、质量变差的原因。

2.养殖过程中技术含量低。

用药量过大是造成养殖田螺死亡的直接原因。许多地方虽已明令禁止在滩涂上使用三唑磷(对鱼、虾、蟹毒性尤强,破坏滩涂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但个别地方仍在继续使用,且使用浓度日益增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kys/843280.html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