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内容

中国饮食服饰文化发展历程?

2024-10-27 08:34:47健康饮食1

中国古代衣食的进化

《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

从礼记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衣食的大致演变。古人很难得到正确的历史记载,不过他们的记忆中,大致有衣食进化的轮廓。古人讲礼,喜欢保留旧物,以作纪念。比如,有酒之后,还要保留未有酒时的明水。古人只有两种衣料,即草木之实和鸟兽之肉。不过还忽略了重要的一种食物,即鱼。古人喜欢吃鱼,在众多典籍中都可以看出,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说:“数罟不人罟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诗经·无羊篇》也说:“牧人乃梦,众维鱼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郑《笺》则说:“鱼者,庶人之所以养也。今人众相与捕鱼,则是岁熟相供养之祥。”由此可见,鱼是普通人经常吃的。

古人在寒冷或多山林的地方,要从事打猎,食鸟兽之肉;在炎热、植物茂盛的地方,则食草木之实;在距湖泊较近的地方,则食鱼肉。不过古人最主要的食物,还是草木之实。原因很简单,植物最多,生长也比较快。《墨子·辞过篇》说:“古之民,素食而分处。”孙诒让《闲话》则说:“素食,谓食草木。素,疏之假字。疏,俗作蔬。”由此可见,素食是古人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动物的数量相对于植物来说,还是相当少的。可以想象,古人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与此同四,却留给了后人很多宝贵财富。由于他们吃的植物多,慢慢地就了解了各种植物的性质。《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中国最古老的药书,名为《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为三卷,载药365种,文字简练古朴,不仅是中药理论的精髓,还是中国几千年来药物学的根本。农业的发明和进步,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人的营养和健康。《墨子·辞过篇》说:“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吕氏春秋·审时篇》说:“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卫变强。”

牛、羊、鸡、马、犬,是古人最常圈养的动物,也就是所谓“六畜”。其中,圈养狗和猪的人,相差无几。《管子·山权数》说:“若岁凶,水,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大概在古人,男子常蓄养狗,女子则常蓄养猪。 《礼记·昏义》说:“舅姑人室,妇以特豚馈。”

到了后来, 由于火了发明,火烹调技术快速发展。《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在此期间,人们为了防止食物煮熟后会被烧焦,于是发明了陶器。这样一来,食物煮熟后,可以加水降温,调味料也可以加进去。慢慢地,食物也就变得美味可口了。饮食的奢侈,也就滋生了。《盐铁论·散不足篇》说:“古者燔委食稗,而熚豚以相飨。其后乡人伙酒,老者重豆,少者立食,一酱一肉,旅饮而已。及其后,宾昏相召,则豆羹白饭, 綦脍熟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kys/888513.html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