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美食季#高血压秋季吃什么好?
随着一场一场的秋雨,气温明显越降越低,昼夜温差也很大,对于中老年朋友尤其是血压比较高的朋友来说,这段时间更要注重保健。
一、秋季这三件事会让血压上升
1、气候变化
不只高血压,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怕天气持续冷或持续热,就怕天气突然变化。
引起血压增高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天气变化,秋季气候容易反复,并且早晚温差大,容易刺激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导致血压波动。
2、秋冬进补
秋冬是进补的好时机,很多人会抓住机会大吃补品、肉类进行食补。
但是,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许多滋补之品往往比较温燥,无法消受。比如进补常吃的桂圆、羊肉、肥牛等都是温补的东西,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3、环境干燥
秋季天干物燥,明显缺水,在这种干燥环境里,我们的血液变得相对粘稠,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脑梗塞,血压也会升高。
若想在秋季管住血压,安全度过秋天,高血压患者和家人需采取积极对策,以下几点内容可供患者参考。
二、做好这6点可管住秋季高血压
1.定期测量血压
有品picooc血压计
只有很好的监测血压才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导致的危险病况的发生。
在血压状况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在血压发生较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建议加大血压测量的频次。若发现昼夜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按医生意见采取措施。
2.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
秋季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大,早晨的温度较低,此时血管收缩,会使血压升高,早晨有些病人会感到头晕,就是这个原因。所以,秋季需要及时调整服药时间,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药量的调整。
3.控制饮食,限盐很关键
逐渐转凉的天气会使人胃口变好,再加上秋冬节日多,免不了大吃大喝,一不小心就会进食过量,造成血压波动,那么高血压患者秋季应该怎么吃呢?
饮食是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建议患者平时在饮食上尽量吃得清淡一些,对降压会有较好的帮助,日常饮食注意限盐,尤其要禁食煎炸和油腻的食物。
饮食上尽量做到平衡,除了米面、豆类外,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钾、镁的水果。
4.运动要适量
天气转凉,温度比较舒服,适合进行体育锻炼,对调节血压也能有帮助。
但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运动时需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如快跑、登山等,这些运动由于强度较大,容易使血压骤然升高,易引发脑出血。建议患者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比较温和的运动,既能锻炼身体调节血压,又没有危险。
晨练前先服用降压药,做好保暖。如果血压不稳定,则不宜在天气寒冷时外出晨练,选择气温较高时锻炼更好。
5.早晚多喝水
秋季天气变冷变干燥,人体的血液粘稠容易引发高血压并发症,所以,在监测血压同时应该多喝水。
有的老人晚上担心会夜起,睡前一点水都不敢喝,这是不对的。
其实,晚上应该适当多喝一点水,特别是早上起床就应该喝下一大杯水,帮助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并发症。
6.预防流鼻血,警惕并发症
秋季是鼻出血的多发季节,其原因不仅是天气干燥,高血压也会引起鼻出血。
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就预示患者的血压不稳定,是中风的一种征兆,患者要引起警惕。
三、秋季高血压患者应该吃什么?
这时候吃平菇、香菇、木耳、黑豆、黄豆,能够更好地帮助调节体内的平衡。菌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香菇中钾离子含量相当高,对控制血压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香菇里的多糖类物质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机体的调节能力。
平菇氨基酸含量比较丰富,其中含有的赖氨酸正是大米所缺少的,如果吃米饭的时候用一盘炒平菇来搭配,就可以与大米形成很好的氨基酸互补作用,让摄入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更均衡,从而提高整体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
此外,木耳也是一种真菌,更有“菌中之冠”的美誉,富含多种人体必须营养物质,含有的磷脂、固醇等营养素对于大脑、心血管功能都有很好的维护作用。
建议大家这几种菌交替着吃,保证一周内的食物种类尽可能丰富,得到的营养就会更加全面。
另外,豆类如黑豆和黄豆都含有许多卵磷脂、蛋白质成分,豆制品中还有丰富的钙质,对保持机体功能完整、延缓机体衰老、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满足大脑对微量物质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有许多食物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比如芹菜、海参、桂圆等。芹菜富含纤维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从而预防便秘。海参属于滋阴类补品,既可增强体力,又不会引起高血压,也是上佳的滋补品。
桂圆有安神、补血的功效,特别适合于夜间失眠的老年人,但桂圆的糖含量很高,建议大家控制好摄入量,不要多吃。
同时,秋季气候比较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如果不注意及时补水,可能就会造成血流减慢,对于心血管功能本身有损伤的人来说,最终血容量不足,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
有严重高血压和血压值不稳定症状的群体,更应该引起重视。
数据来源于有品海外血压计研究中心。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