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食疗食补 > 正文内容

杨梅病是什么冶疗的?

2024-02-25 04:32:44食疗食补5

病虫害防治

1. 缺素

缺硼、缺锌、缺钾、缺镁、缺磷、磷锌拮抗是导致杨梅枯枝死树的最重要因素。

(1)缺素症状

缺硼。树冠顶端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新梢簇生,叶小色暗。部分黄化叶有紫红色特征。有些叶片褐化现象严重,呈典型的“猪肝叶”。

缺锌。叶小簇生,叶面两侧出现斑点,植株矮小,节间缩短,生育期推迟。

缺钾。叶片边缘黄化、焦枯、碎裂,脉间出现坏死斑点,整片叶有时呈杯卷状或皱缩,褐根多。

缺镁。老叶先端开始黄化,叶缘两侧中部出现黄色条斑。严重时有可能全树黄化并先后落叶。

(2)防治意见

三元复合肥、尿素、硼砂、磷肥等是当前杨梅肥力补充的主要来源,且具有持续性、稳定性施用的明显特征。这些肥料的长期使用易造成矿质营养盈亏不均,有的甚至会出现单盐毒害,从而导致枯梢。农民习惯施用国产和进口的各类复合肥。这些复合肥N、P、K的元素含量没有检测过,若是按设计要求的N:P:K=15:15:15,那么磷、氮的含量就明显超标。杨梅的根系都有生物固氮的本能,一般情况下,杨梅不用补氮,而磷素的需求量也较少,若按上述比例施用化学元素,将会导致营养元素吸收严重不合理。笔者在临海有机杨梅试验生产基地试验多年,发现N:P:K的比例为0.8:0.3:3,实际含量以果实收成50千克/株计,氮素0.8千克、磷肥0.3千克、钾肥3千克,且硼0.45毫克/千克、钙130毫克/千克、镁50毫克/千克。因此,生产上应该选择以有机肥为基肥,补充元素以硫酸钾为主要肥料,硼、锌、钙、镁等元素视作微量元素在凭经验判断无效的前提下,应酌情取样到相关机构检测,缺什么补什么。不过,凡是缺素症是可以修复的,死树不会侵染健树。

2. 多效唑危害

(1)症状

施用多效唑后的典型特征是小叶、卷叶、枝条细弱,花多果多小果多,继而在采收前烂果多。长期超剂量施用多效唑的植株,会持续发生枯枝死树,但不会侵害其他植株。从细胞组织分析,叶片厚度变小,栅栏组织紧密程度降低,海绵组织细胞紧缩,海绵组织厚度和细胞密度明显增大,与正常细胞相比,呈失水皱缩状;正常细胞则较为饱满,且排列整齐。

(2)防治办法

对于非正常结果树,施用适量多效唑对改善树体形态结构,减少徒长枝生长,缩短节间长度,促进侧枝和短果枝发育有一定作用。但一般情况下,非正常生长的单株可在施用200~250倍液多效唑1~2次的情况下有效抑制徒长枝条,配合有效的枝条修剪和合理结果,可使植株朝正常生长转变。对于正常结果树不能用多效唑作为增产稳产的措施。对于滥用多效唑的植株,首先要停用,然后对植株进行持续有效的“中和”处理,“中和”药物可试验自配或可由经济实体购买有关专利。

3. 根腐病

(1)特征

根部腐烂、发霉,有的流黑水。初期叶片枯黄,须根腐烂,主要是真菌和细菌为害造。

(2)防治办法

注重开沟排水,常年保持果园湿度得当,土壤湿度不能超过85%。土壤应选择通透性较好的砂石土,壤土应逐渐添加客土。根据地形特点,阴坡湿度应低于阳坡,对此要适时灵活修剪枝条。同时,要考虑肥力结构和浓度,防止因浓度过高造成灼根引起烂根。已经局部烂根的地方要进行有效清理,主要方法是清除烂根;对轻微感染的根部,先剪除感病根系,然后对感病根附近的主根或侧根用杀菌剂涂抹,在此基础上分层撒施石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土壤客土换土,尽可能增加新的少菌土壤。杀菌剂主要是托布津系列,对甲醛浇土要慎用,以防人为“烧根”。

4. 根结线虫

(1)病害特征

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20厘米表层土内,以3~10厘米最多。幼虫2龄时,从根尖或根尖后幼嫩部侵入,先寄生于根皮层,再寄生于根皮层与中柱之间,然后转入根的中髓。线虫侵入后,刺激根细胞组织过度生长而形成巨型细胞,导致根系产生大小不等的根结;并因线虫的活动,使共生的菌根不能形成或很少形成根瘤。菌根的活动受阻后固氮能力削弱,杨梅树体得不到必要的养料供应,生长受到影响。杨梅根结线虫病是由于育苗户常在连作苗床或有根结线虫的地方育苗引起的,常见小苗根系上有明显的瘤状突起。带(染)病苗木引进或种植6~7年,会从杨梅的嫩枝嫩芽开始萎蔫,叶片发黄,嫩枝从上至下发黑,进一步发展至整株发病或死亡,相邻的杨梅树也会相继发病。检查根系,可见根结突起,有时输导组织发黑,甚至流“黑水”。根结线虫为害易与根腐病、拟盘多毛孢菌为害造成的枯枝死树相混淆,但只要查清有无线虫,就能甄别。

(2)防治办法

调节pH值。正常树和轻度发病树的土壤pH值为5.2~5.3,严重发病树的土壤pH值为5.0以下。对病树施用石灰调节pH值,可以减缓病害发展速度。土壤松软、有机质含量高、含有石砾的沙质红壤土或黄壤土,适宜杨梅菌根生长,可抑制杨梅根结线虫病发生为害。

药剂防治。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喷灌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22.5~45.0千克/667平方米,拌入有机肥,施入土中,或制成药土撒施后翻入深3~10厘米的土壤中。

生物防治。选择防真菌农药制剂防治效果较好。

5. 蚂蚁为害

(1)为害特征

植株主干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形成环状痕或s形、斜形伤痕,时间久后伤口愈合成为褐色痕沟,有的甚至深入韧皮部。

(2)防治方法

糖醋混合浇在预先放置植株的地上部。3~5堆/树,2天/次收集清理灭杀蚂蚁,下次诱杀时根据诱料消耗情况酌情添加。一般情况下,7~10月的生长季诱杀2~3个周期,一个周期收集3~4次,如此,只要连续二年就能基本解决蚂蚁为害。

6. 广翅蜡蝉

(1)症状

利用口器先刺破树皮,再逐步噬断枝条韧皮部,使输导组织中断,最后枝条枯死。一般情况下以7~9月的高温季节为害严重,以树冠上部枝条、内膛透光率高的小枝条为主。严重的植株树冠上部枝条连片枯死。

(2)防治办法

以物理诱杀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笼式简易网袋诱捕效果较好。不过广翅蜡蝉为害植株不至于死树,故无须花费多少心思。

7. 小粒材小蠹

(1)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2.3~2.5毫米,雄虫1.7~2.2毫米,长圆柱形,深褐色,体表被稀疏绒毛。前胸背板长大于宽,前部2/5具稀疏的颗粒状瘤和金黄色短毛,后部3/5具微凸的刻点。鞘翅长度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7倍,后部1/4呈斜坡形,刻点排列成行。坡面第一和第三沟间刻点呈粒状和具短毛,第2沟间刻点消失和无短毛。

(2)生物学特性

系食菌小蠹,主要为害铁杉、桃树等。2006年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率先报道该虫为害杨梅,调查发现浙江省各地也有该虫为害。成虫每年8~9月出现。羽化后两性成虫离开原先生长发育的坑道,在外面或者入侵到新树后进行交配,共同筑造新坑道。只有1个穴状的共同坑,深入木质部中,亲代和子代在穴中共同生活。

(3)为害征状

小粒材小蠹主要在健康的活树上为害,属初期性害虫。而且虫口密度很大,对杨梅树的为害很大。主要为害地面60厘米以下的杨梅主干木质部,也为害主根和粗大侧根木质部。主干受害部可观察到少量的细微的黄色蛀粉和蛀孔。蛀孔直径约1毫米,被害树蛀孔很多,一般有50多个,多的达300多个。解剖植株受害部,木质部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虫道,木质部输导组织变褐色,发出浓烈的变质水臭味。树体受害后,1~2年仍能结果,且结果枝比例很大、着果率很高,往往出现过量结果的现象;如不注意疏果,一般在杨梅果实成熟前可能全株枯死,个别树势较好的在采后仍然会死。若进行严格疏果,并进行精细的培肥管理,当年虽然不死树,但新梢抽生稀少,树势显著衰退,树叶发黄,并大量落叶,产量锐减,失去了经济栽培价值,不久也会衰弱而死。一般杨梅树被害后3~5年内都会相继枯死。

(4)防治办法

预防为主。7~9月在成虫侵入期对树干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雾。冬季、春季以石灰涂白为主;对已形成虫害的树干,可选择3月用40%高斯本乳油与工业用涂料涂树干,使之快速杀死。对木质部全部褐变的树要放弃诊治,挖树并用相应药物清理树穴及周边土壤,等来年再补栽新树。

8. 拟盘多毛孢菌

(1)基本特征

目前诊断为属真菌性为主的病害。幼叶、成年叶依次发黄脱落,随后小枝树皮裂开,部分卷起呈轮纹状,不久逐渐干枯,树皮出现褐色不规则病斑。小病枝的新老叶痕处先有白色分泌物渗出,不久灰白浆菌黏着在叶痕或树皮处,有的浅层显见,有的突起僵硬,一般不易脱落,死枝多有残留物。接着枯枝依次蔓延到侧枝,直至主枝、骨干枝全部枯死,导致半树或全树死亡。发病初期枝条韧皮部呈褐色,后期变黑,枯枝木质部、髓部均变黑。根部发病分为霉根、腐烂两种类型。霉根的须根少,侧根多有黑色霉变粉状脱皮剥落,主根先端烂皮光滑,发病中后期在根的中后端出现分层性剥落。也有的根部发黑后腐烂发臭。该病在调查地始发期为5月下旬至11月上旬,旺发期在7月上旬至10月中旬,部分病原菌能越冬,次年有可能复发。病菌随着暴雨等高湿度环境的形成,繁殖系数加大。病树的存活期为12~48个月不等。

(2)防治建议

严把苗木质量关。严格控制外来非现场检疫苗木引进种植。须持现场检疫合格的苗木方可进入。对枯枝死树严重的植株,要立即挖除,以减少果园传播。调整土壤pH值至5.5左右,使之形成弱酸性土壤。停用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恢复植株的正常生长,注意内源激素的平衡调节。植株生长要求达到树势中庸,不是枝繁叶茂。要枝条短粗,疏内膛、减层次,防郁闭、增透光。同时,落实以有机肥为主的均衡矿质营养施肥工作,以提高树体的抗逆性。对药剂防治进行慎重探索。该病害的药物防治需要综合配套、交替使用,单一、非持续性的对症下药效果很差,甚至加剧病害、死树的发生。

综上所述,造成当前杨梅枯枝死树的因素有以上8种。但依诊断和防治的难度排序,笔者认为应对拟盘多毛孢菌、小粒材小蠹虫、根结线虫、多效唑、缺素症等5种病害予以高度关注。由于侵染性大,死亡率高,防治形势严峻,要突出考虑拟盘多毛孢菌的防治问题。目前预防工作重于防治。防治措施需要密切注意专家的试验结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kys/slsb/718414.html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