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应在饮吃上吃那一些,炖煲那一些汤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
质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
泌异常。
春季饮食养肝为先,按我国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
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
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
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
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
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因此,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
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二、饮食要养阳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
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
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
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
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
嫩之菜,杂和而食”。
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
春天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所以在饮食上应多吃点
培补肾阳的东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等都是
养阳的佳品。
三、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
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
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
,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
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
又认为,五味八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
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伤害脾胃之
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刮
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四、饮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梁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
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饮
食宜温热,忌生冷。胃寒的人也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
,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
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多喝水可
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
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
茶,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适量
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五、多食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
不足的情况,如春季常见人们发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
肤病等,这些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此,随着春季
的到来,各种新鲜蔬菜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利于身体
健康。
另外,春季应吃能清除里热的食物,因为漫长的冬季容易导致体内郁热
。消除郁热的方法很多,多吃点清除郁热的食物最好。春季容易出现口干、
舌煤、皮肤粗糙、干咳等病症,所以在饮食上应多吃些能补充人体津液的食
物,如梨、蜂蜜、山楂等。切忌黏硬、生冷、肥甘味厚的食物,春季肝气偏
亢易伤脾胃,损害了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而黏硬、生冷、肥甘味厚的食物
本来就不易消化,再加上脾胃功能不佳,即可生痰、生湿,进一步加重和损
害了脾胃功能。
春季人体生理病理特点
医疗气象学证实:在大风呼啸时,空气中的冲撞摩擦噪音会使人心里感
到烦躁不适,特别是噪音音频过低,甚至达到“次声波”的标准时。科学家
已经发现次声波是杀人的声波,它能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人
头痛、恶心、烦躁,甚至致人于死地。同时,强烈的大风常使空气中的“维
生素”——负氧离子严重减少,导致那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体内的化学过
程发生变化,在血中开始大量分泌血清素,让人感到神经紧张、压抑和疲劳
,并会引起一些人的甲状腺负担过重。此外,大风使地面蒸发加强,驱走大
量水气,使空气湿度减小,这会使人口干唇裂,鼻腔黏膜变得干燥、弹性减
少,防病功能也随之下降,使许多病菌随之乘虚而入,从而导致呼吸系统疾
病的发生,如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这些疾病的广泛流行也往往是“
风助病威”的结果。故《黄帝内经》里说:“风者,百病之始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