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期形成南食北食?
中国历史上南食北食的经济格局最早大致形成于母系氏族时期,母系氏族黄河流域一般以半坡为代表,长江流域以河姆渡为代表半坡一直在陕西西安郊区半坡村,年代在公元前4800-前4200年间。
居住区有房屋,同性多人合葬,半坡人种粟,饲养家禽捕鱼,经营刀耕火种的农业,陶器以红陶为主也有彩陶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余姚,年代约公元前5000年左右,出土的石、骨、木陶的器具,有稻作遗存,经鉴定是人工栽培的稻谷。
五谷里的外来户
在中国北方,小麦是一种主要粮食作物。明朝的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第一》里就说:“四海之内,燕、秦、晋、豫、齐鲁诸道,烝民粒食,小麦居半。”
不过,细心的人们或许会发现,华北的气候条件对于小麦生长而言并不友好。春季是小麦的生长时期,最需要水。偏偏东亚大陆是最典型的季风气候,温湿同步,春季普遍缺少雨水,以至于诞生了“春雨贵如油”这样的民谚。
而夏季频繁的降雨则又影响了小麦的成熟。换言之,如果缺乏人工灌溉设施的话,东亚地区实际上是不适合小麦的生长和种植的
南北饮食差异
南米北面
农民因地制宜的结果
对于南方朋友来说,主食一般都是米饭,很少吃面食,而北方人除了米饭,则经常会吃馒头、烙饼、手擀面、疙瘩汤、面片……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调味不同
“北咸南甜”的饮食习惯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人形成爱吃咸食的习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口重”。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差较大,在过去,只有少量的蔬菜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来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秦岭淮河将中国从地理空间上划分成两个地块。除了地理环境,气候、人文差异的划分,更造就了数千年来南北方文化的不同。
这种文化差异囊括多种,饮食差异就是其中突出的一点。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南北方在饮食上存在的差异。
1.主食上一直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南方主食一般都是米饭,很少吃面食。北方人爱吃面食,面食不单指面条,还有馒头、烙饼、疙瘩汤等。
2.口味上则是“南甜北咸”,北方因为气候原因一直有“囤菜”的习惯,常常把菜腌制起来慢慢吃。这样一来,北方人大多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3.节日里有“南糕北饺”的习惯,南方人春节习惯吃年糕,江浙人家大年三十晚上总要在八仙桌上摆一盘年糕,作为供品。北方人更爱吃饺子。

4.“南精北粗”,不管是南方人家里还是南方饭馆,都是菜量小而精美。北方菜量多、足,更多体现了粗犷,这也符合北方人豪爽的性格。
5.南方人吃甜豆腐脑,北方人吃咸豆腐脑。

6.南方人吃甜粽子,北方人吃咸粽子。
7.南方人饭桌上喝汤,汤也是一道菜;北方人饭后喝汤,汤是不算菜的。
8.南方人吃葱是切成葱花撒在菜上,北方人爱拿大葱蘸酱吃。


9.南方的青菜和小白菜到了北方叫油菜,北方的青菜另有其物。
10.南方人吃水饺蘸醋吃,北方人吃水饺除了蘸醋还会蘸酱油。
南北方在饮食上的差异还是蛮大的,不过这也体现了我们国家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管是南方饮食的精细还是北方饮食的豪放,都有其特色。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差异。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