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斑鱼的家常怎么吃(红石斑鱼营养价值与禁忌)
红石斑鱼营养价值与禁忌
墨鱼学名乌贼,俗称墨斗鱼或墨鱼。大连管它叫乌鱼。
啥习性?墨鱼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软体动物,生长在外海或海湾与外海的交界处,栖息于有隐蔽物和最少有20米水深以下的环境,如海草或岩石等。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黄海、渤海产量较多。产期多在8~12月份,11月份为盛渔期。大连地区最大个体墨鱼是金乌贼,胴长可达20厘米。
啥特性?大连海域常见的墨鱼有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和耳乌贼。其中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有一船形石灰质的硬鞘,是很好的中药,称“海螵蛸”,是一味止血、收敛之常用中药。此外,其肉、黑囊、缠卵腺均可入药。
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并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不过,这种“墨汁”需要储积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墨鱼非到万分危急时刻,是不肯轻易喷放“墨汁”的。
墨鱼在漫游时,一般靠两侧肉翼和头部腕足做正向运动,又是“反向短跑健将”。
有啥营养价值?墨鱼,味鲜美,可鲜食,亦可加工成干品墨鱼干。雄性生殖腺和雌性缠卵腺分别可加工成乌鱼穗和乌鱼蛋,均为海味佳品。营养上来说墨鱼的滋补性更强,它用于炖汤比较多。墨鱼的价格相对较高,它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是一款低脂的美食,即使是三高病人也可以食用。
有何禁忌?墨鱼不适合有湿疹、荨麻疹人食用。
如何食用?只能煮熟食用。一般用来煲汤的都是墨鱼。墨鱼的做法多样,有白灼,烧烤,炖豆腐,烤墨鱼干等,还可以做成火锅的好伴侣,比如墨鱼丸和墨鱼滑。
红石斑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红石斑鱼是海鱼,营养价值高
红石斑鱼为什么便宜
红斑鱼价格一般维持在260-280元一斤左右,不同地区价格会稍有波动。野生红斑鱼价格是非常贵的,
有时候一条野生的石斑鱼价格都在80-100元一斤,淡水养殖要便宜一点。野生的就更不用说了,价格贵自然是有贵的道理,因为其产量少,捕捉难度大,都是影响其价格的因素。
红石斑鱼营养价值与禁忌是什么
3岁宝宝可以吃石斑鱼,石斑鱼的营养价值很高1.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
石斑鱼多栖息于热带及温带海洋,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
红石斑鱼的营养和功效
红石斑鱼与东星斑区别有哪些?
1、分布地区区别
红石斑鱼喜欢分布在海水咸度比较高的海域,现在我国东南沿海、南美洲、太平洋都有分布红石斑鱼,适应性强,繁殖速度慢,不过鱼体型比较大,而东星斑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沙群岛,鱼体瘦长,头部细小,眼睛为蓝色,鱼体上有星斑。
2、肉质区别
红石斑鱼的肉质为白色,而且紧致滑嫩,喜欢食用的人群有很多,肉质会出汁。而且味道甜,食用价值高,而东星斑肉质没有那么紧致,大多数都是松散的,没有弹性,口感偏淡,食用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3、营养价值的区别
红石斑鱼肉质鲜嫩,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铁、钙、磷等营养,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肉类,而东星斑里面含有大量的铁、维他命、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吃了之后,可以显著提高记忆力和视力,可以延缓大脑衰老,比红石斑鱼的营养价值更高。
为什么不建议吃石斑鱼
1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
2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
3石斑鱼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钾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名鱼之一。
一般人均可食用。石斑鱼味道鲜美,美容养肤,适宜清蒸。
适宜人群:母婴、儿童青少年、老人、职业人群、更年期妇女。
适宜体质:健康体质平和质、气虚体质。
(疾病)不适宜食用石斑鱼:感冒、烧伤。
体质不适宜:痰湿体质。
吃石斑鱼的十大禁忌
澳洲龙虾:夏天水温12-15℃,冬季水温18-19℃,盐度24-26%,龙虾一般可存活一周,在不浑水的情况下,可每三个月换一次水,由于澳洲龙虾生猛好动,所以除了小龙虾外,最好不要与其他海鲜混养。
小青龙(小龙虾):水温17-18℃,盐度24-26%,一般可以存活3-4天。可与龙虾混养。
多宝鱼、三刀鱼:水温18-19℃,盐度16-18%,最多可喂养15天,每周换一次水,二者可以混养。
花蟹、珍宝蟹、梭子蟹、膏蟹:水温17-19℃,盐度23-24%,一般可存活7天,所有的蟹类都可混养
蛤蜊、蛏子:水温13-15℃,盐度12-15%,可存活5天左右,一般都用流动水喂养,而且这些贝类一般没有混养禁忌,但是由于个体较小,所以都单独放置。
鲟鱼、昂刺鱼、河虾:水温12-15℃,盐度0,由于鲟鱼较勇猛,故需单独喂养,其他的品种可混养。
明虾、基围虾、螺蛳虾、草虾:水温18-19℃,盐度16-18%,最多可存活1-2天,由于虾类极易使水质变坏,所以每隔1天就要换一次水,如果发现池中有死虾,必须马上捞出。由于酒店大量喂养,故一般单独喂养。
左口鱼:水温约为-2℃,盐度24-25%,最多可喂养15天,每周需换一次水。
扇贝、带子、青口、花螺:水温0℃,盐度18-20%,最多可以放置3天,一般都用流动水喂养。这些贝类一般没有混养禁忌,但是由于个体较小,所以都单独放置。
东星斑、石斑、苏眉斑、老鼠斑、老虎斑等斑类原料:水温20℃左右(冬天要用恒温器),盐度24-26%,一般一星期换一次水,除了石斑外,其余的皆可混养。
象拔蚌:水温约为-2℃,盐度24-25%,一般可存放5天,平均2天换一次水,可以与左口鱼混养。
红石斑鱼的食用方法
食材
红石斑鱼一条
辅料
食用油,面粉,葱姜蒜,干辣椒,蒜蓉辣椒酱,米醋,生抽,白砂糖,白酒,海盐
做法步骤
1,首先,买鱼的时候一定要买新鲜的,让卖鱼的店员把鱼鳞刮掉,内脏清理干净;
2,在鱼身两侧分别平行斜划几刀,利于调料入味;
3,在鱼身上拍干面粉,全身都要拍均匀,然后提起尾巴抖一抖,抖掉多余的面粉;
4,起锅烧油,油热把鱼放进去,油温不要过高,始终有泡泡的状态即可。两面鱼皮酥脆即可出锅;
5,再起锅烧油,葱姜蒜(姜片、葱段、蒜整颗)下锅,切碎的干辣椒下锅,炒至焦香;再放入1勺蒜蓉辣椒酱,炒出香味;
6,把煎过的鱼放入锅中,倒入1勺米醋、2勺生抽,白砂糖及白酒,最后用海盐调味。再加入适量水,至少没过鱼的一半高度;
7,收汁。大火将汤汁烧进鱼肉,不时地把汤汁往鱼身上撩,好充分入味
红石斑鱼营养价值与禁忌有哪些
珍珠石斑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
营养价值
1、珍珠石斑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
2、珍珠石斑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
食用功效
1、美容养颜:石斑鱼在生活中有着美容鱼的称号,这种鱼的鱼皮中含有大量的胶质物,它们能增强人体上皮组织的完整性,也能加快人体内胶原细胞的合成,能细嫩滋养肌肤,可以提高皮肤弹性,也能减少色斑生成。
2、提高记忆力:石斑鱼含有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钙以及磷和铁还有维生素与卵磷脂等营养成分都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大脑,能提高记忆力。
3、补中益气:石斑鱼性质温和能温中益气,也能暖胃而且能润泽肌肤,能预防人体中气不足,也能缓解人类体虚病弱。另外石斑鱼的鱼肉中脂肪含量比较低,它能为人体提供的热能不多,但能益气养血也能柔韧筋骨。
4、补钙壮骨保护眼睛:石斑鱼含有一些微量元素钙与磷,另外维生素D也是它含有的重要营养成分,它们被人体吸收以后都能促进骨骼发育,能提高人体的骨骼的健康水平。石斑鱼还是一种维生素A含量比较高的食材,它对人类眼睛有明显保护作用,能预防视力下降,也能提高视网膜功能,减少夜盲症发生。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禁忌人群
海鲜过敏者忌食。
选购技巧
冷冻石斑鱼
1、标签:包装好的石斑鱼应含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等,且标签印刷良好,商标形状整齐,字体清晰,图案凹凸感强,整体印刷鲜明、工整。
2、优质的石斑鱼的眼球饱满凸出,角膜透明清亮,富有弹性。劣质的石斑鱼眼球凹陷,浑浊。
3、优质的石斑鱼的鱼鳃丝清晰呈鲜红色,黏液透明,有鱼腥味儿,无异臭味。
4、优质的石斑鱼肉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无异味,肌肉切面有光泽。
5、优质的石斑鱼外观完整,有透明的黏液,鱼皮光滑、不浑浊,鱼鳞发亮,不掉鳞。
鲜活石斑鱼
1、看活力:新鲜的石斑鱼对外界刺激反灵敏,捞起来时跳跃有力。
2、看外观:优质的石斑鱼体态均匀,外形完整
冰冻红石斑鱼怎么做最好吃
用料:东星斑鱼1条、蚝油25克、生抽酱油15克、葱丝30克、姜丝10克、老黄酒少许、盐适量、豆豉酱半勺。
1、将东星斑鱼化冻刮去鱼鳞去除内脏清洗干净。
2、在鱼身两面分别等距离斜切4刀。
3、将大葱切段姜切片。
4、放入鱼肚子里,放盐放料酒放置30分钟。
5、将鱼放到盘子里面,放一些葱,冷水蒸鱼。
6、整盘取出来,鱼身上的葱姜去掉不要。
7、用25克蚝油和生抽及半勺豆豉调匀。
8、将刚才蒸鱼的汤汁倒入调汁碗内。
9、将调好的汤汁入炒锅,开锅离火
10、将汁浇在鱼身上,撒上一些葱和香菜即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