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小吃有哪些
太平:卖鱼桥的牛肉、
大三元的肉包、
虎山的糯米糕、
贪吃街的水饺、
石塘的绿豆面,
箬山的羹(蜻、肉、鳗等羹)
松门的墨鱼干、鳗干等,
箬横的年糕,
新河的zhi 鱼,(普通话不知道怎么说)
长屿的大黄鱼,
永安的小鲜,
石粘的蛇,
大溪的芋头,
泽国的土豆饼,
乌根的豆子芽,
江夏的海鲜,
温西的烧饼,
尚书坊格肉包
神童门格硬糕
温岭街格水蒸包
八家山格猪脚gao
尚书坊的馅糕
被科里的蛋糕
湖漫水库的螺蛳(真鲜)
贪吃街的葱包
新河的泡虾
方便门诊对面的珍珠奶茶,
太湖螺丝。
温岭的小吃——麦饼筒有什么来历?急呀
台州人有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锡饼(麦饼、食饼筒)的风俗。早期称之为“拭饼”,1992年版《温岭县志》书中称拭饼是“先制成粉浆,再在平底锅中拭匀烙熟”,这种麦饼的做法是用面粉加水拌成面粉浆,摊拭饼时,主妇拈一团又软又韧的面粉浆放在底部加热的平底鏊盘上,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拭匀上一圈即成,手艺好的摊成的拭饼不但皮薄、匀而无洞眼,且外周“滴括周圆”。也有人将拭饼写做“锡饼”,认为这种饼薄如锡箔,故谓“锡饼”;还有人写作“食饼”或“席饼”的。
[据一篇文章中考证,吃春饼这一习俗可追溯到晋,但兴于唐朝。《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新之意。杜甫有诗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陆游也有诗句“春日春盘节物新”。元代出现用薄饼卷馅后再用油炸食用的记载。钟叔河先生写过《长沙的春卷》,称吃春卷是长沙的一种民俗。金门地区则将这种食物称为“七饼”(让人想到麻将中的“七饼”),还有一个有关其来历的传说故事。据记载,皖南地区人民也在立夏时节做苎麻饼吃,当地有一种野生植物------苎麻,用苎麻叶捣成泥,掺进糯米粉中做成饼,蒸熟食之,作为“立夏”前后的节令食品,在当地民间有“立夏吃苦饼,热天不中暑”的谚语。 网上还可查到越南也有春卷。 不知为什么,台州人习惯在立夏这天吃锡饼,这一天温岭人叫做“疰夏”(也有写作醉夏的,周作人先生则写作“蛀夏”),有俗谚曰:“疰夏呒麦饼,白落(碌)做世人。”意谓立夏这天没有麦饼吃,做人也白做了,可见锡饼台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叶泽诚先生收集的临海节俗竹枝词有一首《疰夏(立夏节)》这样写道:“食饼筒筒像卷(此处一字为上“竹”下“品”),豆芽小菜炒麸筋。店家借根天平秤,秤过今年重几斤。”其次是端午节时吃麦饼,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端午这天各家各户很少吃粽子的,反而以吃锡饼居多,虽然谚语有“吃了端午粽,棉衣远远送”一句,吃粽似乎是春节时更多些。有关台州端午吃麦饼的题咏,我所见到的有近代温岭名医赵立民先生的《好事近》一词曾提及:
“端节又来临,
喜气弥漫墟落。
炉灶香腾麦饼,
冒炊烟椽角。”
(下阕略) 如今人们多用液化气了,“炉灶香腾麦饼,冒炊烟椽角”的景象恐怕是难以看到了。住在城里的不少人也很少亲手做麦饼了。
清道光进士黄壶舟先生,曾担任宗文书院的首任山长,在他的诗集《听松小隐诗钞》中也写到麦饼:“春秋佳日固潇洒,
暑中小住宁非佳。
邻翁小馈饼卷麦,
家人驰送盘登鲑这里写的不一定是端午,但从诗中可看出那时也习惯在暑天吃麦饼的
至于五月十三这天为什么又要吃麦饼,我还没有找到根据。只知这一天是伏羲和关公的寿日,也许与关老爷有关吧。关于麦饼,温岭市委报道组退休干部林木森曾写过一篇《麦饼》,发表在台湾的《乡亲乡情》杂志(台北温岭同乡会刊)上,不过这杂志混在书堆中,一下子找不到了,不知上面有否别的说法否。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