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开车回城的路上遇到有人搭车,正好有个空位,20公里路我收他20块钱合理吗?
如今私家车多了,像顺风车,回程车也多了起来,给买车的和坐车的都带来了方便,你要坐车,我刚好有空位,捎上一段,两下一拍即合,这本是利他利己的事情。
至于20公里路程收20元合不合理?这个问题,就看怎么理解。如果坐车的人自己没意见,别说20元,给你200元那也是你情我愿的事。
可要从正常情况下,来看这个问题,你这收费就不合理,无论是公交车还是中巴车,20公里大概就在5元到7元之间,当然了,按出租车收费那是不止这个数的,可你毕竟是回程车,只能取中巴车和出租车费用的中间数,比如10元。这还是在对方坐车人愿意的情况下。
如果你本人是农村人,回城碰到的也是村里人坐车,那还是建议免费,农村人都感恩,你乐善好施,多做好事,也是对你个人在村里的形象有所帮助。从另一方面来说,载村里人一程,如果你父母在家需要帮助,人家也会主动帮忙的,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
我个人的原则是:村里人无论来去,顺路一律免费,不认识的,美女免费,谈的来免费,其他的先说价再上车,谈的拢就坐,谈不拢可以不坐,以免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古代,你最佩服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首《陋室铭》你了解熟悉吗?是否理解它的内涵?是否了解作者?它的作者刘禹锡就是我最喜欢的古代人物。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我喜欢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豁达的胸襟。
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在什么状况下创作了《陋室铭》。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但革新以失败告终。刘禹锡因而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狗眼看人低”,故意刁难他,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怨言,还很高兴,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于是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全文仅81字,却把自己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怎不让人佩服?
试想,哪一个人,能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在自己失意的时候,假如我们中高考失利,该如何去做?假如我们事业不顺,该如何去做?假如我们遇到了苦难,该如何去做?我们真的应该像刘禹锡那样,坦然豁达的面对一切。
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