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曾经常见的食材淡出了中国人的食谱?
在我们日常餐桌上,有各种各样的食材做成的饭菜。……这些食材、这些饭菜,构成了我们日常饮食的食谱。
在不同的时代,我们所能接触到的食材是不同的。……越是在以前,我们接触到的食材的种类就越少,但是在现在,不但物流发达,我们可以见到来自各地的各种食材,而且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更高,使得我们有条件去购买各种食材来做成各种饭菜,丰富我们的餐桌。
具体来说,目前我们能够使用的食材有以下几种类别。
1,肉类。
肉类是营养最丰富的食材,可以给我们的身体提供最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也是最受欢迎的食材。
肉类食材包括以下几种:
其一,畜类肉类。
比如,牛肉、羊肉、猪肉等。
其二,禽类肉类。
比如,鸡肉、鸭肉等。
其三,鱼类肉类。
鱼类肉类,是种类最多的肉类。
其四,其他肉类。
比如,扇贝、龙虾、海螺等,都属于这种肉类。
2,蔬菜。
蔬菜的种类非常丰富,日常我们用到的蔬菜类食材,比如白菜、萝卜、黄瓜、茄子、辣椒等等,数不胜数。
蔬菜类食材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各种维生素及其他种类的微量元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3,各种粮食。
粮食,属于主食。对于我们日常饮食来说,是提供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最重要来源。
粮食包括大米、面粉,以及各种杂粮。
另外,还有很多种食材,比如蘑菇等,也是我们日常经常食用的食材。
这些食材,我们对每一种都会在烹调过程中使用到,并不会有那种食材被弃用。……其原因很简单,这些食材都是拥有良好口感和味道,并且能够给我们提供丰富营养的美食,当然不能舍弃。
但是,在不同的时候,我们可能因为口味等问题而更多地使用某些食材,这倒是很常见的事情。
人造肉,80、90年代经常吃的一种食物,我小时候超级喜欢吃,特别下饭,现在几乎是完全看不到了。
它和如今的腐竹、干豆腐皮很像,浅褐色,是一种豆制品,皱纹纸一样的干货,泡发以后,还是柔韧的质地,撕成小块后可以搭配青椒炒制,又香又有嚼劲儿,非常好吃。
豆腐渣就是滤去豆汁后留下的渣滓,以前菜市场的豆腐摊点经常有卖,现在也很难看到,小时候吃的很多。
记得以前很多人买回家来炒大蒜,闻起来很香,但吃起来却有点卡喉喉,难以下咽,现在更多的是用来喂猪啦。
3、猪油渣现在更是难看到,除了家里做饭偶尔会留下来烧点其它菜肴以外,其它时候大多会将熬制猪油剩余的猪油渣丢弃。
还记得小时候,猪油渣刚刚炸好,趁热加一点点盐或白糖,可以当作零食,只不过长大之后吃的人已经很少了,很多人都会觉得过于肥腻。

4、红薯嫩叶
,
红薯叶又称苕尖,即红薯生长过程中茎上的叶子,一般食用的是红薯成熟后地上秧茎顶端的嫩叶,这个除了老一辈的人还喜欢吃以外,很少有年轻人喜欢这种食材。
不可否认还是有一部分人甘之若饴,但更多的还是拿来喂养牲畜,很少有人再去经常吃它了!
5、(jiào)
头可用来腌制或炒肉吃,味道独特,而更多的还是用来腌制,用它做成的泡菜,味道酸酸甜甜的,个大色白,饱含的汁水比较多,吃起来具有消食、解腻的作用。小时候虽然我不喜欢吃,但家里人尤其喜爱,至于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这些食材或多或少大家都吃过,只不过现在很少见了,当然,不排除其中一些成了某些人求之不得的美味,但和以往相比,确实相差甚远。
荇菜。这些圆圆的绿叶,在池塘都相当常见,嫩茎叶及根都可以吃,现在似乎绝少有人打捞回家当蔬菜吃了。
头。老家是“头之乡”,小时候自己家菜地里就会种植,从地里收上来之后,就会洗干净腌制在坛子里,腌成酸、甜、辣口味的,不但色泽晶莹鲜亮,而且馨香沁人,闻着就会流口水。咬起来嘎嘣脆,有时就会直接盛出来当小菜,有时就会切开炒肉,是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菜。现在几乎没有人种植了,餐桌上也没见到了,只能在回忆里尝下它的味道了。
黍。黍作为“五谷”之一,正在“淡出国人的食谱,如今,黍的主要加工方式是做粥和馍馍。在碾磨技术部发达的时代,黍常常被做成米饭,随着水稻和小麦产量提高,以及谷物磨粉技术进步,这种粗粝的米饭渐渐从餐桌上消失了。
小苦瓜。红色的种子,金黄的皮,看起来很有食欲!!小时候经常吃,但是不好吃,不是很甜,有点腻。
猪油。在8,90年代,或者再往前,6,70年代,每家每户大概都会练油渣存猪油吧。
练出的猪油,又称大油,荤油,随便拿什么容器一封,耐储,烧什么菜都可以放点儿猪油,很香。炸完之后的油渣也很香,本身就是味菜,还能拌馅,烧白菜。现在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传播,猪油现在基本上大家已经不太吃了,怕三高,怕胆固醇。
我们中国人几乎什么都吃,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新食材层出不穷,而一些旧食材也逐渐的被替代。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茱萸,就被辣椒所取代,退出了曾经的食材舞台。
1、榆钱
生吃榆钱会有一点土腥味,但是更多的是甜味,吃多了会腻。更为普遍的吃法是“蒸”。榆钱用水反复清洗,沥去水分加面粉和一点盐用手拌匀,然后上锅蒸,蒸的时候捣蒜泥,如果没人忌蒜,就把蒜泥倒在蒸熟的榆钱上,同时淋一点热油,拌匀就可以吃了。我喜欢在蒜泥里放一点醋和盐,等吃的时候夹一块蒸榆钱,蘸一点蒜泥吃,就这么吃下大半碗的榆钱。有时候也用来做榆钱饭。

2、荇菜
《诗经》中的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些圆圆的绿叶,在今天的池塘都相当常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打捞回家当蔬菜吃了。此物利尿通淋,有清热之效,但不宜多吃。 小的时候,经常去池塘打捞,回家切碎煮熟,给猪当食物。人已基本不食用,60年粮食紧张时期人食用较多。

3、酸枣
酸枣树一般长在荒凉的地方,一般长到杯口粗随会自然干枯,再由根部长出嫩芽,难长成大树。现在,酸枣已经基本绝迹了,在农村也只有在河沿附近的荒地上长着一两棵。记得小的时候,我跟着二哥,一边抓蚂蚱一边摘酸枣,如果都是特别肥的“压虎墩”,回去就炸了自己吃,要是抓的是那种“大担昌”,就拿回去喂鸡。时不时从裤兜里摸出一颗刚摘的酸枣放嘴里嚼,在满嘴的酸味中寻找一丁点的甜味。大人一般用酸枣熬汤,挺开胃。因为太酸,酸枣就慢慢退出了大家的视野。

4、黍子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种一分地的黍子,用来在过年的时候蒸窝窝。黍子面活好,放上煮好去核的大枣,放到大铁锅里蒸。黍子面窝窝蒸出来是特别黏的,而且不像玉米面窝窝可以拿在手里吃,它是软趴趴的一坨。

一般都是拿筷子扒拉到碗边一口一口咬着吃。味道也不像玉米面那样粗糙,而是很润的那种感觉。现在,都不种黍子了,也就没有黍子这种食材,取而代之的是糯米。
5、猪油

猪油是用猪的网油炼成。用来炒菜特别香。小的时候,喜欢用猪油拌粥吃。70年代,猪油可是宝物,父亲放得老高,要搭子才够得着呢。现在,大家觉得炼油挺麻烦的,而且食用油、花生油、橄榄油、茶油......太多选择,猪油也就失去了它的市场。
6、红茶菌

80年代,红茶菌可是风靡了大半个中国,我们小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泡有一瓶,据说可以消食健胃。拿一小杯放点糖,酸酸甜甜,味道不错。一年半载的时间吧,大家就不热衷了。可能是那个年代,每个人的油水都不够,喝了会太饿。到现在基本是消声灭迹了。
一、荇菜
荇菜是一种处境尴尬的植物。有一首关于荇菜的诗歌家喻户晓,却少有人知道荇菜的样子;即使常常见到这种植物,却又或许叫不出它的名字――闻其名不知其貌,见其貌不识其名。
那首诗歌是这样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名篇《关雎》里,这位姑娘每天采来采去的荇菜,就是下图这种东西:
这些圆圆的绿叶,在今天池塘甚至臭水沟里都相当常见,现在似乎绝少有人打捞回家当蔬菜吃了。《诗经》中的姑娘却无疑是经常采食荇菜的,才给了小伙子无数偷窥的机会。
此物利尿通淋,有清热之效,不宜多食。小伙子天天偷看采荇菜的姑娘,看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自己应该多吃些败败火。
二、堇(jǐn)菜
《礼记・内则》列举了一份平民家子女奉养父母(公婆)的食物标准,其中就包括堇菜:
“(事父母姑舅)酏、酒醴、d羹、菽麦、稻、黍粱、秫唯所欲,枣、栗、饴、蜜以甘之,堇、B、、榆、免、槁、^曰嘁愿嘀!
广州堇菜
三、B(huán)
同样出现在上一则子女侍奉父母公婆的食物标准中。B属于堇菜属,可以看作堇菜的一种,也叫“黄堇”、“鸡心七”。
四、葵菜
《诗经・豳风・七月》:
六月食郁及,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葵”就是葵菜,也叫“冬葵”,曾经相当受追捧,《齐民要术》蔬菜篇居首的就是“种葵”,元代王祯的《农书》称之为“百菜之王”,那是何等风光。今天饮馔间虽仍可见,但早已掉出蔬菜第一阵营。
五、莼菜
莼菜出现在这里多少有点牵强,在产区应该不难吃到。不过这种蔬菜曾经的名头太响,与今天不能同日而语。
让莼菜名声大噪的,就是西晋“江东步兵”张翰的“莼鲈之思”。张翰因为在北方做官,吃不到莼菜羹、鲈鱼片,日日夜夜思念这口美味,权衡之下,决定弃官回江左故乡,他说:“人生贵在适意”,做官有什么瘾,还是吃好吃的重要一些。原来张翰承包鱼塘的梗,能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