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伍钰盛大师宫保鸡丁怎么做,用豆瓣酱吗?
宫保鸡丁是不用豆瓣酱的,荔枝口,只是后期大家返求颜色好看所以用了豆瓣酱,宫保鸡丁制作如下:
1
将葱,姜,蒜切片。
2
选新鲜的鸡脯肉切成1cm见方的小块,加入胡椒粉5克,一个鸡蛋,料酒10克,淀粉20克,抓匀腌制15分钟左右。
3
锅内下20克色拉油,大火将油烧至7成热(即油面有青烟大量上升时为7成热)放入鸡脯肉丁,大火翻炒,待肉色发白,肉熟后,盛出备用。
4
锅内下15克色拉油,大火将油烧至7成热(即油面有青烟大量上升时为7成热)放入干辣椒8克,豆瓣酱30克,放入葱姜蒜片,爆出香味,继续翻炒2分钟。
5
放入料酒10克,盐1克,醋5克,白糖10克,鸡粉3克,老抽10克,生抽10克,大火翻炒。此时放入炒好的鸡肉脯丁,转大火翻炒。
6
最后放入油炸花生米50克,翻炒均匀。
历史上川菜大师伍钰盛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伍钰盛老先生,川菜大师、峨嵋酒家创始人、川菜泰斗。
在北京,说起川菜饭馆,就不能不提到峨嵋酒家,峨嵋酒家是北京最早经营川菜的一家饭庄,它的镇店名菜是一道经典川菜宫保鸡丁,宫保鸡丁几乎每一家饭馆都会做,然而峨嵋酒家的宫保鸡丁却独具一番风味,从1950年开业起,在饭馆云集的北京城就是凭着这道菜引来了大量的回头客,让这道菜变得与众不同的厨师,正是峨嵋酒家的创始人、国家级烹饪大师、百岁名厨伍钰盛老先生。
伍钰盛他做四川菜,过去的广东人、广西人、宁波人、上海人、南京人,吃他的菜,并不是要吃川菜中的辣椒,哎呦,辣呀,那是错误的,要把他们的味道弄出来。话说当时,已经整整一百岁高龄的伍钰盛堪称中国烹饪行业的一部活的历史书。他曾自言,“今天享受共产党的福,没了共产党哪行啊,对不对,没有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今年我已经就走了”。老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与他的经历有关。
1913年,伍钰盛出生于四川遂宁的一个贫困家庭中,为了生计,他十四岁就不得不离开家乡,来到成都的大户人家做起了帮工。有一家介绍他到成都打杂,每天就搞卫生,那个房子大,搞卫生、打杂、当小孩,当小孩穿的裤子、衣裳,他的孩子无论女孩男孩的裤子都拿给他穿,他没有穿的,吃都吃不上,更不用说穿了。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伍钰盛来说,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到饭店里当个学徒,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基本温饱,还能掌握一门吃饭的手艺,不久之后,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伍钰盛进入成都“八大园之一的天顺源饭庄学徒。一个动手学技术,当小孩的懂啥呀,还是先搞卫生,卫生搞了,粗加工、杀鸡、杀鸭、褪毛,慢慢地学,你不会还要教你,加工加好了,学白案,一步步地来。学白案,白案学了才学蒸锅,先烧白蒸肉、肘子,一步步地走的,没有说一下子全学会,这个学完之后,学发干货、山珍海味,天上飞的,飞的啥子,鸽子、斑鸠,会加工,那个都有营养,好啊(拒绝野味,从自身做起),海里头的东西,上八珍、下八珍、要会发,那个时候,新来的学徒都要从干杂活学起,伍钰盛每天要砸煤、烧火、劈柴,又要开生、配菜,非常辛苦,配菜的内容很多,一年四季的蔬菜,什么时间上市、怎么择洗,如何保管,毛重多少,出成多少,派什么用场,与什么配合,伍钰盛都要记清楚,而开生就更加辛苦,鸡兔鸭鹅,从宰杀到褪毛再分档,如何切配、抓浆,是焯水,还是走油,这些工作不仅劳累,而且还要细心。
发了干货,学白案,自案蒸锅学完了学墩子,墩子就是切菜,什么菜,冷荦这些菜要摆出样子,热菜要刀功,老师傅看着你怎么切,弄不好,啪啪,两个耳光,要求得严,过去学徒的苦啊,苦,两案都要学要懂得,白案会做点心、面食,发面好,面食,擀面也要好,都要会,不会不行,你要学,一步步地走路,学几年呐。就这样一晃五年,因为干活勤快,师傅们开始传授给他一些做菜的窍门,海参该怎么发,发鲍鱼如何煨,鱼翅怎么烧,汤怎么吊等等,而这其中最让伍钰盛受益的是吊汤的技巧,烹制中餐,厨师特别讲究用汤,在日本人还没有发明味精之前,厨师一直都是用汤来提味增鲜,烹饪界有句谚语叫做“唱戏靠腔、厨师靠汤,所以制汤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经过反复地实验、摸索,是很难调出一锅好汤的,这个汤要花本钱的,鸡、肘子、猪爪子、骨头吊出来的汤是白的,奶汤是奶汤,奶汤都是吊出来的汤,清汤也要吊,清汤是吊清汤,两个汤,这样吃有味,味道好得很,汤的本质好,料好,不像家里的,家里用开水,搁点盐,搁点味精,搁点什么的,那有啥子味,没有味,都说严师出高徒,由于继承了师父的衣钵,伍钰盛调制的汤在业界被称为一绝,这也为他日后的成名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五年学徒,伍钰盛终于成了独当一面的川菜厨师,说起川菜,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巴国和蜀国,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到北宋时期,终于与鲁菜、粤菜、苏菜一起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我们今天吃到的川菜并不是北宋时期流行的传统川菜,而是从1861年到1937年七十六年时间里定型的现代川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四川虽然历经辛亥保路运动和军阀争斗,但是在馆厨和家厨的相互影响、促进下,创造了川菜的空前繁荣,到了抗战爆发前夕,人口不到四十万的成都市,拥有大中餐馆一千家左右,小饭店和排档更是数不胜数,在这样的环境下,技艺学成的伍钰盛决定离开饭庄,自己出去闯一闯。
人家给他介绍了个工作,到眉州的司令部去,他走路去的走了一天,背个菜刀、背篓、瓢子,挑着好多菜,那时他才二十多去,背去,司令部七八十个人吃饭,他一个人哪做得完啊,没有做到一个星期回到成都。抗战前夕,四川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伍钰盛本想自立门户,没想到却稀里糊涂地给军阀当上了厨师。这份工作如果干下去,不仅赚不到钱,而且还可能搭上性命。看到势头不对,伍钰盛赶快逃回了成都,就在这时,成都绸缎行的老板刘万和去世,这件事无意间成了伍钰盛事业的转折点。
他到后来都想着,他一个小孩给他们打杂,出去了,他竟然死了,伍钰盛他去做菜,办丧事一个星期,办了一个礼拜,虽然当时伍钰盛只有二十多岁,但是由于他曾经在刘万和家做过杂工,所以刘家特别邀请他做刘万和丧事酒宴的主厨,伍钰盛带着天顺源的师弟们为刘家办了整整一个星期的丧宴,做了几百桌饭菜,在当时轰动了整个蓉城,一百多桌,光是鸡毛将屋子堆了一大堆,包下来,每天几十桌,吊汤,那么大的锅吊七八个钟头,作为主厨的伍钰盛凭着高超的厨艺,让前来参加丧宴的宾客对菜肴赞不绝口。凭着这个机会,默默无名的伍钰盛在成都烹饪界崭露头角,然而就在伍钰盛在天顺源饭庄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却突然辞职,离开了这家著名的饭庄。
他一个师兄在天顺源,他的师父要留他,留他要开除他(他师兄),开除他的师兄,好,他回家了,他就不到店了,不回店,然后他就介绍伍钰盛到重庆白玫瑰会仙桥,他不能把师兄开了。由于当时的天顺源只能再留下一位年轻厨师,为了让自己的师兄留下,二十岁的伍钰盛辞去了这份工作,来到了重庆,在当地的白玫瑰酒家做起了厨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白玫瑰酒家是重庆有名的饭庄,来这里用餐的多是一些金融界巨头和商贾大亨,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发布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迁都重庆,随着渝城成为战时的陪都,来白玫瑰酒家就餐的军政要员也多了起来。何应钦、张群都去帮过的,都做过的,何应钦是军政部的部长,张群是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秘书,帮他们做当时他还是小孩,叫他的时候很客气,你弄点菜给我吃,那个不是吹,当帮的那些人都上他这吃过,他就说为什么呢,那么多馆子,重庆那么多馆子,为什么找他做饭,随着伍钰盛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国民党大员在遇有重要宴请的时候,还会将伍钰盛邀请到他们的官邸去主厨,在这段时间里,伍钰盛还曾经先后为美国的马歇尔将军、魏德迈将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等客人主厨,每一次他都用自己精湛的厨艺,赢得了客人的赞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