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介绍苏州美学方面的书籍推挤几本
关于苏州的书籍,了解一下
如果想要了解苏州园林>>>
《园林卷子》
《园林卷子》的作者蒋晖就是苏州人,本书是从中国古画中一步步去深入探索园林的秘密,逐步去探究和园林真实的面貌。作者的《精致苏州·古典园林》、《金粉人间(明式苏州)》等也都是与苏州有密切关系的作品。
如果想要了解苏州民俗文化>>>
《苏州评弹》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苏州评弹》共分八章,内容包括苏州评弹的称谓、苏州评弹的艺术特征、评弹与小说之异同、苏州评弹的叙事方式等等,系统地阐述了苏州评弹的发展历程。
《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本书作者韩光浩,东吴曲社资深会员,毕业于苏州大学昆曲艺术本科班,师从周秦先生擪笛度曲,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将昆曲从诞生在江南及之后六百年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带领大家走入昆曲的世界,了解昆曲。
《苏州刺绣》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苏州镇湖刺绣最为有名。作者通过四个章节对苏绣的发展史的描写,带领人们从一针一线开始逐步了解苏绣,一同感受吴文化的博大精深。
《吴语》
你们了解自己的语言吗?苏州话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吗?这是一本关于苏州话溯源的书,作者用有趣又实用的例子,展示了苏州话词目形成的历史、风俗等因素。
如果想要了解苏州饮食文化>>>
《小吃记》
全书共分五大部分:“一碗面——苏州人的前面生活”“面点——苏州人的精粉生活”“糕团——苏州人的精致生活”“时令点心——苏州人的‘不时不食’”“流动的点心——苏州人的市井美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苏州小吃。
《苏帮菜》
苏帮菜就是苏州本帮菜,是苏菜中苏锡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苏州的本帮菜。本书完整记录了吴地四时名馔:那春风中的菜花塘鳢鱼、夏雨中的荷叶粉蒸肉、秋叶中的阳澄湖大闸蟹、冬雪中的美味酱方。让人从文字中都好似尝到了苏帮菜的美味。
你也可从小说中了解苏州>>>
《倾城记》
本书作者雪小禅,她曾说“只要自己还有力气,就一直会这样写下去,因为文字之于她恰如苏州之于她,是怎么也离不开的情人。”那么本书就是她写给苏州的情书。
烹调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淮扬菜,是世界知名的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独具的风味特色,倾倒了海内外无数食客。淮扬菜是长江中下游(扬子江)、淮河中下游的代表风味。扬州是淮扬菜的中心和发源地。
淮扬菜见于文献,当自《尚书》“淮海惟扬州”始。自先秦发展至汉晋,史载扬州已是“熟食遍列”。隋唐、明清尤见繁盛。特别是大运河开凿以后,扬州成为盐漕两运、物资集散和进出口口岸的水陆交通枢纽,曾排名为世界上60万人口以上十大城市之第三位。因之,八方辐辏,帆墙林立,商贾麇集,文土如云,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史有“扬一益二”之称。加之,扬州地处长江下游东经120度左右、北纬33度上下,气候适宜,物产在丰富;位于江河水网地区,尤饶动植物水鲜,苏东坡《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中提及的鲜鲫、紫蟹、春莼、姜芽、鸭蛋之类,郑板桥诗词中描述的鲜笋、鲥鱼和“蒲筐包蟹、竹笼装虾、柳条穿鱼”等,均比比皆是;海味产区亦近在咫尺。这些,构成了个性鲜明的烹饪原料实力。又以其集散、聚焦之地理优势,得以萃取宇内烹调技艺之精华,凝聚吴楚饮食文化之神髓,不仅锻炼出了世人惊叹的刀功、火功等精湛的烹饪工艺,而且酝酿出能够适应四面八方的“清鲜平和,浓淳兼备,咸甜适度,南北皆宜”的风味特色。从而,佳肴迭传,美点盈市,诗文词曲称颂不绝,名人题咏尤难列举,曾蒙“东南佳味”之美誉的“满汉席”亦首见于《扬州画舫录》。正是在此历史背景和经济地位的基础上孕育了淮扬菜,其饮食文化积淀之深厚,海内无出其右者。故而,很早就确立了中华一大风味菜系之地位。
扬厨怀“扬州三把刀”中之厨刀布艺四方,走向五大洲。在西方,知“清炖狮子头”“扬州炒饭”者大有人在。大洋彼岸也不时电话订餐,指名要“文思豆腐”之类名菜。在海内,淮扬菜更是广布各地,成为人们追求一尝的对象。例如,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和北京饭店,淮扬菜也历来都是主供风味之一。这些,与淮扬菜在漫长的历史优选中所积淀的艺术与科学内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建国初之“开国第一宴”用淮扬菜,自非偶然的选择。时至今日,淮扬菜更是名厨辈出,高手如林。他们不仅继承、发扬了优良传统,而且深谙创新是发展之灵魂、兴盛之动力的道理,不断开拓、创新,创新菜点层出不穷,创新宴如红楼宴、满汉全席、板桥宴、梅兰宴等也接踵而至,并且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兴趣。淮扬菜正稳步走向新的高度。
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淮扬菜是其一大结晶,也是中国烹饪“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这一本质特征的一大体现。
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千古菜系,除了鲁、川、粤外,就是惟一破例以省以下城市及区域称谓的淮扬菜系,又称维扬菜系。
古之中国,分九州,扬州为其一;惟与维通用,所以古人爱称扬州为维扬,而淮南也是扬州别称之一,所以,“扬州厨刀”下的菜点喜得两个雅号:淮扬菜或维扬菜。
应当说,一部淮扬菜史,就是一部扬州人的生存史、奋斗史、发展史;也是一部扬州文化史!从低级到高级、从粗糙到精美、从萧条到辉煌,是淮扬烹饪史的基本脉络。
后人每评淮扬菜,常用个“贵”字。这应当与两淮盐商与河务官员豪甲天下的饮食消费有关,这也是淮扬菜得以壮大的一大保障。徐谦芳《扬州风土记略》说:“扬州土著,多以盐务为生,习于浮华,精于肴馔,故扬州筵席各地驰名,而点心制法极精,汤包油糕尤擅名一时。”由盐商和盐官的饮食规范所形成的场面浩大、环境典雅、菜肴奇特、选料精严、食器精美的风格,基本便是淮扬菜主要特色的翻版。
一大批经典名菜涌上餐桌,如摸刺刀鱼、马鞍桥、葵花肉丸、灌汤肉包、三套鸭、大煮干丝。李斗记录:“烹饪之技家庖最胜。如吴一山炒豆腐、田雁门走炸鸡、江郑堂十样猪头、汪南溪拌鲟鳇、施胖子梨丝炒肉、张四回子全羊、汪银山没骨鱼、汪文蜜蛼螯饼、管大骨董汤、鮆鱼糊涂、孔讱庵螃蟹面、文思和尚豆腐、小山和尚马鞍桥、风味皆致绝胜。”“水陆肴珍杂果蔬,珠帘十里醉东风”,扬州饮食业大众化市场进一步开发了,仅《扬州画舫录》记载的有名有姓的餐馆就达50多家,瘦西湖上,画航沙飞,有船娘行厨,以宴饮助游兴。这表明,至清代扬州饮食市场布局趋向合理、经营趋向灵活、服务趋向周到了。
文人的介入是清代中叶淮扬菜走上巅峰的催化剂。文学介入扬州美食,远在汉赋、唐诗、宋词时便已结缘,但以清代为甚,现在我们能欣赏到的清人咏食史、咏采料、咏菜点、咏宴席、咏厨艺、咏酒楼、咏食俗、咏饮话的诗篇至少在200篇以上,使淮扬菜格调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文化品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扬州烹饪界到处传唱着春天的故事。以红楼宴为标帜的当代淮扬菜系,以更新的、更大的气势、更精的技艺、更美的追求把美食文化、美食科学、美食艺术推向了新的制高点!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