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乡菜系 > 正文内容

家常早餐做法大全(家常版早餐)

2023-04-27 05:40:10家乡菜系1

家常版早餐

鸡蛋早餐饼的做法

1.取面粉放在小盆里。

2.然后放入两个鸡蛋,一小勺盐,两勺淀粉,适量花椒面和芝麻,再放一些小香葱。

3.然后加水,一边加水一边慢慢搅,一直搅成稀糊。

4.面糊要搅匀,不能有小疙瘩,面和水的比例大约是1:2,稀稠自己再酌量调整。

5.起平底锅,锅底放少许花生油,烧热后加入一勺鸡蛋糊。

6.晃动锅把鸡蛋糊均匀摊开。

7.一面煎好翻过来煎另一面,火不要太大,保存中小火。

8.两边都煎好了取出。

9.用磨具压出花形。

10.装盘挤上番茄沙司很美味哦。

家常早餐大全

方便面,挂面,鸡蛋羹,粥类的,豆浆加鸡蛋馒头,就这些常见的吧,

家常早餐的做法大全

原料:低筋面粉50克 猪油5克 细砂糖5克 水20克 粉色素1滴 低筋面粉34克 猪油17克 椰蓉25克 黄油10克 蛋黄液10克 糖粉10克;

步骤:

1. 黄油提前室温软化,和椰蓉、蛋黄液、糖粉一起放入盆中,混合均匀,平均分成5份,盖保鲜膜放冷冻备用;

2. 水和色素混匀,和水油皮部分其余材料一起搅拌均匀,揉成光滑的面团,平均分成5份,盖保鲜膜备用;

3. 油酥部分材料混匀,平均分成5份,放冰箱冷冻10分钟;

4. 水油皮压扁,包入油酥,收口捏紧,松驰10分钟;

5. 压平,擀成长椭圆,三折,松驰10分钟。再次擀长,三折,松驰10分钟;

6. 擀薄,包入椰蓉馅,包好,收口朝下,用锋利的刀切三刀,平均分成六个花瓣。

7. 锅中放大量玉米油,油锅烧到120℃,慢慢放入做好的酥,小火慢炸。油温不要超过135℃,超过立刻关火,等油温降下来再开小火;

8. 炸至变硬定型后立即捞出,用吸油纸吸去多余的油分。

家常早餐食谱简单快速做法

1、准备食材,面粉称重。

普通面粉200g

鸡蛋2个

胡萝卜1段

辅料

温水260g

调料

精盐适量

胡椒粉少许

2.胡萝卜切细丝,小葱叶切葱花。

3.面粉中加适量精盐,少许胡椒粉,打入两个鸡蛋。

4.加260克温水,边倒边搅拌,搅拌好的糊,用刮到挑起迅速流淌下来这种状态。

5.加入胡萝卜丝和小葱花搅拌均匀。

6.不粘锅预热刷油,开最小火,舀入一勺面糊。

7.迅速刮平摊开。

8.凝固后表面刷油翻个面。

9.两面都呈透明状就熟了。

10.超柔软,又有鸡蛋胡萝卜,早餐配米

糊,太棒了。

家庭早餐做法

面窝, 是武汉的汉族小吃之一,也是武汉特有的。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

主要食材:大米,黄豆

口 味:松软、酥脆

1基本概述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

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没有代表性店铺。

2制作工序

面窝的做法是用黄豆和滋耙磨成浆。和灰面一起和匀。倒在一个盆里。然后准备一个大锅,多放一些油。在炉子上面烧热。用一个圆形的大勺子带把的,将和好的面浆放在勺子。中间要留一个洞。再放在锅里炸。当面窝炸成金黄色时,拿起来散上芝麻,和少许盐,这样就做好。

3武汉地方性小吃

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没有面粉,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技术好的早点师傅可以将面窝炸成“匡匡”—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主要供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供喜欢焦脆的人食用。

家常早餐菜谱

食材

面粉适量,鸡蛋一个,生菜适量,甜面酱适量,甜辣酱适量

做法步骤:

1、把醒发好的面团揉匀,再擀成长条形的薄片,均匀抹上油酥后再撒适量细盐。

2、把面片对折后从一端卷起,卷好以后按平并擀成圆的薄饼,放在平底锅用小火开始烙制。

3、烙到薄饼中间鼓起来的时候,用筷子在鼓起来的地方扎一个小口,从小口里灌入打散的鸡蛋液,灌好后翻面继续烙制金黄色即成。

4、烙好的鸡蛋灌饼可直接食用,也可以抹上甜面酱和辣椒酱,并卷上生菜叶一起食用。

家常早餐做法大全简单窍门

陕西小吃--凉皮

材料

面粉500g,水适量,盐1汤匙,糖1汤匙,香醋3汤匙,香油1汤匙,自制辣椒油1汤匙,生抽2汤匙,蒜泥2汤匙,黄瓜丝少许

做法1、和面,面团要软硬适度,软硬就像包饺子面的软硬程度;

2、将揉好的面团盖上屉布放置1个小时,进行饧发;

3、加半盆水开始洗面(揉压面团),洗到水变成奶白色,就将其过滤倒入另一个大锅中,继续加水洗面团;

4、洗面团的目的就将淀粉充分洗出来,最后只剩面筋,

5、洗好的面筋摊在刷好油的盘子里,上屉后水开蒸10分钟,晾凉备用;

6、大锅中的淀粉水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一般要6小时以上。(我家前一天晚上洗面团,沉淀一宿)

7、将浮在锅上面的水缓缓倒掉,留下稠稠的淀粉糊;

8、用油刷匀圆盘。(每做一张刷一次。)

9、搅拌均匀淀粉糊,舀出适量倒在圆盘中

10、将圆盘放入蒸锅中,盖上锅盖蒸3分钟左右,整个面皮呈透明色就算熟了,因为盘上刷油所以面皮比较容易揭下来晾凉即可;

11、最后把面皮和面筋切成宽窄合适的条,还需要准备一些调料:盐、糖、香醋、香油、、自制辣椒油、生抽、黄瓜丝、蒜泥,根据自己的口味浇在凉皮上拌匀即可。

小诀窍:

洗面的时候不要怕把面筋洗散,到最后我为什么要让大家把淀粉水过滤呢,就是这个道理,其一过滤出的淀粉水没有疙瘩,其二过滤剩下的面筋一团就团到一起了,可以做的很完整。还有在蒸面皮的时候要准备一个笼屉,这样可以很快的给蒸好的面皮散热,晾凉的面皮可以摞着放,但是每张上面都要抹些油,以免粘连。有的邻居问我家里的盘子底都是向上鼓的行不行,其实也行,就是薄厚不均匀,只要整个面皮都变成透明色,就算熟了。

芜湖小吃:赤豆酒酿

材料

红豆一小把,米酒三分之一瓶(是那种九块多一大瓶的米酒),冰糖(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自己调配),糯米粉一纸杯

做法

1.将红豆放入锅中冷水煮沸,小火煮烂,差不多40分钟到一个小时就可以了,注意水不要放得太多,以免红豆煮烂后汁太多,水跟红豆的比例是三比一。

2.红豆煮烂后将入冰糖,冰糖的用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配,我个人觉得稍稍偏甜一点会好吃些,冰糖放入后汤会变稠,要不停搅拌,一直到冰糖化开,然后关火,放在一旁冷却。

3.将糯米粉兑水揉成糯米团。

4.放入冷水烧开,调小火,将糯米团放在手中,用手指将糯米团捏成一个一个珍珠大小的丸子放入锅中。

5.将米酒放入锅中煮开。

6.等红豆米酒全部冷却后放入冰箱,就算大功告成了!

7.想吃的时候随时取用,在酸甜可口的米酒里放入软软糯糯的红豆,味道真的不错,非常适合女孩子,红豆有滋养的功效,而米酒可以活血,大家都来试试吧。

荠菜鲜肉大馄饨

材料

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也是常见的小吃,全国各地包括台湾香港,你都可以看到馄饨的身影。只是四川人叫它龙抄手,广东人称它云吞,福建人则把叫它扁食。荠菜鲜肉大馄饨则是上海的特色。它通常个头较大,皮薄馅多,一般只使用鸡或猪大骨熬出的清汤为汤底,除此之外不添加其他任何材料。食用前撒入葱花即可。盛在白瓷海碗里,元宝形状的馄饨圆润雪白,隐约透出荠菜的翠绿,清汤点缀着葱花,猪肉的鲜美,荠菜的清香,丝丝鲜味撩人,尝一口便口齿溢香。材料:荠菜、猪肉、鸡蛋、姜、葱、馄饨皮调料:盐、料酒、糖、鸡精、香油。

做法1、将荠菜洗净,放入沸水中烫一下,捞出用冷水冲凉,再挤干水分,斩成末;

2、猪肉剁碎,拌入姜葱末,调入盐、料酒、鸡精、少许糖和香油,加一个鸡蛋拌匀,朝一个方向搅拌上劲后,加荠菜末调和成馄饨馅;

3、馄饨皮正中搁上适量馅,对折,再折,两头捏在一起成元宝状;

4、锅内放清水,水烧开后,将馄饨下锅,用勺背轻轻推动,以防馄饨粘锅底;

5、水再开时,加些冷水待馄饨浮起后,再煮片刻即可捞起盛入碗内(碗里事先放好清鸡汤或骨头汤)。

花生汤

花生汤是福建的特色甜品。

这道甜品最大的特点是花生的软、糯、香、甜,入口即化。

在福建,可以吃到好几种味道的花生汤,有加了椰浆和牛奶炖制的,也有不加椰浆和牛奶,只用去皮的花生和清水来熬制。

我比较喜欢有椰浆奶香味的,感觉口感更好些。

材料

生花生米100g,芋头100g,牛奶200ml,椰浆150ml,白砂糖30g。

做法

生花生清水浸泡3小时。去皮。

高压锅内注入550ml清水,放入去好皮的花生,煮开之后小火压煮45分钟至花生软烂。

芋头去皮洗净,入蒸锅蒸制40分钟取出。切成小丁。

奶锅内注入200ml牛奶、150ml椰浆、30g白砂糖,小火煮制糖融,拌入煮好的花生和芋头丁,小火煮制牛奶微沸即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xcx/9879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