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菜有那些特色?
福州菜淡爽清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闽南菜(泉州、厦门、漳州一带)讲究作料调味,重鲜香;闽西菜(长汀、宁化一带)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特显山区风味。所以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1.佛跳墙
佛跳墙,是闽菜百年压轴之作,起源自福州,已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佛跳墙是由福州聚春园老板郑春发研制,因“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故名佛跳墙。
2.鸡汤汆海蚌
能够与“佛跳墙”齐名的就是一道鸡汤汆海蚌,同为闽菜系的国宴珍品,被郁达夫称为“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正宗的鸡汤汆海蚌必需选用福州地区长乐市漳港所产的海蚌,其做法并不算太复杂:海蚌滚水汆至六成熟后捞出,再淋上以鸡肉为主吊成的高汤即可。此道菜要求鸡汤清澈见底,切开的蚌肉如同芙蓉宛在水中央。难度就在于漳港蚌的稀少和刀工、火候的拿捏。
3.东壁龙珠
东壁龙珠是一道泉州地区的特色名菜,是一道取用福建特产精心烹制的传统名菜。
在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寺,有几株百年的龙眼树。僧侣们每天用供佛的茶水浇灌,竟结出珍品龙眼,被人们誉为“长生不老果”,它是泉州特产东璧龙眼的母树。
“东璧龙珠”便是由东璧龙眼演化而来的美食,当地名厨以这龙眼做主料,用猪肉,虾肉,香菇做馅,龙眼去皮去核,把馅填入其中,上盘蒸熟。
4.淡糟香螺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闽中有香螺,小而鲜,糟食最佳。”
淡糟香螺被誉为闽菜状元佛跳墙之后,最上得台面的榜眼菜。长乐出产的香螺肉质肥嫩、味鲜质脆、色泽洁白。做法上,把螺肉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入热水一汆,旋即捞起。再把螺片稍稍腌制,起一个炒锅,冬笋片过油,蒜米、姜末、再加上红糟稍微煸炒,用青红酒酒调和这一锅之味。最后把事先汆烫好的螺片回锅装盘。
5.荔枝肉
说到酸甜口的菜,最有名的闽菜当属荔枝肉,它是福建福州、莆田等地的名菜。
荔枝肉里没荔枝,它只是把肉做成了荔枝的样子,形似荔枝。经典的荔枝肉做法,会将猪里脊肉切花刀用红糟、湿淀粉调色上浆后过油锅,未切断的一面受热收缩卷成了荔枝状。再用酸甜橙红的酱汁勾芡,摆盘后如同一颗颗新鲜荔枝一般。
6.南煎肝
南煎肝、醉排骨、荔枝肉、爆炒双脆是闽菜馆里最常登场的“四大天王”。
南煎肝的“南”,在福州话里的发音和“两”一样,所谓“两煎肝”,意思就是两次加工才得道成仙的美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