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乡菜系 > 湖北菜 > 正文内容

天门三蒸的来历(天门三蒸的来历和故事)

2023-04-27 22:28:14湖北菜1

一、天门三蒸的三蒸做法?

天门三蒸主要是指三类烹饪方式,即粉蒸、泡蒸、清蒸,

制作方法: 1、粳米洗净控干,放入炒锅,在微火上炒三分钟,微黄时,加桂皮、丁香、八角,再炒三分钟出锅,磨成鱼子大小的粉粒。

2、将五花肉和草鱼切成长5厘米见方的厚片,用布搌干水分,加精盐、酱油、红腐乳汁、姜末、绍酒、鸡精、白糖,一起拌匀,腌渍十分钟。

3、将青菜(可选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同蒿、藕)等洗净切段,或切块,和鱼、肉一起拌上五香米粉,与米饭入一甑蒸,蒸具是杉木小桶。

4、米饭放在最下面,蔬菜均匀铺在其上,鱼块、肉片又次第放于蔬菜上。盖紧甑盖,旺火蒸40分钟左右。

二、天门三蒸哪家的好吃?

我个人觉得,天门陆羽蒸菜馆做出来的口味很地道;每年陆羽广场他们家做活动,吃货老百姓们围得水泄不通,没抢拿到筷子的人就馋得直用手抓,大声喊叫“好吃真好吃了”。

三、沔阳三蒸的来历故事?

沔阳三蒸,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湖北菜系。

据说"沔阳三蒸"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他主管后勤的妻子张凤道(一说为潘氏)非常体察军情,在起义军攻陷沔阳县城后,为犒劳兵士,她亲自下厨,别出心裁,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装碗上甑,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鱼、藕味美质融,兵士啧啧称赞。起义军吃上这样好的饭菜后,士气大振,经常常打胜仗,柴桑一战,大挫元军,促成了陈友谅在九江称王之举。

还有的传说讲,清乾隆游江南,品尝到了民间三蒸,蒸莱便进入御膳坊,既而诞生了珍珠丸、珍白九等名贵蒸菜,这是"三蒸"的大发展。

四、天门状元之乡的来历?

湖北天门自古文教昌盛,学业发达。据史志载,仅明、清两代,天门就有468人荣中进士举人。东乡蒋立镛,金殿夺魁成为状元,其父为翰林,其子为探花,其孙中翰林,谓之五代进士,三朝翰林,两登鼎甲,成为科举史上一大奇迹。

蒋立镛让天门有了状元之乡的美名。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天门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近10万人,其中清华、北大194人,著名作家秦牧曾在《文汇报》上撰文称"天门上了状元榜",《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杜若原著文称颂"江汉才子出天门",天门因此被誉为"状元之乡"。

五、南天门的来历?

南天门古称天门关,因古时泰山代表着上天,故而泰山之顶即是天庭的位置所在。

天庭一共有东、西、南、北四大天门。此门向南,所以称“南天门”,同时也是天庭的正门入口,直通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在九重天之上(一说为三十六重天)。在很多神话传说之中,把守南天门的神仙有很多名,比如增长天王、王灵官、马赵温关四元帅、张天师、玄天神威大将军(玉皇大帝亲自册封)等。

六、天门蒸凤爪的做法?

1/4 鸡爪洗净,剪去指甲。姜切片,葱挽结,其余切葱花

2/4 鸡爪入锅焯水,水滚加少许料酒取出,冲洗干净浮沫,沥干水

3/4 把鸡爪放入大碗中,加姜片、葱结、料酒、盐、少许水一起放上蒸锅

4/4 大火10分钟后转小火蒸40分钟,出锅撒上葱花

七、天门山的天梯来历?

张家界天门山“天门圣境”是由中国顶尖的书法大师侯德昌先生题写;“上天梯”是由清朝时期永定县的知县俞良模所题,现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欧阳中石所写。

天门圣境在张家界天门洞,天门洞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嵩梁山峭壁轰然洞开,玄朗如门,吴王视为吉祥,亦由此改称天门山,下置天门郡。天门洞南北对穿,门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拔地依天,宛若一道通天的门户。

“上天梯”共有999级台阶,通达天门。天梯两侧,有五个祈福台,分别命名为:如意、青云、长生、琴瑟、有余,寓意“福、禄、寿、禧、财”五福临门。五个祈福台,将天梯分为五层,游客可以小息或观景。

八、蒸枣糕的来历?

满汉全席”汉席中的一道糕点,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

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具有减肥、防止脱发、养颜、通便等特殊功效。

  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曾有宫廷第一糕点之美称,为“满汉全席”十大糕点之一。流传至今,据记载约有200余年的历史。

  根据红枣味甘性温、健脾养胃、补充益气、养血安神之特效,加入鸡蛋、蜂蜜、白糖、白兰地等独特原料,秘制而成。

  具有减肥、防止脱发、养颜、通便等特殊功效,是难得的四季养生佳品。红枣糕口味独特,枣香浓郁,口感细腻,回味绵甜。一经上市,旋既火爆。红枣糕是适合老人、青年、小孩的上等食品,对身体有百利而无一害。

九、蒸豆包的来历?

蒸豆包儿,也称豆沙包,据说这种食物最早是供奉祖先的祭品,也是出门打猎的粮食。努尔哈赤带兵打仗,豆包就成了军人们的干粮,这种食物即充饥又便于制作,京城中人因其方便冷冻,即蒸即食的特点,喜爱过年时在家里煮好红豆,按照自己家的口味带上调好甜度的豆沙馅儿,约上胡同里的邻居一起到小作坊里蒸上几屉,每家每户最少也要蒸50个豆包儿,带回家后放在室外冷冻。

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饭桌上的明星主食非它莫属,掰开豆包儿,香甜软糯的红豆沙冒着热气扑面而来,咬上一口在嘴里,软绵绵的馅料,入口即化,在牙齿中间上下咀嚼,能充分感受白面的嚼劲儿与粘牙的红豆馅儿双重口感,是一道北京人都爱吃的年夜饭主食。

无论是蒸碗儿、炸咯吱还是蒸豆包儿,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食经由一代代老北京人的智慧形成了本地独有的“胡同风味儿”,过年期间,胡同里家家户户飘香,邻里乡亲都互相分享自家菜肴,这一道道美食背后,体现的是北京人过年的讲究,展示的是这座城市的包容。

十、蒸碗的来历?

把食材整齐码放在碗里加调料和水放笼屉上蒸熟,出锅扣入盘中久而久大家叫蒸碗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xcx/hbc/98792921.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