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蒸是哪三种湘味(湘菜三蒸)
一、读书的三味是哪三种!~~?
应该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即谓文人遍读经、史、子”
二、三湘是哪指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 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湖南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500米至1500米不等。
三、三湘大地是哪三湘?
关于三湘的说法有三种:
1、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2、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3、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扩展资料: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省界极端位置,东为桂东县黄连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县韭菜塘,南起江华瑶族自治县姑婆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
四、湘味蒸鲜鱼做法大全?
主料:
葱6~8根
辅料:
新鲜草鱼一条1kg、蒜头4~7颗、姜4块、小红辣椒适量、料酒3~4瓷勺、盐2瓷勺
烹饪步骤 :
1· 鱼身上片刀,将盐和料酒均匀的抹遍鱼身内在,盖上保鲜膜腌制1~2小时,放在一旁备用
2· 将辣椒蒜头混在一起洗净切碎,记住一定要碎,葱单独切碎待用
3· 开火倒入油适量,待油温七成热时,将切碎辣椒和蒜入锅翻炒,待香味传出放入适量盐和味精,乘出待用
4· 将鱼与葱姜一起从冷水起上锅蒸7分钟
5· 将鱼身上的葱姜挑选干净,均匀的撒上炒好的辣椒,淋上蒸鱼豉油,再撒上一层切碎的葱
6· 另起锅倒入植物油150毫升,加热至油滚,均匀的淋在鱼身
7· 好啦美味的鲜鱼出锅,肉质鲜嫩,清爽香辣,回味无穷
五、抗日三湘是指哪三湘?
三湘”的说法却很多,颇具影响和代表性的是潇湘、蒸湘、沅湘之说,具体指湘江从广西入湘到零陵与潇水汇合后称潇湘,至衡阳与蒸水汇合后称蒸湘,下游与沅水汇合称沅湘。
这一说法还有一个版本,即因湘江与漓江共同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的海阳山,合流至兴安县后始向东西分流成湘江和漓江,有人把分流之前的合流部分称为漓湘。由此又有漓湘、潇湘和蒸湘的“三湘”之说。
六、湖南的三湘是哪三湘?
湖南素有“三湘”之称,“三湘”之说有三种: 一说,因湘水发源于广西桂林的兴安县,有灵渠与漓水连接,称之“漓湘”;湘水东北流至永州北苹口在潇水汇合,称“潇湘”;再东北流经衡阳北,又与蒸水汇合,称“蒸湘”。因而合称“三湘”。由于桂林的人文地理、语言风俗与永州相同,古代属零陵郡,习惯上被归入三湘范畴。 一说,是潇湘、资湘、沅湘的合称。因漓水南流入珠江,不属湘江水系;蒸水则太短小,所以去掉漓、蒸二名。而湘水北流至湘阴北之临资口汇入资水,叫资湘;北流至岳阳县西中洲,汇入沅江主洪道称沅湘。资水、沅水为湖南四大水系,流经地域占全省的2/3,故用“三湘”泛指湖南全境。 也有以湘乡、湘潭、湘阴为三湘者,原因是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三县曾有曾国藩、左宗棠等为首的众多湘军名将名宦。但这些近代人物的历史并不可与湖南历史同俾,更何况也不能代表湖南的全境之概念。
七、三湘锅有哪三种菜?
1、 潇湘猪手
这是一道湖南名菜,肉质酥烂、色泽诱人,汤汁浓厚,满满的胶原蛋白。潇湘猪手的做法其实并不难,只是工序比较复杂,需要的配料也比较繁多一些,但是其中比较点睛的就是剁椒和干辣椒,毕竟湖南人吃辣也是享誉盛名的。
2、 干锅肥肠
其实干锅肥肠在云贵川、重庆、湖南等地都比较常见,但是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道菜是属于湘菜范畴的,肥肠很有嚼劲,色泽诱人红亮、滋味鲜香,非常下饭下酒。
3、 剁椒鱼头
剁椒鱼头是湘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了,基本上没有人没吃过剁椒鱼头吧,以鳙鱼的鱼头、湖南的剁椒为主要制作材料,搭配豉油、葱姜蒜等辅料蒸,非常好吃酣畅的一道辣味荤菜,鱼头肉嫩爽滑、可以说是一吃就根本停不下来。
八、三味是哪三味?
三味(古代说法)古人有三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
其二是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
九、“三湘”指的是哪“三湘”?
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 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湖南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500米至1500米不等。
湘北为洞庭湖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湘中则丘陵与河谷相间。全省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开口的马蹄形状。境内水系比较发达,湘北有洞庭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省内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经城陵矶注入长江。省内河网密布,淡水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5公里以上河流5341条,河流可通航里程1.5万公里,内河航线贯通95%的县市和30%以上的乡镇。
全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 既然三湘泛指湖南,那么,湖南的百姓就可以称三湘儿女了
十、三湘指哪三湘?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
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但对“三湘”一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而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但是以上三种说法都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据《水经注》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安县。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潇湘二水滚滚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这里暂且不论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陷是没有涵盖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种说法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北、湘中,也无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种说法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不过还有一种本人比较赞同而又少见的说法,那就是用“三湘”作为“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众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在《离骚》里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唐代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的诗句流传在世。由此可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之称。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并且漓水与湘水既不同源也不同水系,漓江发源于兴安的猫儿山,向南流入珠 江,属于珠江水系。湘江发源于桂林东面的海洋山,向北流入湖南,属于长江水系。因漓江水量小,但水位高,湘江水量大,但水位低,两条江落差有32米。为了将湘江水引入漓江,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灵渠来合流,然后将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通过南渠注入漓江。才有了漓湘合流之说。故用“ 潇湘、蒸湘、漓湘”用来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当。而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总之“三湘四水”均为泛指,只是人们说话时常有的数字化倾向。没必要太过较真,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行了。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