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地方菜(湖北的地方菜系历史渊源)
一、湖北菜的说说?
湖北菜,为中国十大菜系之一,以水产为本,鱼馔为主,汁浓芡亮,香鲜微辣,注重本色,菜式丰富,筵席众多,擅长蒸、煨、炸、烧、炒等烹调方法,民间肴馔以煨汤、蒸菜、肉糕、鱼丸和米制品小吃为主体,具有滚、烂、鲜、醇、香、嫩、足七美,经济实惠。
二、湖北菜的特点?
湖北菜特点如下:
1.选料普通制作精细
主料以鱼、肉、时蔬为主,配以大米作辅料,形成鱼中有肉,肉中有鱼,肉蔬结合。如沔阳三蒸,全部以米粉为辅助物,粉蒸肉类,粉蒸鱼类,粉蒸时蔬,既突出了各原料自有的风味特色,又融合了稻米的清香。由于稻米粘附于原料之上,保护了原料的水分,使成菜吃起来鲜嫩柔滑,本味特色鲜明。再如荆沙鱼糕、江陵千张肉等湖北风味的代表菜,选料也很普通,无非鱼肉之类,但由于构思独特新奇,做工精细考究,使菜肴软嫩异常、汤鲜味醇、浓香四溢。
2.水产为本鱼菜为主
湖北自古被誉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盛产各种淡水鱼类及水产品,许多是湖北所独有的。像生长在长江的鱼回鱼,生长在长江支流清江的清鱼,肉多刺少,肉质鲜嫩,皆为水产中的上品。红烧、清蒸、粉蒸、涮食均很适宜。有悠久历史的武昌鱼,更是闻名中外。
3.巧做圆子
或许是地处中部,居东西南北之中,放眼四周,圆眼视事的缘故,湖北本地人极喜欢吃“圆子”。不论民间百姓或专业厨师都掌握了许多制作“圆子”的方法。肉圆、鱼圆、虾圆等,光“圆子”菜肴就林林总总多达几十种,可谓一圆一格,百圆百味。
4.刀工讲究
鄂菜重视刀工。名师授徒,多要求在细布切肉丝,做到肉断布不破。所以它的元宝独碟、过桥双拼等传统冷菜,都很精细。
5.烹饪方法
常用的烹调方法有30余种,以蒸、煨、烧、炸、炒最有特色。湖北蒸菜历史悠久,品种丰富,遍及城乡。讲究原形、原色、原味、原汁,极少用有色调味品,力求突出禽畜的肥美、鱼虾的鲜嫩和蔬菜的清香。代表品种民间首推三蒸,餐馆的蒸菜则以清蒸武昌鱼和冬瓜鳖裙羹为代表。
6.菜多料
鄂菜尤为讲究——菜多料。像金包银、银包金、黄陂三合、滑三丝、八宝饭等。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多料合烹可使多种营养素相互补充,调色变形,增鲜提味,有利于提高原料的食用价值。
三、湖北菜做法?
湖北两大名菜之一。
1.武昌鱼
因产于鄂州梁子湖而得名。头小体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丰叟,肉味鲜美,汤汁清香,营养丰富,堪称淡水鱼中的珍味佳肴。其制法是:将鱼收拾干净,两面剞上兰草花刀,用开水烫一下装入鱼池内,相间地摆上冬菇片、熟火腿片、冬笋片、撒上猪肥膘丁、青豆、葱结、姜片、精盐、绍酒、清汤,上屉蒸约10分钟取出,拣出葱姜,将鱼汤滗在勺内烧沸,打净浮沫,加味精、鸡油、胡椒粉,浇在鱼身上即可。
2.排骨藕汤
先将剁好后的排骨放在开水里焯一下,捞出控干。再用油炝锅,把排骨倒入锅中炒一下,然后放入瓦罐中,加适量温水,煮沸后加盐。另将老藕削皮去节洗净,切成不规则的棱形。加少许盐生拌,待排骨煮至6成熟后,将处理过的藕倒进罐内,经搅动,继续煮沸,适当加盐,直至排骨肉烂藕粉,盛入汤钵时撒些葱花、胡椒粉。特色是肉藕香烂,汤汁鲜美。
四、形容湖北菜的文案?
湖北菜有很多品种,酸辣藕带,武汉人夏天经常会吃的一道菜,酸辣可口,排骨藕汤,煮汤的藕最好是买粉藕,煮出来的汤更好喝。湖北腊肉吊锅,属于农家菜,里面有鱼丸,腊肉,腊猪蹄,肥而不腻,冬天气温冷的时候吃,非常暖和,湖北黄陂三鲜,过年经常吃的一道菜,各种青菜,肉糕,鱼丸炖在一起,鲜香味美。
五、湖北土家菜的特点?
【风味十足 土家风情】
土家族,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发达的民族,虽然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了不少自己的特点,特别在饮食方面。由于土家族大都聚居在山里,重岗复岭,山多水少,这就造就了土家族“取山所产、吃山所长、办山风味”的饮食特点,颇富山地民族的饮食文化风情。港口有一家名叫“蓑衣饭”的土家菜馆,就将这种极富土家风情的饮食文化带到了中山。
菜馆的老板谭先生是位土生土长的土家族汉子,一位在中山闯荡多年的浪迹文人。听谭先生为我们介绍各款特色菜肴,如土家妹情丝饼、魔芋豆腐和脆生生的干洋芋片等,光听名字就十分吸引。未等得及上菜,肚子里的馋虫已蠢蠢欲动。
土家人的蓑衣饭
玉米、土豆和小麦是土家人的三大主粮。在土家族,吃米饭就代表着富贵,是有钱人才吃得起的。土家人平时吃苞谷为多,但其坚硬的口感吃多了容易让人生厌,因此,土家族人突发奇想,选用大米佐之,滋味便大不相同了,口感变得细腻,吃起来满嘴饴香,而且还提高了食物的营养。后来,把玉米磨成粉状与米饭混合,成为了当地人一种普遍的吃法,这种饭便叫“蓑衣饭”。
那么,为何取其名为蓑衣饭呢?谭先生解释说,蓑衣是鄂西土家族人雨季耕种必备的雨具,由棕片缝制,配以斗笠。下雨时节,土家人劳作回来,脱下蓑衣便会吃这种由玉米粉与大米混合的饭。又因为土家人常把蓑衣挂在屋前的柱子上,远远看去极像玉米的苞衣,故得蓑衣饭之名。
土家妹情丝饼
恩施一带盛产土豆,故当地人便以土豆为原材料,制作出各种小吃。他们把土豆丝与土豆粉混合在一起,煎成色泽金黄、晶莹剔透的土豆饼,叫“土家妹情丝饼”。
谭先生说,在传统的土家山乡部落里,土家妹子很少抛头露面。当遇到意中人时,土家妹子会花尽心思做出土豆饼来招待情郎,借此表达爱慕之情。该饼外酥内软,口感特别。慢慢咀嚼,果然能吃出一番情意绵绵的滋味来。
土家醇香腊猪蹄火锅
土家族的腊肉
土家族地区的人都爱吃腊肉,一年四季均以腊肉款待客人。做得好的腊肉很可口,堪称土家的风味食品。每年腊月,便是土家人做腊肉的季节,他们将鲜肉以盐腌三至五天,然后挂在火炕上,用松柏、香蒿等烟火慢慢熏干,将松树枝、香蒿等香味一同熏入肉中。在菜馆尝到的豆豉炒腊肉和土家醇香腊猪蹄火锅,都是以恩施当地烟熏的腊肉作佐料,腊肉甘香可口,肥而不腻。只要尝到它的滋味,吃了还想再吃。
美食通TIPS:
1、苞谷酒是土家族爱喝的酒,由农民家里自产的苞谷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被称为“跟头酒”。
2、味道浓郁的豆豉炒腊肉就着蓑衣饭一起吃,特别滋味。
3、为了便于储存,土家人喜欢把土豆切片晒干,制成干洋芋片,用于煮汤或油炸,别有一番风味。
4、土家族的菜肴以酸辣为主,与川菜相比少了一些麻,与湘菜相比少了一些辣。
【有千年历史的】
一般叫土腊肉,土家语叫拉乳,有上千年的传统制作历史。
腊肉一菜的制作,在本地相传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此菜加工方法并不很复杂,只要在科至以后到立春之前这段时令,选用七成瘦 ,三成肥的新鲜猪肉,切成三斤左右重一块,用食盐清一三天后串挂于火灶房,用炭火或柴火熏烤,待沥油呈金黄色后即可贮存在干燥处。烟熏后的腊肉能长时间防腐,无论蒸吃、炖吃或熟炒,均香醇可口,饶有风味。本地的上等 吃法,当推。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六、吃湖北菜的文案?
湖北菜有很多品种,酸辣藕带,武汉人夏天经常会吃的一道菜,酸辣可口,排骨藕汤,煮汤的藕最好是买粉藕,煮出来的汤更好喝。湖北腊肉吊锅,属于农家菜,里面有鱼丸,腊肉,腊猪蹄,肥而不腻,冬天气温冷的时候吃,非常暖和,湖北黄陂三鲜,过年经常吃的一道菜,各种青菜,肉糕,鱼丸炖在一起,鲜香味美。
七、湖北蒸菜的做法?
食材工具
食材:鳝鱼、韭黄段、精盐、味精、醋、淀粉、生姜、色拉油、蒜泥等。
做法
1、鳝鱼去骨捶皮、斩头去尾,切成三寸长的小段备用
2、将鳝鱼放入碗中,加色拉油、酱油、蒜、生姜、盐、胡椒、味精适量拌匀,第一次口味上不要太咸(蒜和生姜要切成细小的丁状,最好多备一点)
3、将调好的鳝鱼每一块的正反面都均匀地沾上米粉,成“田”字码入盘中(最好是大一点的盘)
4、上蒸锅(这里得说明一下,如果不知道怎么把握火候,就等上汽之后,用一根筷子将最边上的鳝鱼戳一下,如果能透过去就表示好了,再取出来,备用。)
5、上炒锅,倒适量的色拉油锅中,油开后放入蒜、生姜、辣椒爆香,加适量盐、胡椒、味精、酱油调味,再加入少量的水,水开后再加适量醋起锅【注意,醋一定要够酸,适量即可】,将汤汁淋到盛鳝鱼的盘中,均匀的淋到表面上,最后洒上葱花,一碗色香味具全的干驿炮蒸鳝鱼就大功告成了。
八、油瓜的做法湖北菜?
食材
黄瓜1根,八角,盐,鸡精,油,干红辣椒适量
步骤:
1.黄瓜切小条,用盐和鸡精略腌
2.锅里放进花椒和撕碎的干红辣椒,开小火,放油,慢慢炸出香味,辣椒边褐色时把油和辣椒花椒一起倒在黄瓜上,拌匀
九、湖北小碗菜的做法?
1.粉蒸:是将原料调好味后,拌上米粉蒸制,采用粉蒸法时,原料质老的可以选用粗米粉,原料质嫩的可以选用细米粉。制作的过程中要将水烧开来泡发米粉,泡发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好,水的多少根据米粉的多少而定,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现在比较受大众喜爱的有粉蒸肉,粉蒸排骨,粉蒸玉米,粉蒸鳝鱼。
2.清蒸又称清炖,是将原料加上调味品及少许高汤,上蒸笼蒸制,然后淋轻芡而成,单一原料,单一口味,成品汤清味鲜、质地鲜嫩,适合清淡口味人群。清蒸菜的品种流传至今有很多,荤菜类有清蒸猪肉、清蒸牛肉、清蒸鲫鱼、清蒸鳜鱼、清蒸鱼头、清蒸火焙鱼、清蒸香肠、清蒸伏鱼、清蒸伏鸡、清蒸伏鸭、清蒸腊菜等;素菜类有清蒸干笋、 小笋、豆笋, 清蒸青菜、清蒸黄菜、清蒸茄子、清蒸干豆角、清蒸芋头、清蒸白豆腐、清蒸香干、清蒸白沙豆腐、清蒸青辣椒,还有清蒸空心酸菜、红薯酸菜、青菜酸菜、清蒸豆角酸菜、清蒸青皮豆、清蒸香菇等数十种之多。
十、湖北蛋糕菜的做法?
用料:瘦肉130克,鸡蛋一个,蒜叶适量,盐1小勺,橄榄油适量,香油适量,糯米酒3滴,味极鲜适量,板栗2粒。
做法:
1.把盐、橄榄油、香油、糯米酒、味极鲜装在一个小碟里备用,瘦肉用料理机打成肉泥。
2.蒜叶切碎跟肉泥拌在一起,加入第一步的调料拌匀,板栗去皮,去皮后切成小块。
3.把板栗用料理机打碎。打碎的板栗跟肉泥和在一起铺在碗里,在最上面抹一点香油推平。
4.打一个鸡蛋在肉上面,上蒸锅蒸12分钟,时间到,出锅。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