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县的历史?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南部,,攀西地区北缘,处于雅安、乐山、凉山三市州交汇点上,有“凉山北大门”之称。全县幅员面积2153.85平方公里,人口18万余人?,有彝、汉、藏、苗等14个民族,彝族占总人口的65.3%。全县辖7个片区工委,28个乡镇。成昆铁路纵贯全境62.5公里,境内有7个火车站。甘洛县人民政府驻新市坝镇,北距成都320公里,南至西昌237公里。 甘洛县是1956年民主改革时始建,原名呷洛县,1959年更名为甘洛县。县境与雅安市的石棉县和汉源县,乐山市的金口河区,凉山州的美姑县和越西县相邻。境内山峦叠嶂,岭高谷深,景色奇特。 西汉时期,县境东北部曾设灵关道(亦名灵道县),后为护龙县;西北部设置过阑县。民主改革前县境大部分区域属黑彝和“土司”统治区,是完全封闭的奴隶制社会。 甘洛自古都是川滇通道中极为重要的关隘和要塞,从战国时期以来的漫长岁月中,县境内留下不少的名胜古迹。汉时的灵关道从境内通过,并在境内设治所。唐贞观年间开辟的清溪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清溪峡内两岸千仞峭壁,古木参天,谷中溪流淙淙,潺响回环,花岗石嵌成的古道上马蹄印深深陷于其中,古道旁尚有护路兵营的“齐民雕”遗址。金字塔形的吉日波山,在彝文经典《勒俄特依》中记载为:洪水淹没天下时,世界仅存的几个山顶之一。县境西南的德不洛莫原始森林,传说为彝人送鬼德幽灵集中之地,被称为“恶鬼”之山,充满神秘色彩。其它名胜古迹还有:海棠古庙、古城墙、“将源”石刻;天平天国将领赖裕新壮烈牺牲之地;田坝的土司衙门遗址;尼日河开建桥摩岩碑石刻;唐加湾古墓群、海棠古墓群等。 甘洛县具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多姿多彩的彝、汉、藏民间文化,在语言、文学、建筑、服饰、用具、饮食、体育及风俗习惯等方面极具民族特色。彝族传统节日“彝族年”和“火把节”,彝族汉子的“擦尔瓦”,阿咪子(彝族姑娘)的“百褶裙”,以及久负盛名的“杆杆酒”;藏族传统节日“布渣卓”(藏年)和“措乃屋”(射箭节)等都表现了各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海棠古镇时古道著名的重镇,汇集了汉民族的多种地方文化,这里古庙寺宇集中,道、佛、儒文化融为一体,历代商贾、文人、落魄官宦滞留于此,留下不少佳话和传说。建县后,随着成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甘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特别时改革开放以来,以铅锌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随着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成为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全国体育先进县,被誉为大凉山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