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鱼的家常做法大全家常做法(牛尾鱼怎样做好吃)
牛尾鱼怎样做好吃
1、制作原料:鲜牛尾1000克,胡萝卜50克,冬笋50克,干辣椒巧克,姜15克,鲜汤750克,酱油50克,盐5克,白糖25克,绍酒50克,甘草15克,胡椒粉1克,菜籽油10克,大香5克,花椒1克,葱50克。
2、制作方法:将牛尾剥去皮,刮净,剁成3厘米长的段,置温水冲洗干净,沥水,加入酱油15克,绍酒15克,盐2克浸腌。
3、将胡萝卜削去皮,和冬笋均切成滚刀块,葱切3厘米长的节,姜用刀拍松,辣椒去籽。
4、炒锅置中火上,加油烧至五成热,投进胡萝卜、冬笋,炸至黄色捞出,再将牛尾搌干水分,投进油锅炸成淡黄色,捞出沥油。
5、另取净炒锅置旺火上,加菜籽油烧沸,投入花椒炸黄捞出。投入辣椒炸透,加葱姜煸炒,再加盐3克,酱油35克,绍酒、白糖等辅料一起将炸好的牛尾放入鲜汤,烧沸后改用小火煨透,至汤汁变浓,放进冬笋、胡萝卜烧熟,起锅盛入盘中,拣去甘草、辣椒即可。
牛尾鱼的吃法
牛尾鱼的生活习性
一、牛尾鱼为浅海底层鱼类,行动缓慢,喜栖息在淤泥海底,长期潜伏在底层,一般不浮于水面,只有在大潮时随潮水的上涨来到岸边底层;有时也会到礁石、沙滩边缘觅食。
二、牛尾鱼主食各种小型鱼类和甲壳动物等,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温海域,中国沿海均产。牛尾鱼为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沙底浅海区域,行动缓慢,一般不结成大群。
牛尾鱼的做法
牛尾鱼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鱼,味道偏向清淡,美味都是有无穷尽花样多的吃法,而牛尾鱼的做法更是有油炸、炖、烤鱼片等,各种做法供君选择!
牛尾鱼学名叫什么
牛尾鱼学名鲬鱼,头大,口大,尾小。有细牙,背部有硬刺,鱼鳞较细,颜色褐色。相貌丑陋,整体呈圆锥形,故南方渔民称之为“牛尾”,有的地方也叫“驴尾巴”。 牛尾鱼为浅海底层鱼类,行动缓慢,喜栖息在淤泥海底,长期潜伏在底层,一般不浮于水面,只有在大潮时随潮水的上涨来到岸边底层;有时也会到礁石、沙滩边缘觅。
牛尾鱼作用和功效
天然水体中,黄尾密鲴二龄性成熟,池养中当年也可繁殖产卵。每年4~6月份,雨后初晴水温升到20℃以上,雌雄鱼游至有水流的水草边,相互追逐产卵,卵粘性,附在石砾水草中,卵经过1周左右即可孵出幼苗。
①亲鱼种收集和培育:亲鱼种收集应该集中在冬季捕捞季节,选择个体较大,性成熟明显,健壮无病,色泽鲜艳者为宜,培育池为0.5~1亩左右,水深1.5米,底质肥亩数量80~100千克,培育主要是培肥水质,可略投一些人工饲料,以满足鱼体营养的需要,产前注意适量充水。
②人工催产:催产亲鱼选择腹部柔软、膨大,肛门红肿,生殖孔较大者为好,采用鲤垂体作催产剂,每千克用垂体2~3个,雄鱼减半,雌雄比例1:1,也可采用人工授精,脱粘后进行人工流水孵化。注射时间头天傍晚,第二天清晨即可产卵授精。
③孵化管理:黄尾密鲴卵孵化适宜水温18~25℃,20℃左右鱼卵约经过7天孵化出仔苗,将其卵黄囊消失,身体有少量色素时转入鱼苗培育。
二、黄尾密鲴的养殖
①苗种培育技术:一般采取单养、浅水下苗、滞后加肥,逐步加深水位,及时筛分,分池稀养的方法进行培育,下池密度控制在20万尾/亩左右,5天后施肥,经7天左右培育,当鱼苗达到1.5厘米时,可通过筛选提大留小,大的转入深池养殖,密度5~6万尾/亩,再经过10多天即可完成鱼苗培育阶段。②鱼种培育:目前大多采用混养方法,因其不受其他鱼类限制,如亩放5000~6000尾,经5个月养殖,年底可达5克,此法目前采用少。③成鱼养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放养和池塘混养。(1)大水面放养:湖泊、水库平均亩放100~200尾,年末可达40~60克,在不影响其他鱼类生长的情况下,亩净产量5~10公斤,亩净受益可达30~50元。(2)池塘混养:亩放1000~1200尾,具体依据鱼池肥瘦,饵料丰歉确定。一般亩产25~50千克,黄尾密鲴与其他鱼类存在一定共生关系,能充分利用水体残余有机物和有机生物降低其他鱼病的发生作用。
牛尾鱼的做法熬汤清汤
用料
牛尾
500克
白萝卜
1根
香菜
1根
姜
2片
盐
适量
白萝卜炖牛尾骨汤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space
袋装的牛尾骨一包,一斤
步骤 2
space
冲洗干净
步骤 3
space
冷水下锅,加姜片,焯水
步骤 4
space
白萝卜,削皮
步骤 5
space
刨丝
步骤 6
space
把焯好水的牛尾骨冲洗干净,转入砂锅🍲,一次性放够水(熬三个钟),还有两平指满锅。
步骤 7
space
萝卜丝焯下水
步骤 8
space
冲洗干净,去除涩味
步骤 9
space
熬煮过程中去掉浮油和浮沫 两个半钟,汤有些发白了,奶香味扑鼻~
步骤 10
space
加入萝卜丝,一起再熬煮半小时
步骤 11
space
加枸杞,香菜,最后加盐调味
步骤 12
space
三个小时,骨和肉一夹就分离了
步骤 13
space
奶香奶香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