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美食大全名称(中国各地美食大全名称图片)
一、中国各地的花名称大全?
中国十大名花分别是: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凌霜绽妍—菊花、君子之花—兰花、花中皇后—月季花、繁花似锦—杜鹃花、花中娇客—茶花、水中芙蓉—荷花、十里飘香—桂花、凌波仙子—水仙花这十种名贵又美丽的地方名花。
梅花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这十种花分别包含着中国不同层面的精神文化底蕴,有着深厚而浓重的历史内涵,各自在花卉界独树一帜,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意义。但在中国10大传统名花中,中国仅享有梅花、桂花、荷花国际登录权。
二、美食名称大全?
1、兰州拉面,兰州牛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
2、北京烤鸭,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食品。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
3、上海糯米团,糯米团是江南地区经典的地方小吃。老上海人的传统早餐,在宁波和上海的一些地摊上,均可以见到这些特色的传统早餐。糯米擀成薄薄的一张面饼,在上面放点榨菜,夹一根油条,卷成一个团子,就这样,纯正的上海糯米团就完成了。
4、重庆酸辣粉,重庆酸辣粉是重庆城区广为流传的一种地方传统名小吃,历来就是重庆人的最爱之一 。手工制作的主粉由红薯,豌豆淀粉为主要原料,然后由农家用传统手工漏制。
5、重庆酸辣粉的粉丝劲道弹牙、口味麻辣酸爽、浓香开胃,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重庆地方小吃。
6、武汉热干面,热干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湖北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种做法。以油、盐、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细香葱、大蒜子、量卤水汁、生抽为辅助材料。其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由于热量高,也可以当作主食,营养早餐,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
7、宁波汤圆,汤圆是浙江宁波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春节,元宵节节日食俗。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与大多数中国人不同,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8、广西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是广西桂林地区历史悠久的特色传统名小吃。
9、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的早籼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圆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制作最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担子米粉等。
10、宁夏手抓羊肉,宁夏手抓羊肉是一款宁夏菜品,制作原料主要有羊肉、 花椒等。
11、西安羊肉泡馍,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食,尤以西安最享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12、糊辣汤,胡辣汤,又名糊辣汤,中原知名小吃,起源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及漯河舞阳县北舞渡镇,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胡辣汤的主要制作材料有胡辣汤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羊骨高汤、面筋、面粉、粉条、黄花菜、木耳等。
三、各地美食古代名称?
我们现在吃的“烧饼”古代也吃,叫作“火饼”。我们现在吃的“馓子”古代也吃,叫作“环饼”。此外还有种类丰富的包子、饺子,大抵以“面”做皮,有各种馅儿:糖馅、豆沙馅、蜜蜡馅、饭馅、酸馅、筍肉馅、枣栗馅等等,或甜或咸、或荦或素。
古代的饼面类食物现在基本都属于“点心”,不算作正餐。
四、中国各地城门大全?
中国各地城门最有名:
1杭州凤山水门
凤山门是古时候杭州城的南大门。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改杭州为临安,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又筑外城,城门十三座,此地为大内北门和宁门所在。现在的水门是由两座不同跨径的石砌拱券并联而成,每座拱券顶的中部都有一块雕有蟠龙的锁石,用以锁住闸门,远远望去斑驳剥蚀,给人以一种残垣断壁之感。像尘封历史中一扇窗,向世人透出那一段明媚时光。
2开封大梁门
大梁门俗称西门,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明初,朱元璋升开封为北京,为明都南京之陪都,改西门为大梁门,今大梁门系于1998年重建,是开封目前唯一重建的一座城门,成为古都的重要象征。城门基采用青砖结构,设拱形门洞三个,城楼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雕梁彩绘,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3西安永宁门
永宁门是西安古城的南大门,在中国传统五行中,南方属火,而火是最难控制的,所以,火神是一定要镇住才能安定。因此,南门才叫作“永宁门”。永宁门是现今整个城墙里历史最悠久的城门。永宁门屡遭战火,屡毁屡建,见证了西安城的变迁,其中箭楼在二虎守长安时,为击退敌人,援兵不得不对城墙枪击炮轰,炸毁了永宁门(南门)箭楼等城门建筑。
4洛阳定鼎门
定鼎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沿用时间最长的中国古代都城城门。自隋至宋,始终以郭城正门的身份示人。隋唐时期,定鼎门有三个门道,有城楼、隔墙,有东西飞廊、东西双阙和左右马道等,建筑宏丽,切合了洛阳中原腹地、天下之中的地位。
5北京正阳门
正阳门始建于1439年,原名丽正门,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是老北京城的象征。“京师九门”之一,北京人亲切地称之为“前门楼子”,也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老城门。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和瓮城三个部分,瓮城现已被拆除,城楼与箭楼分隔在前门大街的两边。靠近天安门广场的是城楼,登上城楼,可以在各层展厅中,了解北京的历史及风土人情。
6南京玄武门
玄武门是古城南京的一处古城门。现为玄武湖公园大门。玄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代表北方的灵兽。玄武门是明朝初年首都南京城皇宫紫禁城(南京故宫)的北宫门,它在六朝以前称桑泊,晋朝时称北湖,是训练水军的场所。
7、西安朱雀门
在古城西安城的南边,有一座城门,名为朱雀门,起名来源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四象里南方的代表——朱雀。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则是发生在跟它相对唐皇城北门。这个朱雀门在唐朝的时候这个城门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中央的朱雀大街。
8、南京中华门
南京中华门,是中国最大的城堡式建筑,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的美称。中华门布局严整、构造独特,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不论是在军事上、历史上、还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9、洛阳丽景门
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由此可见,丽景门在洛阳这个城市的地位可谓是相当重要。作为重现洛阳古都风貌的标志性城楼,洛阳八大景之一,曾是历代朝廷百官及万民祈福纳祥之处。丽景门庄严的布局和辉煌的气势,使游客感触到千年帝都古文化的浓重气息。
10、北京天安门
要说哪里最能感受国庆节的氛围,那当然非天安门广场莫属了。71年的岁月里,它成为共和国的象征,也见证了国家的成长。1949年10月1日,雄壮的国歌声中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飘扬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天安门上空。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五、中国各地季节性美食?
广西 脆枣
作为秋天的果中极品,脆柿带给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如糖似蜜的好吃和香脆,更使不少人捶胸顿足地懊悔:为什么没有早点认识脆柿这种神奇的物种?脆柿主要产于广西,秋季正是吃脆柿的好时候,削去外皮后,就可直接吃,非常方便,目前市场上很少见到,不过各大网络商城上正卖俏。另外,软柿做的柿饼也是在秋季上市,而在成都,柿饼也是秋季不可错过的一道美食。
杭州 栗子糕
栗子和桂花是秋季的专属美食。一到秋天,成熟了的栗子散发着溢人的清香,出现在各地街边的摊贩店里。桂花就更不用说了,过于浓厚的香味几乎要让人晕醉其中。这二者结合就组成了杭州的一道名小吃。
黑龙江 炒冷面
天气一冷,不仅东北人纷纷南下过年,颇具东北特色的黑龙江炒冷面也闻声而动,开始出现在南方各地的小吃摊。
山东 羊肉汤
山东人素来有喝羊肉汤的习惯,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羊肉汤店,到秋冬季开始红火起来,十几块的一碗暖汤,配上山东特有的大饼,好吃到让人赞不绝口。对外地人来说,没喝过羊肉汤,等于没来过山东。
湛江 烤生蚝
要问什么时候去湛江最合适,对吃货来说,答案肯定是秋天,如果细问,那就是即将到来的11月。因为11月是生蚝最为肥美的季节。到了这个季节,湛江夜晚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烤生蚝的鲜香。
六、中国各地区名称简称?
中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三、两个特别行政区
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 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四、23个省
1、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辽宁省(辽)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山西省(晋)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青海省(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1928年设青海省。
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7、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
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河南省(豫)古称
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
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9、江苏省(苏)
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
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10、安徽省(皖)
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
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11、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
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
12、福建省(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3、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
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5、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16、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
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17、台湾省(台)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
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18、海南省(琼)
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
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
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
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陕西省(陕或秦)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
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22、贵州省(贵或黔)
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
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贵”。
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
23、云南省(云或滇)
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
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
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一说因境内有滇池,故简称“滇”。
七、中国植物名称大全?
1.绿萝
2.发财树
3.白掌
4.红掌
5.橡皮树
6.幸福树
7.铜钱草
8.铁线蕨
9.金钱树
10.竹芋
11.常春藤
12.滴水观音
13.三角梅
14.文竹
15.虎皮兰
16.君子兰
17.茶花
18.平安树
19.金钻
20.杜鹃花
21.海棠花
22.长寿花
23.蝴蝶兰
24.梨花
25.蓝雪花
26.矮牵牛
27.绣球花
28.牡丹
29.向日葵
30.蒲公英
31.昙花
32.太阳花
33.月季
34.荷花
35.紫薇花
36.桂花
37.鸡蛋花
38.凌霄花
39.樱花
40.桃花
41.沙漠玫瑰
42.莲花
43.吊兰
44.栀子花
45.茉莉花
46.仙人掌
47.倒挂金钟
48.雏菊
49.满天星
50.夹竹桃
51.百合花
52.康乃馨
53.洋桔梗
54.三色堇
55.木香花
56.玉兰树
57.石榴树
58.木槿花
59.梅花
60.建兰
61.玫瑰
62.万年青
63.肾蕨
64.金银花
65.水仙花
66.薰衣草
67.二月兰
68.石竹
69.风信子
70.袖珍椰子
71.薄荷
72.芦荟
73.虞美人
74.散尾葵
75.观音竹
76.富贵竹
77.杏花
78.郁金香
79.合欢花
80.黄杨
这80种超全植物手册,认领完了出门识花再也不用求人!
八、中国各地美食特色各是什么?
谢谢邀请!我国地大物博,菜系繁多,要想一一介绍,作为一名“吃货”,介绍几天也介绍不完,而且也不完整。下面,根据个人经验,着重介绍下川菜的特色,意在“抛砖引玉”。
【主要特点】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
【调味方法】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烹调方法】上擅长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为小煎、小炒、干煸和干烧有其独道之处。从高级筵席“三蒸九扣”到大众便餐、民间小吃、家常风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颖,做工精细。
【基本味型】为麻、辣、甜、咸、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在川菜烹饪过程中,如能运用味的主次、浓淡、多寡,调配变化,加之选料、切配和烹调得当,即可获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各种美味佳肴。川菜的复合味型有20多种,如咸鲜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鱼香味型、姜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红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酱味型、酱香味型、烟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味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陈皮味型、芥末味型、咸甜味型、椒盐味型、糊辣荔枝味型、茄汁味型等等。
九、安徽各地美食?
太多了吧,安庆的炒面,圆子,板栗烧肉
十、中国蚂蚱品种名称大全?
蚂蚱也叫蝗虫,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蝗虫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在我国飞蝗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3种,其中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是造成我国蝗灾的最主要飞蝗种类,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土蝗是指除飞蝗以外的其他蝗类,其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其群落结果和发生危害特点有所不同。如中华稻蝗、短额负蝗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