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晒干的鲜银耳的做法大全家常(怎样将鲜银耳晒干)
怎样将鲜银耳晒干
银耳种植的原料广泛,取材容易,因此大有发展前途。一户农家,只要利用15平方米的房子2间,一次可种植2500袋,一年可种6批,纯利8000多元。每100千克的棉籽壳或杂木屑可收银耳干品16~18千克。其主要银耳种植技术如下: 1.配料。种植银耳的培养料,根据当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主要原料,并配合其他辅料制成。阔叶树如杨、柳及各种果树的木屑均可用。也可将这些树的枝条切成薄片,晒干,再粉碎成粉状的木屑。棉籽壳是种植银耳的好原料,单产比木屑可提高20%~30%,此外玉米芯、甘蔗渣、花生壳、葵花籽等,晒干后粉碎成细屑均可用于种植。 配方一:木屑100千克,麸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硫酸镁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配方二:棉籽壳100千克,麸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水100-200千克。 配方三:甘蔗渣40千克,棉籽壳20千克,木屑40千克,麸皮30千克,石膏粉3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尿素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选定配方后,把主要原料同麸皮、石膏粉等干料倒在水泥地上,把蔗糖、化肥、硫酸镁等放入水中溶化后,倒进干料中,经三次反复搅拌,过筛,打散团块,拌匀,含水量掌握55%-65%。配料要选择晴天或阴天上午进行,雨天不宜。 2.装袋。拌好的培养料必须抓紧时间装入种植袋。银耳种植袋,应选择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筒膜,直径扁宽12厘米,薄膜厚度3.5-4丝米,长50厘米,每千克筒料可裁制成220-240个种植袋。也可用罐头瓶作种植容器。一般农户采用手工装料。装一半时抖一抖,压实后再装。大面积生产应采用食药用菌专用装袋机,每小时可装400袋。装袋要求装紧装实,袋口用塑料绳绑扎。在料袋璧上打4-5个接种穴,穴口直径1.2厘米,深1.5厘米,然后擦去袋面沾的木屑后,用3.3×3.3厘米的方块纸胶带贴封穴口,即成种植银耳的培养基。从拌料到装袋结束最好不超过5小时,以防培养基发酸变质。 3.灭菌。在大锅灶上放蒸笼,把袋子叠于蒸笼内,胶带一面要朝上。大面积生产建造砖砌的专用灭菌灶,一灶装1000袋为适。灭菌要注意三个关键:一是袋子进灶后,必须旺火猛攻,并防止漏气,使其在4小时内上到100℃;二是在100℃保持14-16小时,使袋内杂菌杀死;三是达到灭菌温度和时间后,要趁热取出,防止胶布受湿。 4.接种。经过灭菌的料袋,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方可进行接种。接种前先做好接种室消毒,并把菌种表层薄薄挖去一层老化菌丝,然后往下挖将菌丝搅拌均匀。接种时先打开袋子穴口上的胶布,用接种器提取蚕豆大小的菌种,集中迅速地通过酒精灯火焰接人穴内,并顺手贴封好胶布,防止杂菌侵入。菌种处要比胶布凹1-2毫米,有利于原基形成。每瓶种植种可接种植袋25-30袋。 5.发菌。银耳的发菌与出耳可同用一室,利用民房即可。有条件的专业户可以建造专用的发菌室与种植室[创业网:www.cyonE.com.cn/]。要求地势稍高,靠近水源,便于清洗场地,门窗通风,光线良好。也可以在庭院内搭简易耳棚。不论是住房或是简易耳棚,内部均要设置排放种植袋的架子。架层可用竹木做骨架,架高2.5米左右,宽一般为50厘米,架子分为8层,层距30厘米。每层架子用竹木铺平,便于排放菌袋。室内四周可用塑料薄膜围罩,使保温保湿性能好。种植室要用来苏尔和敌敌畏药液喷洒消毒。 接种后的菌袋,头4天室内保持温度28%,不超过30℃为好,5天起室温25℃较适。经过5天培育,菌丝向穴口扩展,此时应进行一次翻堆检查,发现杂菌污染种穴时,用福尔马林注射杀灭。菌袋在室内的排列,开头按每4-5袋井字形重叠成堆,使其增加袋温,加快菌丝发育。第5天起应把袋子逐袋地排放于架床上,以卧式顺排,袋与袋间距1厘米左右。冬季温度不足,可用煤炭火增温,但要注意排除二氧化碳,以免损害银耳菌丝。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以下,在保持室温的前提下,每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2次,每次30分钟,若气温已达上述要求时,可长时间开窗使气流新鲜。 揭布通风:通过10天左右的培养,袋内菌丝已向接种口的四周蔓延,形成圆状。待菌丝长到直径10厘米,即穴与穴的菌圈形成连接时,要把胶带掀起黄豆粒大小圆形孔隙,让氧气透进料内,加快菌丝生长发育,但在揭口之前,应先用敌敌畏农药轻度喷雾袋面及空间。胶带揭后12小时,要以清水喷雾,每天3-4次,但不要直接喷到穴内,并结合通风。经过4天后,穴中逐渐出现突起的白色绒毛状菌丝团,俗称“白毛团”,此时室内温度20-23℃为宜,相对湿度为80%-85%。随着菌丝生理成熟,白毛团上出现浅黄色水珠(菌丝新陈代谢的分泌物),此时可把袋子朝穴口倾斜,让黄水流出穴外,室温调
鲜银耳如何晾干
银耳应在阴凉干燥处储存。泡好后的银耳,吃不完可以沥干水分,用保鲜膜包好放冰箱保存,但时间不要超过3天。 真正的新鲜银耳,即刚采摘没有进行加工的银耳含卟啉类光感物质,食用新鲜银耳后,卟啉类光感物质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此时受到太阳照射,就可能引发日光性皮炎,入皮肤红肿、痒痛,出现鲜红色丘疹和水疱。卟啉类光感物质还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全身不适、流鼻涕、流眼泪、乏力及呼吸急促等症状。 而正确食用方法是将银耳加工干制,其所含卟啉物质会破坏消失,食后不会发生以上症状。 一般来说,市场上卖的新鲜银耳都是经过加工干制的,所以,大家尽可放心购买食用。
怎样将鲜银耳晒干吃
食材 银耳、土豆、鸡蛋、甜椒(没有可以用青椒、辣椒代替,也可以不用)、大葱、生姜
调料精盐、料酒、白糖、胡椒粉、精盐
步骤一:土豆去皮洗净,切成均匀的片,用清水洗掉表面多余的淀粉。锅中烧水,水开下入土豆片焯烫1分钟捞出,过凉沥水备用。甜椒切丝、葱姜切末备用。
步骤二:银耳提前泡发好,有个泡发银耳的小窍门,用温水加入少许白糖或者醋,用筷子迅速搅拌几次,最多半个小时就泡发好了。泡发好的银耳冲洗干净,用手撕成小朵,放入沸水锅中炒1分钟捞出,沥水备用。
步骤三:鸡蛋打散加入料酒搅拌,可以去蛋腥增蛋香,放入油锅中煎熟盛出。
步骤四:起锅烧油,3成热下入葱姜末炒香,甜椒丝翻炒15秒至断生。
步骤五:下入土豆片、银耳翻炒均匀,加入精盐、胡椒粉、少许白糖,翻炒均匀出锅即可。
鲜银耳怎么晾晒
3-5天左右。新鲜银耳在保存时需要用密封袋或者保险膜覆盖,也可以放在容器中盖好盖子密封好再放入冰箱中保存。冰箱温度在4-7摄氏度左右,新鲜银耳外部的保鲜膜封好或者外部容器密封好的话,可以存放3-5天左右。
怎样将鲜银耳晒干储存
您好,免洗免泡的银耳是通过先将新鲜的银耳经过处理后,将其变成干燥的银耳片或粉末,这样就可以直接使用而不需要事先泡水或洗涤。其处理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清洗:将新鲜银耳洗净,去掉表面的杂质和沙子。
2. 晾干:将洗净的银耳晾干,使其水分蒸发。
3. 烘干:将晾干的银耳在高温下烘干,以去除残留的水分和杂质,同时保持其营养成分。
4. 切片或粉碎:将烘干的银耳切成片或粉碎成粉末,方便使用。
5. 包装:将切好的银耳片或粉末进行包装,以便于存储和销售。
总之,免洗免泡的银耳是经过多个步骤处理和加工制成的,具有便捷、卫生、营养丰富等优点。
鲜银耳晒干程序
1.晒干 此法经济实惠、简便易行。如遇晴天,将采下的银耳,剪除耳根,用清水漂洗干净,置于垫有干净纱布的竹筛上,在阳光下曝晒。注意勤翻动、小心操作、以防破损。一般天晴时有2天即可晒干警、。晒干品的含水量要比烤干略高些,不耐久藏,只适合小规模生产。
2.烘干 不受气候影响,可大量加工。烘房预热至40—45℃,将已整修、冼净的银耳送入烘房;始温为30℃,待耳片含水量降到30%左右后再使温度逐渐上升到50—60℃,焙烤6—10小时,当耳片接近干燥(耳基部未干透)时,再将温度降到30—40℃,直至烘干(含水量为10%—13%)。如果采收是晴天,可先晒至半干后再行烘烤。晒与烘结合干制的银耳色泽好,香味浓郁。加工后立刻分级密封包装,贮于低温、干燥、通风处。随时注意检查,严防回潮、霉变或虫蛀。
怎样将鲜银耳晒干保存
1、新鲜采摘的鲜银耳,如果不想马上煮来吃的话,稍微把银耳的水份晾干一点点,用保鲜盒或者保鲜袋装好,放到冰箱里进行保鲜,如果冰箱够大的话,整个菌棒都可以放入冰箱,这样就可以存放一个星期左右。
2、或者把新鲜银耳取出来,去根,简单清洗下,切碎然后拧干放回保鲜盒里,放冰箱冷冻,这样做可以保鲜三个月左右。
如何把新鲜银耳晒干
可以。银耳最好就是淘洗干净然后自然晒干,没经过任何化学药品处理,所以稳起来不刺鼻。还有一股天然的香味。
新鲜银耳怎么晒
一般情况下,银耳一般煮20-30分钟可以吃,但煮之前需要将银耳用清水浸泡1-2小时,具体内容如下:
银耳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等功效,并且银耳还含有银耳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身体较好。银耳是一种可以食用的真菌,比较容易熟,所以煮银耳的时间较短,一般煮20-30分钟可以吃。但由于市面上的银耳一般是经过晾晒加工制作的,建议在煮银耳之前,将银耳用清水浸泡1-2小时,方便煮银耳。
鲜银耳怎么晒成干银耳
银耳需要先清洗干净,然后晾到七成干的状态,接着再用纱布包住晒干即可。1.新鲜银耳经过清洗后,需要晾到一部分的水分蒸发,这是为了减少切割后的太多水滴而不好晾干。所以,需要先晾到七成干的状态。2.晾干的银耳要用纱布包住以防止落灰,同时能够使得银耳晒干的口感更加柔嫩。
鲜银耳晒成干的办法?
有鲜银耳,是不是买了鲜银耳了。
鲜银耳的外观一般呈圆朵状,大小有手掌张开大,朵状均匀,肉质完整且不易碎,而干银耳一般都是碎开小朵状,朵状大小不一且不完整。
鲜银耳的肉质一般肥厚软嫩,有少许弹性,而干银耳的肉质一般比较薄脆,容易碎裂。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