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小吃大全? 老北京特色小吃?
一、老北京小吃大全?
老北京小吃有:炒肝、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糖耳朵等。
1、炒肝
炒肝作为北京传统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问世百余年了。炒肝是由开业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会仙居发明的,是在原来售卖的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且勾了芡,从而形成流传至今的炒肝。
2、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
3、艾窝窝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4、豌豆黄
豌豆黄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
5、糖耳朵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
二、老北京特色小吃?
老北京名小吃主要有炸酱面、炒肝、卤煮火烧、艾窝窝、豆汁焦圏、褡裢火烧、豌豆黄、爆肚、驴打滚、面茶、 奶油炸糕、冰糖葫芦。
炸酱面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美食之一,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炸酱”就是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酱或甜面酱炸炒,“菜码儿”就是黄瓜、香椿、豆芽。
炒肝儿,以猪的肝脏,大肠,蒜伴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
三、艾窝窝的做法?
艾窝窝的做法
食材用料:
熟粉 适量 细砂糖 10克 圆粒糯米 120克 香油 15克
熟芝麻 50克 蜜饯青梅 20克 蜜饯冬瓜条 20克 蜜饯胡萝卜片 10克
艾窝窝的做法
1.准备馅儿料:青梅,冬瓜条,胡萝卜片称重,细砂糖,香油,芝麻备齐
2.把芝麻放入炒锅小火炒出香味立刻关火成出
3.青梅,冬瓜条,胡萝卜片切碎粒
4.然后把蜜饯果碎,炒熟芝麻放入碗中加入10克细砂糖
5.在加入15克香油拌均匀备用
6.洗净擦干炒锅,在次开小火把适量面粉炒熟,大约一分钟左右出麦香味离火放凉待用
7.圆粒糯米洗净放清水泡过夜
8.次日入电饭锅,像焖米饭一样焖熟,一次入锅加水比焖米饭多一点就行,稍软一点为下一步作准备
9.听到嘀嗒声开盖拿出糯米饭盆,用筷子顺时针搅拌上劲
10.像着样成糯米泥,稍放凉一些不烫手即可
11.这时把凉透熟粉,用擀面杖擀下更细
12.然后糯米泥放入熟粉揉长圆条
13.切出数个糯米泥挤子
14.挤子粘匀熟粉放手心压开,四边薄一些
15.包入适量什锦馅儿
16.然后用虎口封奄口
17.倒过来一个艾窝窝完成了,余下依次类推
18.全部完成了,白白胖胖的艾窝窝码放盘中即可食用
19.薄皮大馅棒极了
20.切几粒青梅点缀装饰,摆放艾窝窝。
四、艾窝窝的来历?
艾窝窝是北京一款用糯米制作的清真风味小吃,其特色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不仅北京人喜欢这款小吃,就是进京的外地人也常常要品味一下这款闻名全国的清真小吃。 关于艾窝窝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古已有之,源于北京;另一说是由维吾尔族穆斯林带入清宫,后流传至北京民间。两种说法孰是孰非,或二者之间尚有什么联系,还应该由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这里我们不妨将两种说法一并列出,供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据《明宫史·火集》载:“(四月)初八日,进‘不落夹’,用苇叶方糯米,长可三四寸,阔一寸,味与糉同也。”这个“不落夹”是什么呢?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中有答案:“以糯米饭夹麻糖为凉糕,丸而馅子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有人认为元代就有不落夹,只是尚未见到文字记载。 由此可知,明代已有了艾窝窝。那么艾窝窝这种普普通通小吃,如何成为名震京城的清真风味小吃呢? 原来,艾窝窝与今天的故宫(即“紫禁城”,俗称“皇宫”)内的“储秀宫”还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老北京人传说,有一位在“皇宫”紫禁城里当过太监的人说,明时皇宫里的 “储秀宫”居住着的皇后和妃子,她们天天吃山珍海味,感到有些腻了。有一天,在“储秀宫”做饭的一个回族厨师,从家里带了些经常食用的清真食品“艾窝窝”,正在厨房里吃的时候,被一位宫女看见了。她一尝很好吃,就给皇后带了点,皇后一尝,亦感到非常好吃,就当即让这位回族厨师为居住在“储秀宫”的皇后和妃子们做“艾窝窝”吃。特别是皇后很喜欢吃艾窝窝,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而且还格外大加赞赏,说厨师做的“艾窝窝”不仅“色雪白”好看,而且吃起来,其“味香甜”。 此后艾窝窝就由“皇宫”紫禁城传了出来,一下子变得身价百倍,名震京城,成为京城有名的一款清真风味小吃,并被美誉为“御艾窝窝”。对此,《北京传统文化便览》记载:艾窝窝为“北京一种清真风味小吃。色雪白,球状,质粘软,味甜香,因明代为帝后所喜食,故名‘御艾窝窝’,后传入民间,脱衍为‘艾窝窝’了。” 第二种说法是艾窝窝源于维吾尔族,其中还有一段艾窝窝与香妃的传说。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政府在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时,伊帕尔汉家族配合平叛有功,于二十五年随全家奉召进京。伊帕尔汉被召入宫,时年26岁。初封为贵人,后册封为容妃。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浑身自然散发出一股清馨的香气,备受乾隆宠爱,所以叫香妃。香妃是维吾尔族穆斯林,为了使香妃开心,乾隆十分尊重香妃的生活习惯,专门在宫中配备了一名叫努伊玛特的维吾尔族厨师为香妃做清真饭菜。 相传香妃入宫前已为人妇,入宫后,香妃非常思念她的丈夫,日夜茶饭不进,这可急坏了乾隆皇帝。他急忙下旨给御膳房:有谁能做出使香妃爱吃的食物,赏银万两。御厨们都想得到重赏,想尽名膳美食,各献绝技。于是,山珍海味、风味名食,做了数千样,可是端进宫内,香妃连看都不看。无奈之下,乾隆只得让维吾尔族人给香妃做家乡的饮食送进宫中。 再说,香妃的丈夫自香妃被召入宫后,也很想念香妃,就不远万里,爬山涉水从新疆来到京城,设法与香妃联系。当他听说乾隆下旨让维吾尔族人做一样家乡最好吃的食品送进宫时,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委。香妃的丈夫知道这是与香妃联系的最好机会,就做了一种江米团。这种江米团食品制法特殊,是香妃丈夫在家时经常做给香妃吃,别人都没见过,只有香妃吃过,所以只要她一见到这种江米团食品,就准会知道是她的丈夫来了。 江米团做成后,被送进了宫里,太监问香妃的丈夫:“这叫什么名字?”他想自己姓“艾买提”,就急中生智,脱口而出:“叫艾窝窝。”宫女将艾窝窝端到香妃面前,香妃见到艾窝窝,心知自己的丈夫来到京城,十分悲痛,泪流如雨,她轻轻地拿起一个艾窝窝咬了一口…… 乾隆得知香妃想吃东西了,很高兴,于是下旨让在京城的维吾尔族人天天制做艾窝窝给香妃用膳,从此,艾窝窝就出了名,成为一款有名的宫廷名食。这一名食也很快传到北京和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特别是北京人更喜欢吃艾窝窝。至今在北京民间还流行有关艾窝窝的一首民谣:“白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元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艾窝窝是春夏季美食,每年一到春节,各家清真小吃店就陆续添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 如果您想品尝艾窝窝的话,除了买现成的外,还可以自己动手做。艾窝窝的传统制法是: 首先将2公斤糯米洗净加清水浸泡6个小时(若是陈糯米要浸泡24个小时),沥净水,上笼用旺火蒸一个1个小时,取出放入盆中,再加入2公斤开水,盖上盆盖儿,浸泡15分钟,待糯米吸足水分(俗称“吃浆”)。然后,将糯米捞入屉中,再上笼蒸约30分钟取出,仍入盆中,用木槌将米捣成粉团,摊在湿布上晾凉。 然后将核桃仁用微火焙焦,搓去皮,切成黄豆大小的丁;芝麻仁用微火焙黄擀碎;瓜子仁洗净;青梅切成绿豆大小的丁;金糕切成黄豆大小的丁。之后,将以上原料连同白糖、冰糖渣、糖桂花等合在一起,拌匀成馅。 最后,取适量大米粉蒸熟,晾凉,撒在案上,再将已晾凉的粉团揉匀,揪成100个小剂,逐个摁成小圆皮,在每个圆皮上放上20克馅心,包严实,揉成乒乓球大小的圆球形,滚上蒸熟的大米粉,点上红点即成。其特点是质地黏软柔韧,馅心松散香甜。
五、老北京小吃芸豆饼?
芸豆饼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点之一,咸者绵软,椒香可口;甜者沙凉细糯,甜香可口。原料
大芸豆500克,花椒10克,盐10克。
制作
1将大芸豆洗净,泡约2小时。花椒炒香研末加盐成花椒盐备用。
2把泡好的大芸豆入开水锅煮至熟烂,捞出控净水分,过罗去皮,制成豆茸,拌以花椒盐,依次放入模子里,按实磕出即可。
六、老北京小吃都有什么?
1、炸酱面是中国传统特色面食。最初起源北京,属山东鲁菜。不过在传遍大江南北之后便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2、驴打滚,是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
3、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食品。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
4、豆汁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5、豌豆黄也称为豌豆黄儿,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春季的一种应时佳品。通常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成品后,外观浅黄色,味道香甜,清凉爽口。
6、艾窝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北京风味小吃,颇受大众喜爱。主要食材是糯米粉(江米)、面粉做外皮,其内包的馅料富有变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药泥等营养丰富的天然食材,质地粘软,口味香甜,色泽雪白,常以红色山楂糕点缀,美观、喜庆。
七、沙县小吃的云吞馅料怎么做?
材料:半斤瘦肉。
做法:
1、肉不是用切的,是用棒打的,最好是扁平厚实的木棒,在家用擀面杖把半斤肉分三份打,每块打五分钟左右,像肉泥了就差不多了。
2、在肉泥里加入盐味精,根据自己口味。
3、在做汤饺或是馄饨的时候,先炸好一两匙葱油(制作葱油:小葱,把葱白切丁,锅里放油,油热后,放入葱白,别炸焦了,一般大火炸十几二十秒就可以了)。在盛好的汤里加入一点,,会让汤更鲜香。
4、锅里放三碗水,水开后放入馄饨,馄饨易熟,浮上锅面,就差不多了。
扩展资料
关于做馄饨的窍门如下:
在做汤饺或是馄饨的时候,先炸好一两匙葱油(制作葱油:小葱,切记是小葱,不是大葱,把葱白切丁,锅里放油,油热后,放入葱白,别炸焦了,一般大火炸十几二十秒就可以了)。在盛好的汤里加入一点,会让汤更鲜香。
锅里放三碗水,水开后放入馄饨,馄饨易熟,浮上锅面,就差不多了,这样做出来的肉馅吃起来会很不一样,很滑的感觉。
八、关于老北京民间的小吃有什么?
第一名:驴打滚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驴打滚的制作是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第二名:油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者午后甜点,很受百姓喜爱。
第三名: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北京护国寺小吃店和群芳小吃店制作的焦圈,再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大家有空赶紧的去尝尝!
第四名: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第五名:褡裢火烧 褡裢火烧最早出现在1876年的东安市场里,顺义姚春宣夫妇制作的。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其味无穷。火烧因为制作成型后很像当时的腰带上的褡裢而得名。
第六名: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小吃。相传旧时普通人家无钱买肉,便用动物的内脏,制成了这道口味独特的美食。其主要原料为猪肠、猪肺、及干豆腐,加入戗面做的火烧在大锅中卤制,一碗热气腾腾的卤煮内兼有主食、副食及热,是一道口感绝佳的美食。想当年,我一星期就去一次,排着长长的队伍来个二两美美的吃,那叫一个爽啊!
第七名:爆肚 爆肚时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而且老人都很讲究在立秋的时候吃爆肚。
第八名:炒肝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有而不懈的特色。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
第九名:豆汁 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
第十名:灌肠 灌肠是游牧民族发明的一道美食,是在新鲜羊、猪、牛等动物的肠子里灌注不同汤料,煮或蒸熟后煎食的一种食物。明朝时,老北京街头就常有挑担小贩经营此食品。灌肠的色泽粉红,鲜润可口,鲜辣酥香,别有风味。
九、老北京小吃哪里最正宗?
二哥海涛 13分钟前 · 生活领域创作者 西城: 华天护国寺小吃店,在护国寺街人民剧场对面,并在护国寺街西口的大街路西新开了一家分店(原北来顺),离梅兰芳故居很近,向东沿定阜街可到辅仁大学旧址和恭王府花园。 华天地安门小吃店:坐落在地安门十字路口东北角。临近景点:景山、北海后门、什刹海、钟鼓楼。 华天西安门清真饭馆:坐落在西安门西什库大街把口。离西什库教堂、北海、西四、西单很近。 华天小吃白塔寺店:阜成门内大街白塔寺对面。 华天新城小吃店:新街口豁口南侧路东。 西来顺饭庄:和平门西交民巷把口,原来在白塔寺。早点供应部分小吃。
十、夸奖艾窝窝的句子?
白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是汤圆不带煮,清真换做艾窝窝。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