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乡小吃 > 北京小吃 > 正文内容

驴打滚是? 长沙是怎么得名的?

2023-11-30 08:48:36北京小吃1

一、驴打滚是?

北京的一种民间小吃,糯米粉做的。

二、长沙是怎么得名的?

  长沙作为地名,应出现于城市形成以前。长沙一名是怎么得来的,历来众说纷纭,史籍记载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说:   第一,得名于长沙星。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天象时选择一批星象作为定位观测的标志,创二十八宿之说。认为上有星象,下有相应的“星野”,《史记·天官书》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二十八宿中轸宿有一附星名为“长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将长沙之地以应长沙星,认为长沙地名源于星名,故长沙又有“星沙”之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云:“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又云长沙星明则“主长寿,子孙昌。”这些说法适应于封建社会人们的认识和心理需要,故长沙得名的此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第二,得名于万里沙祠。万里沙祠一说最早见于晋阚马因所著《十三州志》:汉“有万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此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援引《东方朔记》云:“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州至东莱可万里,故曰长沙。”唐杜佑《通典》中潭洲“秦为长沙郡”的自注亦云:“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于是以后的各代地方志,多引此说作长沙得名之源,并加以阐发考释,认为长沙在古代有祭礼沙土之神的活动。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11年)春,曾到山东东莱祈祷“万里沙”(东来曲城有“沙径三百余里”的沙原),东汉应劭注曰:万里沙,神祠也。长沙至东莱相距万里之遥,人们将此事和此两地联系,于是有“长沙者,所谓万里长沙也”之说。   第三,得名于“沙土之地”。长沙的地质结构为以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等为基础,经过长年的外力作用,地层崩塌的岩石,经风化和水流的冲刷,使大量的砂、石都聚积于地表,特别是现长沙市区所在的湘江河谷地带,分布着大片的沙滩,沙洲等,每当枯水时节,这些洲、滩露出,向人们展现出成片的砂土,尤其是沙粒长大,“白沙如霜雪”。在古代,自然环境未经污染破坏,这种景象很是引人注目,故古籍中多有称长沙为沙乡或沙土之地。如唐大历间长沙太守张谓著《长沙土风碑铭》引《遁甲记》云:“沙土之地,云阳之墟。”又《路史》曰:“沙,为长沙;云阳,为茶陵。”又《元和郡县志》云:“《禹贡》荆州之域,春秋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统湘川。”   第四,得名于长形的沙洲。长沙湘江中的水陆洲,长约5000米,宽约100米,是一较有特色的地理景观。关于水陆洲的出现,有不同的认识,过去人们根据宋代《太平寰宇记》说:“晋惠帝永兴二年此洲生。”认为水陆洲是东晋才出现的。但地质工作者在对长沙的地质结构作取样分析时,确认水陆洲为第四纪全新世时形成的一级阶地的典型地层,时代至少在1万年以上。古代湘江水位较低,如1986年发掘的长沙县南土乇遗址,与水陆洲南头相距不远,位置就在低于水陆洲的河滩上,遗址年代距今7000多年,其底层亦为属第四纪全新世地层。因此,水陆洲应早在东晋以前就已出现,可能由于水位的涨落,有时被洪水淹没。   第五,得名于“蛮越”语“祭礼女神的地方”。在楚国“南平蛮越”之前,长沙居民属“蛮越”族。在蛮越语中,“长”是“祭坛”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而不是“沙土之神”。“长沙”在蛮越中的含义就是“祭祀女神的地方”。至今,壮、侗诸民族聚居区还有女神崇拜的风俗,他们的成语中有“未立村塞,先立长沙”之语。   以上数说,经过各时代文人学者的研讨,第一、二说逐渐被否定。关于第一说,认为提出“天有九野,地有九州”理论的著作《吕氏春秋》中记录了轸宿和长沙子星,但该书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239年。轸宿名称的出现也仅在公元前443年。曾侯乙墓1件漆器上有二十八宿图和轸宿之名。此外,根据二十八宿的部分星宿在《诗经》已有出现,可把其星宿营的出现定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但以上均晚于长沙一名出现的时间。正如《善化县志》所说“星以沙而得名,非沙以星而得名也。”至于第二说,亦早有人提出质疑,明崇祯《长沙府志》云:“通志谓郡有万里沙祠,日方(按:开始)于周威烈王之季,不可考矣。”又明《一统志》云:“在莱州府城东北三十,夹万岁两岸,沙长三百里,是祠在东莱,与长沙无与。”综合各方面关于“万里沙祠”并无关系,长沙是否在周威烈王时始有万里沙祠,不但连记述者都认为“不可考矣”,且周威烈王在位为公元前425年至前402年,距长沙一名出现的周成王时晚了600多年,恐怕即使有万里沙祠,也在长沙地名出现之后。   第三说和第四说的依据基本相同,都是突出长沙的地物特征,不同的是前者偏重于个体,后者则偏重于群体。沙质土是长沙的地质结构特点,长如米,白如雪也一定是很引人注目的,但形成长约5000米的沙洲则是更壮观的景物了。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人们以其居住的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来命名地名,是古代地名产生的主要来源,这符合古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长沙地名,应是先民们根据长沙古代的自然环境特征而逐步确认,最后约定俗成,流传后世;理应“始于洪荒之世”,至西周时被确认。   至于第五说,虽无定论,但亦可作为一家之言。长沙地名的来源之多,正好说明了地名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木瓜是怎么得名的?

木瓜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现已遍布于世界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十七世纪初,从南美洲传入东方。在我国,有关木瓜的记载,最早见于十七世纪末的《岭南杂志》一书。书中称木瓜为蓬生果、乳果,对木瓜的植物学性状、结果习性、种植方法以及食用价值等也有记载。由此可见,木瓜在中国栽培已约有三百年的历史。我国自古习惯将国外称番邦、番地,其果如瓜,木本,故名番木瓜、番瓜,台湾及两广则通称木瓜。木瓜果肉厚实、香浓鲜甜,素有“岭南果王”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以之入馔都备受众多食客喜爱。木瓜含有多种酶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有消暑解渴、润肺止咳的食效。

四、漠河是怎么得名的?

漠河的那条江叫黑龙江。漠河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中国东北地区版图的最北端,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1°07′~124°20′、北纬52°10′~53°33′之间,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东与塔河县接壤,西与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交界,南与内蒙古根河市为邻,北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

五、莫高窟是怎么得名的?

     莫高窟名称的由来有4种说法:

一是唐代鸣沙山叫“莫高山”,因此位于这里的石窟得名“莫高窟”;

二是因为莫高窟开凿地海拔比敦煌市高300余米,人们就把开凿在沙漠高处的洞窟叫做“莫高窟”;

三是开凿第一个洞窟的乐僔和尚,道行高于其他僧侣,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取名“莫高窟”;

四是“莫高”是梵文的音译,有“解脱”的意思,寄托着人们想解脱尘世烦杂的美好愿望。

六、宣纸是怎么得名的?

宣纸是得名于江苏省宣城市,因为宣城市的制纸技术历史悠久,且纸张质量优异,所以逐渐被称为“宣纸”。宣纸制作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制作,经过隋、唐、宋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完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宣纸在颜色、手感、质地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宣纸不仅在中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宣纸的制作方法和材料非常讲究,需要选用特殊的原材料和工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青檀泥”,而青檀泥的制作技术更是精妙。宣纸不仅是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品的首选,而且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印章、贺卡、书籍、证书等。

七、无锡是怎么得名的?

“无锡”这一地名的由来,现存在两种说法。

1、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谓:“山东峰(按:指惠山东峰,即锡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这一说法,历代无锡地方志都相沿记载。但清光绪《无锡县金匮县志》认为:“王莽时大改郡县之名往往与旧名相反”,所谓“锡出而更名,孝顺时锡竭而复旧,殆不足据。”

2、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这一说法是当今一些地名学者、语言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无锡”和江浙地区其它许多地名,如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一样,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义。这些地名随着古代吴越地区的氏族迁徙、流散和与华夏族的融合,原义渐至湮没,但一部分却因用汉字记录同样的音而保存下来,后人不知道所由来,往往望文生义,妄加解释。又有学者认为,“无锡”是因为生活在无锡的一个古越人部落以一种“治鸟”为图腾而得名,其本义应上“神鸟”恩。

八、宝光寺是怎么得名的?

相传宝光寺始建于东汉。

根据终南山道定量律师撰《集神漩塔寺三宝感通录》记:隋代,蜀王杨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诜禅师遂于石上建九级森林塔。

是时,每有旱涝,官民于此礼拜祈雨,轧有灵应,故寺名“ 在石”,塔名“福感”。

唐末黄巢起义时,僖宗奔蜀,于寺建行宫驻蹲。

僖宗夜见霞光出地,召随驾高僧知玄问法。

玄谓地下必有舍利。

帝命掘之,果得一石函,内藏舍利十三粒,晶莹明澈。

僖宗遂敕玄监修砖塔十三级,取“无垢舍利塔”,赐寺名“宝光”。

九、牛蛙是怎么得名的?

牛蛙得名是因为它的外形特征类似于牛和蛙的结合体。牛蛙是一种大型的蛙类动物,它的身体庞大,有着类似牛的头部和蛙的身体。这种命名方式是根据牛蛙的外貌特征来的,以便更好地描述它的形态。牛蛙通常生活在水边,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小型动物为食。它们的叫声也很独特,有时被形容为类似牛叫的声音。所以,牛蛙得名是因为它的外貌特征和叫声与牛和蛙相似。

十、嵩县是怎么得名?

嵩县因地处嵩山起脉而得名

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因处于嵩山起脉而得名。

嵩县辖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面积3009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四大版图县,其中深山区占95%,浅山丘陵区占4.5%,平川区占0.5%。

嵩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常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境内伏牛、熊耳、外方三山环抱,伊河、汝河、白河三条河流分别注入黄河、淮河、长江,一县跨三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xxc/bjxc/99101210.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驴打滚是什么? 驴打滚是什么形状?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