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乡小吃 > 重庆小吃 > 正文内容

颐和园简介和历史? 楼兰古国的历史和简介?

2023-11-22 07:51:31重庆小吃1

一、颐和园简介和历史?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1] 。

二、楼兰古国的历史和简介?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塞,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

三、宋代和唐代的历史简介?

唐朝(618年—907年),宋朝(960年—1279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二十一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四、江门历史名人简介和江门历史遗产简介,各600字?

陈白沙

(1428—1500年),即陈献章,字公甫,号实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本是新会城北圭峰山下都会村人,少年时随祖父迁居白沙乡(今属江门市蓬江区)的小庐山下,故后人尊称为“白沙先生”。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其学说则称“白沙学说”或称“江门学派”。他是明代心学的先驱,诗也写得很好。 陈白沙先生在江门的遗迹很多,除“楚云台”、“春阳台”、“庐山书院”、“嘉会楼”等早已湮没外,尚存有“白沙祠”、“碧玉楼”、“贞节碑坊”等,均为明代建筑。其中贞节牌坊且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钓台故址”、“ 白沙公园”等纪念建筑物。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他年少警敏,读书一览成诵,而且勤奋好学,19岁应广东乡试,考得第九名举人,21岁参加礼部会试,考中副榜进士,入国子监(中国古代设立的国家最高学府)读书。后来,虽然两次赴京参加会试都落选了,但陈白沙对于追求学问却始终锲而不舍。27岁那年,他闻说抚州临川郡地方,有位著名学者康斋先生(原名吴与弼),学识造诣很高深,读透了朱熹编辑的《伊洛洲源录》之后,还精究宋、明理学的源流,明圣人之道,复孔、孟之传。陈白沙为了拜访名师,不怕长途跋涉,越庚岭,过梅关,抵达赣州(今江西省)。他先顺赣水而上,经吉水到了清江,上了岸再由陆路来到崇仁县,终于找到那位弃官不做,宁愿在家讲学的吴与弼先生。

吴与弼治学很严,他要求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必须专心一致,不容精神涣散,思想要集中,静时修养,动时省察,务使内心湛然虚明。陈白沙见了很受启发,得益不少,但对于吴与弼关于《易经》的分析,陈白沙未得满意。第二年,他就拜辞吴老先生回归江门白沙村,在小庐山麓之南,建筑成一间颇具规模的书舍,题名“春阳台”。从此,陈白沙一心隐居,专心读书,足不出户。为了减少对他的干扰,家人就在墙壁凿了个洞,饮食衣服,均由此洞递进。

白沙村面临蓬江,后枕小庐山,村前村后,青葵筱竹,随风摇曳,风光旖旎。村外有条天沙河,河里有不少晶莹雪白的沙,白沙村因此而得名。陈白沙隐居春阳台苦读经典著作,探讨先人哲理,寒来暑往,秋去春来,正是:野鸟飞窗静,春归蝶未知;蝉鸣风入夏,冬日月影斜。不经不觉,整整度过了十个年头。

陈白沙经过十年苦学,静坐冥思,舍繁取约,把握心与理吻合的关键,学问与修养,获得飞跃的进步。

1465年(明成化元年)的春天,陈白沙决定在春阳台设馆教学。这消息—传开,近者乡村,远者邻邑,学生慕名而来,其门如市,白沙村顿时热闹起来。

陈白沙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一、先静坐,后读书;二、多自学,少灌输;三、勤思考,取精义;四、重疑问,求真知;五、诗引教,哲入诗。开学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勤恳用功,但亦有个别沾染了酒色、浪荡和懒惰的,白沙先生就编了《戒色歌》、《戒戏歌》、《戒懒文》等几首诗歌给学生诵读,作为座右铭。

《戒色歌》曰:

世间花酒总为先,花酒原来枉费钱。

酒醉猖狂还要醒,花迷撩乱不知天。

鱼因吞饵投江岸,蝶为寻花到野川。

寄语江门诸弟子,莫贪花酒误青年。

《戒戏歌》曰:

锣鼓喧天上翠楼,男人扮作女人头。

少年容易成衰老,快活何难变困愁。

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风流。

须知光阴如过隙,莫作等闲去浪游。

《戒懒文》曰:

大舜为善鸡鸣起,周公一饭凡三止。

仲尼不寝终夜思,圣贤事业勤而已。

昔闻凿壁有匡衡,又闻车胤能囊萤。

韩愈焚膏孙映雪,未闻懒者留其名。

尔懒岂自知,待我详言之:

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

母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

猫懒鼠不走,犬懒盗不疑。

细看万事乾坤内,

只有懒字最为害。

诸弟子,听训诲:

日就月将莫懒怠。

举笔从头写一篇,

贴向座右为警诫。

为了教导学生重视学习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他又作了一首歌谣曰:

二五八,江门圩,既买锄头又买书。

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

这些诗歌,有内容,有文采,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不但学生深受教益,连广大群众也争相传诵。

1466年,陈白沙接到顺德县钱溥一封信,规劝他趁新任皇帝复礼施教,整顿朝纲,考取功名,为社稷效力。于是决定再上京师,复游太学。时年陈白沙38岁。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是祭酒邢让。他原来同陈白沙一起参加戊辰(1448年)科考,陈白沙考得副榜(等于备取生),邢让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当庶吉士,修撰皇帝的实录,刚刚升为国子监祭酒。邢让有意考试陈白沙的学问,让他作首《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诗。杨龟山就是北宋学者杨时,进士出身,官拜龙图阁学士。他学问渊博,写过一辑题为《此日不再得》的诗,名震遐迩。陈白沙凝神冥思,不多时,挥毫而就。诗成之后,朝中一班有志学问的文臣学士,赞叹不已,争相传诵。邢让称赞白沙为真儒复出,遂向吏部尚书卫翱推荐陈白沙到部里当司吏。后来,陈白沙果然接到任职的官谕,但却是吏部衙门当个日捧案牍、抄缮校核、封发递送的低级小吏。

陈白沙为人耿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由于不屑巴结朝中的权 贵人物,触怒了当时官居礼部侍郎的尹昊,受到权臣的暗算和陷害。正直的官员对陈白沙无限同情和保护。挨过四年后,陈白沙已经42岁,再次参加会试,也就因奸臣弄权应考失败了。陈白沙放怀一笑,决定南归。

陈白沙返回江门,与老母妻儿及兄长献文共叙天伦之乐。从此,陈白沙一心研究哲理,重振教坛。这时候,陈白沙的名声远播,四方学者都纷纷前来要求执弟子之礼,入学受教。陈白沙设教十余年,不少学生得益于他的教诲,成为朝廷的栋梁柱石,“江门学派”亦于此形成。

1483年(明成化十九年),陈白沙55岁了。因为得到两广总督朱英、广东左布政使彭韶等的推荐,要上京应诏,为朝廷献力。经过半载旅程,到达北京。那时已晋升为吏部尚书的往日与陈白沙存有矛盾的权臣尹昊,还心怀仇恨,盛气凌人。陈白沙只好称病,要求延期应诏。最后,写了一份《乞修养疏》给宪宗皇帝,请求批准他回家侍奉年老久病的母亲。皇帝被《乞修养疏》那篇文章感动了,觉得陈白沙不但学问好,而且孝义堪嘉,准许他回归养母,还封赠他一个“翰林院检讨”的官衔。

以后,陈白沙就一直隐居,侍奉老母,继续致力讲学,培养了不少人才。后来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职务的重臣湛若水,以及官拜文华阁大学士卒赠太师的名臣梁储,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陈白沙在教学上诲人不倦,除讲授经史文学等课程外,力创新旨,唯务实际,课余时间,常与学生在旷野间练习骑马射箭。

陈白沙精擅诗文,工书法,善画梅。他是明朝著名的诗人,留存各种体裁的诗作1977首。他的诗,格调很高。从他的诗文创作,可以证明陈白沙是一位善于运用“诗教”的名士。他的诗文著述,由他的学生辑成《白沙子全集》出版传世。

陈白沙的书法自成一家。他惯用自制的“茅龙”笔写字。茅龙笔是以圭峰山长成的硬朗的茅草制成,字体苍劲有力,别具风格。

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陈白沙病逝于故土,终年72岁,谥号“文恭”。1574年(明万历二年),朝廷下诏建家祠于白沙乡,并赐额联及祭文肖像。额曰“崇正堂”,联曰:“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皇帝又诏准从祀孔庙,有“岭南一人”的荣誉。如今尚存的白沙祠、碧玉楼、白沙墓、白沙先生钓鱼台,都成了历史胜迹,供旅游者参观和景仰。如今,江门市人民政府以白沙祠为主体,兴建了陈白沙纪念馆,同时将该馆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江门市一个旅游景点。

语录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翻译:求学问可贵在於知道有疑当问,大的疑问,便有大进步,小的疑问便有小进步。有疑而发问,已得到知识一半了。

疑者,觉悟之机。知其可疑而思问焉,其悟自不远矣。若徒以为晓得,便竟住了,大无益。

翻译:怀疑是觉悟的机会。知道可疑而想去问,那麼觉选的时期便不远了,假使只以为晓得,便止住了,是为学最大的阻碍。

五、雅安建安厂的历史和简介?

  ◆历史沿革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直属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是一九六五年三线建设时期由重庆建设厂部份搬往雅安的迁建厂。1998年企业整体改制,由原四川建安机器厂更名为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集团公司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进行专业化管理,将隶属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重新设立为“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的资产及整体业务进入该公司,经南方汽车批复,2006年8月,设立为“中国南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其业务主体、产品市场并未发生变化。原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主体依然然存在。  公司地处风景优美的四川省雅安市区,距成都123公里,成雅高速公路和国道318线直达本市,公司占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  ◆产品结构及配套市场  企业自1965年建设至1989年以前,主要从事军品生产。1989年转民至今,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现已形成微型汽车后桥、轻型汽车前后桥、轿车零部件(轿车悬架、轿车后轴)等三大系列产品。产品主要供应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南京长安、上汽通用五菱、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哈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东风渝安、重庆渝安、一汽吉轻、郑州海马、浙江众泰、长安铃木、奇瑞公司、西安比亚迪公司、二汽、北汽福田公司、资阳南骏、绵阳华润、绵阳华鑫等微型汽车、轻型汽车及轿车生产厂家。  现已形成年产微型汽车后桥120万套/年、轻型汽车驱动桥5万套/年、轿车悬架6万套/年、轿车后轴24万套/年的生产能力。  2008年,微型汽车后桥市场占有率60%,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微型汽车后桥生产和研发基地。  ◆技术支撑及信息化建设  1997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技术中心建立了CAD/CAE/CAM系统、微型汽车、轻型汽车及轿车悬架台架试验室及试制工段;公司拥有美国格里森凤凰275HC和德国霍特摩都公司数控铣齿机床、瑞士及台湾加工中心、日本岛津PDA5500光谱仪、艾西林热处理生产线、静电喷涂自动生产线。建立起了产品自主发平台,引领着全国微车后桥的开发技术。建立了物流、财务管控及协同自动办公信息化系统。  ◆企业质量体系建设及荣誉简述  建安公司是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骨干企业之一、四川省、雅安市重点支持、规划发展的企业。1998年取得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4月25日通过QS9000/VDA6.1质量体系标准认证;2005年取得了TS/ISO16949质量体系的认证,2008年通过了复审认证;企业获得了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企业职工之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2004年公司获得了全国十佳汽车零部件优秀供应商称号;企业注册商标“JA”(建安)是四川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授予“四川省企业质量信誉等级AAA级企业” 称号;2008年,获得长安公司等数家优秀供应商称号;公司职工李琼同志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2008年四川省500强按销售收入排序建安排第137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按利税收入排序建安排第9位。

六、土豆的起源和历史故事?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七、颐和园简介和历史,以及昔日的辉煌?

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那时,中国的清朝正值盛世时期,疆土广阔,国力强盛,是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当时执掌朝政的是清王朝第四位皇帝乾隆,他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国库大量的存银,以“兴修水利、为母祝寿”为名,选定燕山脚下一处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绝妙之处,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精华,继承了历代皇家园林的成就,荟萃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连续施工15年,建成了这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御苑,当时名为“清漪园”,成为三山五园中最能彰显皇家气派的一座园林。

其实不光是清漪园,在大部分的园林题名中,乾隆大都赋予深意,而清漪园则是直接以景观特征命名,没有沿用惯例。这是因为自宣布建园祝寿开始,乾隆就立刻确定了山名和水名,并且写下了《万寿山昆明湖记》,其中深意已经说尽,所以概括整体风貌的园名反而难以确定,曾有“金海龙王庙行宫”、“万寿山行宫”、“万寿山别墅”等代称,他们或从水论,或从山论,动工一年之后乾隆皇帝才把园子的名称确定下来。

“清漪”一词强调了园中的水景,毕竟这一景观在皇家各园中最为突出,乾隆诗咏道:“一字由来不曾著,风流尽是得昆明!”。另外在三山五园中,清漪园不属于朝政居住的离宫,这也是以景命名的原因。由于“万寿山”名称出现的很早,更适合祝寿初衷,因此在皇帝诗赋、宫廷记载或档案中,“万寿山”之名常常代替“清漪园”使用。乾隆时候每一座新园的建成,都要制作一方公文印玺,唯有这座清漪园制作了两方,分别为“万寿山昆明湖宝”和“万寿山清漪园宝”。

自乾隆十六年正月初九题名开始,至光绪十四年二月初一宣布改名为止,“清漪园”这个名称沿用了137年,乾隆皇帝御笔“清漪园”匾文收藏于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乾隆之后,嘉庆、道光和咸丰也都曾游幸清漪园,不过他们留下的清漪园痕迹非常少。不幸的是,这座举世无双的清漪园在1860年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一起,被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大量抢掠并且焚毁。

不过幸运的是,清漪园最终被重建。1886年,慈禧太后下令在清漪园的遗址上将其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颐和园”。颐和园相比清漪园,减少并改变了不少建筑,规模比起清漪园相差了不少,毕竟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晚清,无力复原曾经的清漪园。

在颐和园名称之前,清代皇家宫苑中已经有数处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同名殿堂,寓意相同。位于紫禁城的颐和轩,避暑山庄的颐和书屋,都是乾隆皇帝预备自己归政之后的颐养住所。而乾隆皇帝最早命名的“颐和殿”则是为皇太后所建,位于沈阳故宫,、是乾隆皇帝北巡盛京时为母亲修建的寝宫。历代清朝皇帝都注重孝行,康乾二帝更是身体力行,为后代所尊崇,尤其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的盛况,更是后来慈禧重修颐和园的借口。

曾经,这里为庆祝崇庆太后60大寿,从紫禁城到清漪园沿途设置万寿彩棚,此后又在园中举行了崇庆太后的70、80大寿。咸丰十年清漪园被毁后,同治皇帝曾经想修复圆明园供慈禧享乐,但是由于财政困难,户部拿不出银子,外加大臣们的坚决反对,此事才作罢。后来慈禧找了个理由,她表示“载湉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而自己要规整养老,于光绪十四年以光绪皇帝的名义昭告天下: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为乾隆皇帝为母三次祝寿之地,她想继承先辈典范,于是改清漪园为颐和园,殿宇适量修葺,以备临幸。

光绪“遵循”祖上的孝行,慈禧“效仿”乾隆皇帝的归政。于是挪用了乾隆皇帝的旧题以及海军军费的园林,就这样名正言顺了。随着工程的完成,光绪十九年慈禧太后常驻园中,每年十月十日群臣再次祝寿。光绪甲午年还曾准备仿乾隆皇帝为母祝寿那样从紫禁城到颐和园搭万寿彩棚,但由于那年甲午战争战败,所以只好停止。

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慈禧西逃,颐和园又一次遭受了一定的破坏。此后在1902年清政府又一次部分重修。纵观三山五园的命运,颐和园算是经历最大规模恢复的园林。清朝政治中心圆明园被毁之后,建筑仅存遗迹,而且其文物流离失所了150年,而康乾时期辉煌一百多年的畅春园甚至连一个地名都没有留下来。但颐和园经历1903年重建以及后来共和国的修缮和复原,恢复了不少曾经的建筑。另外颐和园是当今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皇家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98年,颐和园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东方皇家园林文化的代表。

八、南京和重庆的历史?

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重庆市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乃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这就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因在此入长江的嘉陵江古称渝水,隋文帝杨坚遂于开皇三年(583年)在这里设置了渝州,是为重庆简称“渝”的由来。南宋淳熙使十六年(1189年),因这里曾是当朝天子宋光宗赵敦的潜藩之地,便循例于此置府,号曰“重庆府”,以志双重喜庆。其地遂以“重庆”为名,于今已有800余年了。

九、土豆的种植过程和历史起源?

土豆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别称马铃薯、洋芋、荷兰薯等,为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我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土豆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吧!

土豆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由于缺乏早期的文字记载或者文字记载中存在作物名称混淆等原因,对于土豆传入中国的时间专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在明万历年间(1573至1619),有的则认为土豆最早传入我国应该是18世纪。根据我国科学家对资料的考证认为土豆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明万历年间(1573至1619),明万历年间蒋一葵撰着的《长安客话》卷二《黄都杂记》中记述北京地区种植的马铃薯称为土豆。

土豆原产地在哪里?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十、谁有美国和俄罗斯历史医生的简介?

  樱桃庄园史话———追记俄罗斯著名外科医生皮罗戈夫    桑华   一些国家为了纪念伟人的不朽功勋,以水晶棺护其体,让其颜永驻,为后人永久瞻仰。其实这种医学上的遗体保存法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已为人类所应用。乌克兰西南部的文尼察市就有这样一座水晶棺,保存着一位俄罗斯伟大外科医生的遗体,也珍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从乌克兰首都基辅驱车300公里,就来到风景如画的文尼察。在文尼察西南郊,绿树掩映着一座庄园博物馆,曾为人类外科医学作出伟大贡献的俄国著名外科医生,同时也是学者和教育家的尼古拉·皮罗戈夫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过,直到去世。其遗体被他的学生用医学方法成功地保存下来。百年逝去,其容颜栩栩如生,慈祥如同安睡,让世人永远纪念缅怀他的伟绩。   博物馆有个美丽的名字———樱桃庄园。樱桃树绕居而生,春长秋落,成了医生对俄国和世界医学伟大贡献的活生生的见证者。   医学奇才四大贡献   皮罗戈夫1805年11月13日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14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9。莫斯科大学教授穆辛启蒙了他对医学的酷爱。当时他的一个兄弟患了严重的风湿病,久治不愈。父母便把希望寄予当时的著名医生穆辛。穆辛为他们圆了这个梦,也成为皮罗戈夫的“伯乐”。兄弟的复原极大地震惊了小皮罗戈夫,他开始“玩”起了穆辛的角色,成了家里的小医生。在穆辛的建议下,皮罗戈夫在14岁便由父母虚报年龄考入了莫斯科大学,而当时上大学的年龄规定是16岁。4年学成,皮罗戈夫因被评为俄国最优秀的20名大学生而被派往杰尔特(现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市)一所专门为俄国高校培养医学专家的学院学习。在那里的5年,皮罗戈夫选择了外科作为自己的专业。聪颖好学的皮罗戈夫在22岁时便用拉丁文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在德国实习回到祖国后,只有26岁的他便接替退休的老师挑起外科教研室主任的大梁。1年后,皮罗戈夫开始撰写自己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动脉血管的外科解剖学》,并因此获国家最高医学奖。   皮罗戈夫一生中有15年是在圣彼得堡度过的,那段时光是他医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他完成了关于外科学、解剖学和法医学的数篇专著,并因此再度获国家医学奖。1848年,圣彼得堡流行亚洲霍乱,皮罗戈夫在6周时间里解剖了800具尸体,很快撰写了《亚洲霍乱病态解剖学》,加上后来的关于冷冻尸体的研究著作,他共4次获得国家最高医学奖。   皮罗戈夫早期行医的年代还没有麻醉法,病人在作手术时常因剧痛休克而死在手术台上。皮罗戈夫堪称外科手术的行家,他能在2—3分钟内作完手术,使病人的病痛减至最低程度。1846年,醚作为麻醉药载入医学史册。皮罗戈夫首先在自己身上用醚做实验。1847年9月,他奔赴正在开战的高加索前线。为了让同行亲眼看到麻醉药止病的效果,在众多医生的注目下,皮罗戈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战地施用麻醉药作手术的医生,这次手术也是他为世界医学所做的第一个重要贡献。皮罗戈夫为人类做出的第二个重大贡献是,他最早发明了医治骨折的淀粉泌纱布包扎术,后发展成为沿至今日的打石膏治骨折法。   1854年,他去塞瓦斯托波尔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在塞瓦斯托波尔港,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作出战地伤员分类的医生,即根据伤情性质,把战地伤员分为四类进行运送。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是俄军军官的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大文豪以皮罗戈夫为主人公写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皮罗戈夫的病人中还有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门捷列夫年轻时患心脏病,被预言会早亡。皮罗戈夫推翻了这个论断,并断言他会长寿。这个断言后被证实了:门捷列夫活了70多岁,还为人类作出了创立元素周期表这一伟大贡献。门捷列夫后来评价皮罗戈夫时说:“这是一位真正的医生,他能看透人,我的性格和病情他都能立刻诊断出来。”   皮罗戈夫为世界医学史作出的第四个伟大贡献是:他第一个在战地医学史上引入了“女护士”这个名词。他认为女子的细腻温柔是军医的最好助手,这在今天也是被证实的。   从前线归来,皮罗戈夫写了《青年教育问题》等文章,并担任了敖德萨教育学院的督学,从行医转入教育活动。这期间,在他的坚持下,学校取消了体罚制。后来他又在基辅工作了两年,专门为穷人的孩子开办了周末学校。   “对我来说,病人是第一位的”   1859年,皮罗戈夫买下了樱桃庄园,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岁月。在樱桃庄园的15年里,医生一边搞学术研究,一边继续行医生涯,为人们解除病痛。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外科医生,他看到了贫穷、饥饿、无知与疾病之间的必然联系。他说过:“许多情况下,我开给病人的药方是牛奶、肉和面包,没有这些东西,而只是药剂很难取得医治的效果。”“皮罗戈夫不只拥有一个外科医生所应具有的一切素质,他的头脑中还融汇了所有科学知识,他像一位魔术师,在外科医学的荒漠中不断创造奇迹”,当时的医学界这样评价他。到庄园求治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对我来说,病人是第一位的”。为此,医生每天要作好几次开刀手术,五六个小时连续门诊。   在庄园独居的日子里,皮罗戈夫还曾几次出国行医。1862年10月,他去了意大利的拉斯佩奇亚,为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加里波第诊断受枪伤的腿。当时欧洲最好的医生费尽心思,也无法确定子弹的位置。皮罗戈夫看过病人后,当即确诊并开出药方,加里波第很快就痊愈了。意大利之行不仅成为皮罗戈夫为世界医学作出贡献的亮丽一页,而且展示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1870年和1877—1878年间他又两次去了法普战争和俄土战争前线,再次应用了他的战地外科医术。从前线返回庄园,医生撰写了数篇战地外科医学专著。   在樱桃庄园,皮罗戈夫一直关注社会底层的农村人的疾苦。他以一个优秀医生的远见提出农村医疗最刻不容缓的任务:实行疫苗接种,严密跟踪梅毒传染病,抗治白喉,在村民中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庄园中有一条幽静的椴树林阴道,医生当年最喜欢在这里散步休息。可即使是休息的时候,他的口袋里也总是装着外科医书,病人在这里仍可以接受他从不拒绝的门诊。1866年,皮罗戈夫为方便接待病人,在林荫道的终处又修建了一座小诊所。一座朴素的药房也保留至今。由于庄园无法容纳所有前来诊治的病人,大多数病人散居在附近村子的农舍里,当时共有90多处这样的农舍,成为独特的“医院”。庄园博物馆深处有一座一层半高的砖房,是当年皮罗戈夫的住所,也是现在博物馆的主楼。房子西侧是医生休息的木制凉台,北侧通往房门的木楼梯当年充满了一批批前来求诊病人的希望。   为了永久的纪念   1881年12月5日,被癌痛折磨的一代名医与世长辞。医生死后第3天,他的学生维沃采夫从圣彼得堡赶来,为医生的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永久地保存在水晶棺中,放置在庄园附近一座教堂的地下墓穴中,让世人永念。66年后,医生当年的庄园被改建成博物馆。几个展厅里摆放了医生的塑像、照片、著作、手稿和手术器具,医生接待病人的房间整洁素雅,一桌一椅还透着当年的气息。现在这里已成为乌克兰医学院学生的教育基地,每年从世界各地来此参观的医生、学者、工人、农民、军人不下万人。   博物馆主楼正厅墙上工整地记录着医生的心灵:“我把自己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真理和祖国”,“认为他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才是崇高的人类生命   费拉托夫   前苏联眼科学家。改进角膜移植术,创组织疗法。1875年 2月27日生于俄罗斯奔萨省沙兰斯克县米哈伊洛夫村,1956年10月30日卒于敖德萨。父为外科和眼科医师。1892年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1897年毕业,任莫斯科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住院医师。1899~1903年任莫斯科眼科医院住院医师。1903年任敖德萨新俄罗斯大学眼科部住院医师,1906年成为助教。1908年提出学位论文“眼科学上细胞毒之研究”,讨论正常的和细胞毒性血清对眼的影响。1911年后任新俄罗斯大学眼科教研室主任、教授,1936年政府在敖德萨建眼科学研究院。卫国战争期间,费拉托夫及其学生撤退到塔什干,恢复乌克兰眼科实验学院。战后迁回敖德萨。在费拉托夫以前 130年已发明角膜移植,但他改进角膜移植手术,并发明许多器械,特别是利用尸体角膜作移植材料,使许多失明者复明。1916年发明管状皮瓣整形外科手术,广泛用于鼻、唇、眼睑、面颊、手指等部的整形。又设计眼窝外眼窝鼻窦剜除术,可将眼部肿瘤细胞从健康组织部分根治割除。1933年发明组织疗法,他认为一块与生体脱离的组织,经过冷藏后能产生一种刺激素,如果把它植入人体,就可以提高人体的功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再生能力,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治愈。著作甚多,最重要的有《眼科学上的管状皮瓣》、《组织疗法》、《光学角膜移植及组织疗法》。   尼古拉·比罗果夫(1810-1881年),战场外科和外科试验解剖学方面的奠基人。 第一个在战场进行外科手术(1847年)。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外科手术和方法。   谢尔盖·波特金(1832-1889年)是内科学的创始人之一。研究过心脏、血管疾病和传染病。第一个在俄罗斯医院组建实验室,研究药物的生理和药理特征。确定了病毒性肝炎疾病的传染性。   弗拉基米尔·别赫捷列夫(1857-1927年),反射学的创始人,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科、学校的创始人,确定了解剖生理学空间定位的基本原理,对催眠疗法的应用有深入研究。别赫捷列夫是幼儿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等著作的作者。   尼古拉·布尔登科(1876-1946年),神经外科学创始人之一,参加过4场战争,是医学科学院的创始人和第一任院长(1944-1946年),专门研究中枢和周边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包括神经系统肿胀)和大脑和脊髓手术的身体反映。   亚历山大·巴库列夫(1890-1967年),俄罗斯心脏血管外科学的创始人。治疗肺部和神经疾病的外科手术著作的作者。在1948年第一次成功实施了矫正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手术。   亚历山大·维什涅夫斯基(1906-1975年),第一个采取局部麻醉方法对心脏进行手术(1953年),和第一个用国产人工血液循环系统进行开放式心脏手术的人(1957年)。局部麻醉法和心脏、肺部手术麻醉法和人工血液循环,外科手术使用聚合物方面著作的作者。   嘎吾里依尔·依里扎洛夫(1921-1992年),创造了特殊医药和治疗方法(1950年),由此奠定了外伤学和矫形外科新的科研应用领域的基础,《依里扎洛夫效果》是其作为杰出的医生发现了定量拉伸时肌肉组织的生长和再生的生物特性,被注册为科学新发现。   斯维亚托斯拉夫·费奥多罗夫(1927-2000年) 眼科医学家,《眼显微外科》莫斯科跨部门科技综合体的创始人(1986年)。建造了人工水晶体并第一把其植入到眼睛(1960年)。 在1973年第一个在世界上研制青光眼早期治疗法并进行了青光眼早期治疗的手术。创建了独一无二的近视眼外科手术疗法。第一个在眼手术上使用外科手术传送装置(1979年)。   波里斯·彼得洛夫斯基,出生于1908年,多方面的外科医生。第一个在俄罗斯成功使用心脏瓣膜代替物,研制并应用移植肾脏方法,支气管和气管的整型手术。对移植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食道癌和心脏缺陷的外科治疗系列著作的作者。   瓦列里·舒马科夫,出生于1931年,临床移植术的创始人之一,多个方面的心脏外科专家。从1974年开始任命为俄罗斯卫生部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研究所所长。在俄罗斯第一个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1987年),肝脏移植和胰腺移植手术。人工器官学的创建人。   列奥尼德·罗沙利,出生于1933年,儿童外科和严重事故医学领域的专家。从1982年起主管俄罗斯卫生科学院儿童研究中心儿科研究所的急救外科和儿童外伤科。罗沙利于1988年创建的国际急救工作组在任何时刻都准备前往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援救儿童的工作。2002年在莫斯科杜布罗夫歌剧院发生恐怖事件期间,列奥尼德·罗沙利和恐怖分子进行了谈判,营救出了儿童,并传送给伤员药物,对患者和伤员提供医疗急救。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xxc/cqxc/99092415.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安吉简介概况? 吴江简介概况?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