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乡小吃 > 海南小吃 > 正文内容

海南粉的历史故事(海南粉的传说)

2023-05-21 00:07:38海南小吃1

一、海南粉的历史由来?

明朝末年,闽南陈工匠一家漂洋过海,迁居海南澄迈老城。

陈母多病,不思饮食,陈工匠焦心如焚,研制了一种配料丰富、香醇利口的细腌粉,终得母亲欢心。于是转行开了家粉店,生意兴隆,声名鹊起。

慷慨大方的陈工匠,对学艺者无不倾囊相授。很快,这种细腌粉便遍布全岛,被称为海南粉。明朝《正德琼台志》载,当时全岛121个大墟市,都设有海南粉工坊。

海南粉制作考究。早籼米需多重发酵100小时,再经反复挤压、“三煮五洗”的复杂流程,做出的粉丝又细又白,有多种抗菌素,营养价值和口感都大大提升。食用时,配上11种佐料和6种味道料腌制,一勺香醇浓郁的热卤汁淋上,立刻醇香扑鼻。小小一碗海南粉,却能统合酸甜咸辣鲜香多味,一如海南人的性格,宽厚包容,淳朴大方。

2009年,海南粉与文昌鸡一同入选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海南历史故事简短?

在地质时期,海南岛原与华夏大陆相联,大约在人类出现的第四纪,由于地壳断裂才与大陆分离,其间形成15~30公里宽的琼州海峡,此岛孤悬南中国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岛”。

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时代,海南岛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为扬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统一岭南广大地区,在南方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并将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其地。其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秦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南越国势力遍及海南岛。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罢珠崖郡,下诏放弃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

在西汉时期,从汉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设县,至汉元帝初元三年罢弃,前后历时65年,海南岛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的。

东汉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而省朱卢县。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复置儋耳县,珠崖、儋耳2县均隶属于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强了东汉王朝与黎族先民的联系。

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间(238~251)在雷州半岛设立珠崖郡(治今广东徐闻),领徐闻、朱卢、珠官3县,属高州管辖,对海南岛实行“遥领”。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

三、牛肉粉的历史故事?

牛肉粉的诞生可追溯到清朝雍正皇帝时期。当时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新疆维吾尔人的一支迁到今湖南常德津市附近地区定居,回民本来喜吃牛肉面,但当地以大米为主食,不易找到面条,定居此地的回民便以当地原有的米粉充当面条的替代品,创造了最早的牛肉粉,当时的牛肉粉口味清淡。

后来,湖南人逐渐接受并加以改进,使其口味变辣变咸,并加入其它香料,于是就有了今天湖南牛肉粉的样子。其实,严格说,湖南特色牛肉粉应叫津市特色牛肉粉或湖南清真特色牛肉粉。

说起常德米粉的起源,不得不提到常德市人民中路的“清真第一春”百年老店。“清真第一春”本是一个回族餐馆,在凭票买肉的年代,牛肉是不能随意买卖的,因为杀耕牛是犯法的。只有“清真第一春”因为是为回教徒开办的餐馆的原因才被特许供应牛肉,只有在这里才能吃上可口的牛肉米粉。改革开放以后,牛肉可以随便买卖了,也有一些“清真第一春”的师傅出来自立门户,逐渐牛肉米粉开始发扬光大,传到常德周围的县市。

八十年代,牛肉米粉做得最好的当数常德市大西门外码头附近的一家粉馆和“清真第一春”。直到九十年代,长沙的米粉码子都是加酸菜(难怪长沙人都喜欢在米粉里面加酸菜),档次极低。后来有津市人在长沙开了粉馆,引入了牛肉米粉,正值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早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沙的酸菜粉冷落了,津市牛肉米粉开始火爆了。由于津市和澧县紧挨在一起,有一个先走一步的澧县人率先在长沙开办了常德米粉厂,带了很多老乡过来,于是一带十,十带百,在长沙和各地遍地开花起来。为什么现在各地的米粉都打上了“津市牛肉米粉”的招牌,还是与那个有先见之明的带路人有关,在他的带动下成千上万的澧县和津市人,依靠牛肉米粉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但归根溯源,正宗的常德牛肉米粉却是来自百年老店“清真第一春”。

可以说,常德牛肉粉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据称,一位名叫甘元金的常德人,把自己专事牛肉粉生产的米粉厂,开到了长沙、武汉、西安、哈尔滨、北京、福州、广州、深圳……

四、钦州猪脚粉的历史小故事?

传说在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之后安禄山曾经称霸一时,后来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了安禄山自己当了皇帝。

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安庆绪开始诛杀安禄山的心腹,当时安禄山手下的一名副将“尹”氏带着家人逃到了岭南地区,也就是钦州(当时归属于广东管辖),隐姓埋名,关于改姓后的姓氏众说纷纭,有说“班”,有说“易”,有说“包”。

由于尹氏在参军前是佚名屠夫,因此在钦州做起来卖猪肉的生意。

有一天,尹氏的妻子不小心把一块猪脚掉进了油锅里,后来将计就计做起了炸猪脚,并且放入了配料。

尹氏回来时由于肚子饿就直接舀了一勺汤汁放入河粉中,一吃觉得十分美味,于是夫妻二人就不断改良做法,慢慢地形成了钦州的猪脚粉。

五、东阳择子粉历史故事?

择子三四月份开花结果,果小时青色,中期青黄,果老时呈黑褐色。采摘的最佳时间为霜降前后,这时的择子呈棕红色,粒满粉多,放在手心有沉甸甸之感,用手捧起,光滑细腻,平摊手掌择子会像瀑布一样从手中滑落。晒干之后,用棒槌敲打去壳,壳的底部有一个黑色小盖子,像一个玲珑小碗,为小孩最爱。

  晒干择子爿(去壳后的择子果肉会分为两爿)比较费时,得在太阳下晒七八天。晒干之后,取一口大水缸,将择子爿浸泡,胀大后捞出冲水,用粉碎机粉碎,再用纱袋反复过滤,沉淀一天一夜后,除去上面浑水,再注入清水搅拌均匀,继续沉淀,如此反复几番,直至沉淀后上面水色清透,去水,就露出粉白如雪的择子粉了。将择子粉分块起出,注意不能弄碎,否则不易晒干,晒干后的粉块轻轻一碰就化为齑粉,莹白如雪的择子粉大功告成。

六、海南的历史?

海南历史在秦始皇时期就有记录在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范围,其中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

  西汉时期,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

七、海南最早的历史?

远古到唐代

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缴:边界),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海南岛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于中国最南端。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属交州刺史管辖。这是海南岛归入中国版图最早的两个行政地名,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直接统治的开始。

八、海南话的历史?

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百越族的一支从两广横渡琼州海峡到达海南岛,这就是今天黎族的祖先。

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以及闽南沿海的天灾、人口过剩,几十万的闽南莆田、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人移民到现在的海南岛,带来了古闽南语和闽南、潮汕文化,促进了海南话的形成。

后来,汉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相继移居海南,逐步形成海南今天多民族聚居社会。

经过历史演变,各民族的某些特征在不断被同化,但是作为本民族最基本特征的方言被世代保留和延续下来,形成了今天众多的海南方言,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海南话。

九、海南粉的粉是米粉吗?

是的

海南粉是用大米制成的米粉,海口地区的老城区三亚街是海口海南粉的正宗,其制出来的米粉闻起来有股发酸接近发馊的味道,却并不是真的馊了,可放心食用。

海南粉的做法又分为干腌与卤腌,干腌主要是流行于海口一带或是为了方便用于各种宴席。干腌方法比较简单,用生抽老抽、蠔油、酸菜、肉干、花生、芝麻(最好是黑芝麻,并炒过碾成粉,香气逼人)、炸酥与米粉一起搅拌即成。

十、历史故事大全忆秦娥的故事?

写的是萧史和弄玉的故事。

据《列仙传》载,萧史是一位仙人,善吹箫;而秦娥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闻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喜好吹箫。仙人萧史以箫声招来了凤凰,博得弄玉的欢喜而成为夫妻。

“忆秦娥”作为词牌最早见于《忆秦娥·箫声咽》词。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秦娥”指的就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

“忆秦娥”词调多用入声韵,上下阕各五句,两阕后三句字数、平仄相同。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xxc/hnxc/98847031.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