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特色包子?
一、天津“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为“天津三绝”之首,有名的中华老字号。据说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咸丰年间,有故事、有传承、有出处,历经一百五十多年的变革和发展,百年老店名头不减当年。
“狗不理”包子以肥瘦适中之猪肉佐以排骨汤,加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等调味料精心调馅。包子皮用面粉也很讲究,每个面皮直径8.5公分左右,大小统一,薄厚均匀。制作中,规定每个包子必须有18个褶,成品形如菊花,外形非常美观。
口味特点:口感软绵,鲜香不腻,外形漂亮,色香味形俱佳。
二、西安贾三包子
不到故宫不能说到过北京,没吃过贾三包子也不能说到过西安。来西安,无论如何要去趟回民街,品尝正宗的清真美食贾三包子。
正宗的贾三包子,选用秦川黄牛肋条肉为主料,配以牛骨髓原汤入馅,加入十多种调料佐味。选用上等面粉,擀成的面皮工艺考究,制成品有“皮薄如纸,馅嫩含汤,调料香浓”三大特点,堪称“三绝”。据营养学家分析,贾三包子牛肉及骨髓汤含钙质较高,长期食用有壮骨生精,滋补强身之功效。
口味特点:鲜香肉嫩,皮簿筋软、汤汁浓郁,入口油而不腻,回味无穷。
三、开封灌汤包
正宗的开封小笼灌汤包有百年历史,其创始人为清光绪年间的黄继善。黄继善是个穷人,15岁逃荒来到开封,从一个小菜馆的学徒干起,得拜名师,合伙开起了包子店,后发展为百年老店“第一楼包子馆”。
与传统的灌汤包多加入肉皮冻不同,开封小笼灌汤包不用肉皮冻,而是将功夫放在打馅上,一直把馅打得扯长丝不一断。馅里不放葱,只用姜末来调味,吃起来清香利口。做工也很讲究,外形美观,色白筋柔,形如菊花,小巧玲珑。
口感特点: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油而不腻。
四、扬州灌汤包
扬州人常说一句话,叫做“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所谓“皮包水”,指的是灌汤包,而“水包皮”指的是泡澡。可见吃扬州灌汤包也算是扬州的一种文化了。扬州灌汤包以精粉烫面制皮,选用猪肋条肉为馅料,以鲜骨髓汤打馅,配以十多种上等调料佐味。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外形玲珑剔透,美不胜收。口感特点:肉嫩味香、皮簿筋软、汤汁浓郁、过口不忘。
五、江苏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为江苏传统美食,据传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以龙袍蟹黄汤包和镇江蟹黄汤包最为出名。
江苏蟹黄汤包以用料讲究,工艺复杂,难以模仿而著称。其用料,需取当地产鲜活大闸蟹、活母鸡、精选猪肉皮为主料,辅以绍酒、虾子、葱姜酱油等调料,采用复杂工艺分别熬制、调兑,最终制成独具特色的蟹黄馅料。汤包整个制作工艺多达33道,密不外传。每年蟹肥时节,正是品尝蟹黄汤包的最佳时机。南京常年举办汤包节,届时车水马龙,食客云集。
口味特点:皮薄肉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做工精妙。
六、杭州小笼包
杭州小笼包也是南派小笼包的代表之一,原先在江浙、上海一带流行,如今已蔓延至北方大地。据说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江苏常州附近,算是历史悠久的美食。因为适应各地口味,故有“常州味鲜,无锡味甜”的说法。又因为传承比较混乱,没有品牌优势,从业者入门门槛低。虽然名气很大,却落得泥沙俱下、粗制滥造的名声。
制作杭州小笼包关键是猪肉的选择要肥瘦搭配,馅料内的水分要适中,制皮、打馅的技巧很重要。可惜我们在北方吃到的杭包已完全大众化,类似于北方传统的肉包子,有点不伦不类了!要想吃只能去原产地,只是不知道哪里的杭包算是“正品”呢?
口味特点:不好说,聊以充饥。
七、广东叉烧包
叉烧包流行于广东、香港附近,是一种馅里放入叉烧肉的包子,因馅料略甜而口味独特。
叉烧包用料相对单一,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在厚面皮里加入叉烧肉馅。其特点是皮厚、馅少(反之就不对了),是广东人吃早茶过程中的传统面点,很少做主食的。叉烧肉馅的制作工艺也比较简单:叉烧肉切小块,葱姜切末,加酱油、盐拌成陷即可。
口感特点:叉烧肉香很浓郁,典型的广式风格。
八、上海小笼包
专指上海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据说有100多年的历史。
南翔小笼包的馅心是用夹心腿肉做成肉酱,不加葱、蒜,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小笼包的面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制成,薄而小巧。蒸熟后的小笼包,形似宝塔,呈半透明状,晶莹剔透,令人垂涎。南翔小笼包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深受食客欢迎。
口感特点:小巧玲珑,皮薄馅多,汤汁鲜美,入口生津。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