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乡小吃 > 陕西小吃 > 正文内容

做柿饼时柿子去皮后是阴处晾晒还是阳光下暴晒?

2024-04-26 01:51:28陕西小吃5

一、做柿饼时柿子去皮后是阴处晾晒还是阳光下暴晒?

为不太了解柿子晒柿饼怎样晒的朋友说明一下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晒柿饼之前要把柿子皮削干净,二在柿子晒了几天开始变软时就要把柿子慢慢捏成柿饼的形状,而且要边晒边捏,总时间大概需要半个多月,三如果遇到下雨天要记得要塑料薄膜把柿饼盖好。

二、晒柿饼阴干还是暴晒?

1.柿饼可以晒干也可以阴干。通常情况下,柿饼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晒制才得以成品,在阳光下的直射下,有利于加快使柿子内的水分蒸发,并且可以高温杀菌消毒,但是若没有太阳长时间直射的条件,还可以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自然风干,这种方法也是可取的。

2.建议将柿子洗净后,削去表皮,剪掉萼片、叶片等多余的部分,保留盘和部分果柄皆可,这样可以较快晒干。晾晒时保留距离,有利于通风干燥。

三、柿饼晾晒时间几月?

每年10-11月左右。

柿子一般在秋天成熟,所以晒制柿饼最佳的季节是每年的10-11月,也就是深秋的时候,因为此时柿子成熟度比较好,糖分比较足,这样晒出了的柿饼口感非常甜。另外秋天天气比较干燥,下雨比较少,阳光比较充足,此时晒柿饼能加速柿子中水分的蒸发,从而能让柿饼更快被晒好。

四、柿饼晾晒过程中?

取新鲜的柿子,洗净去皮,放到阳光好的地方,暴晒,隔个两三天要捏一捏,两三天翻一番,直到晒成干

五、晾晒柿饼的架子如何使用?

将刨净外皮的柿果,逐果整齐地摊放在晒垫上(晒垫可用竹子编织)用太阳晒。晒垫应放在离地面1 米高的架子上。柿果摊晒时萼盘朝下,夜晚露天晾。白天若天气不好,可用塑料薄膜架空遮盖,但薄膜不能直接盖在柿子上。遭雨淋的柿子,要及时用干布擦干。若长期阴雨,可在晚上用文火烘干。一般柿子白天吹风和夜露2天后,到第3至4天,外果肉稍软时,即可开始捏饼。 以后边捏边晒,继续翻晒10至12天,晒至半干时,即可停晒。天气好的话,晒至柔软;如果天气不好,不要沾到雨水,要及时用塑料薄膜盖住,以免发霉。

六、柿饼阴干和暴晒的区别?

软硬口感的区别。

柿饼通过阴干,时间长,需要用食用线串吊挂空,通风,这样做出来的柿饼既软,又有忍性,口感也好。

柿饼采用暴晒办法,干的快,不太容易坏,但是干的时间短,柿饼会比阴干的硬的多,而且口感也会比阴干的差些。

大部分做柿饼采用通风阴干的多。

七、黑竹炭要循环重复使用,是要暴晒?还是晾晒?

可以,每隔1个月或者半个月晾晒4小时,就可以重复使用从净化作用来讲,一般是竹炭拆封后1-2年为最佳有效使用期;从调湿作用来讲,是长期有效的;保持每月晾晒1-2次,排出废气,可重复使用;只要效果还在,可继续使用,没有效果时可以用来种花草。

八、柿饼怎么做好吃自然晾晒?

将串好的柿子挂在通风处,还要能够晒到阳光,出好之后就是时间的问题,每隔两天就去检查一下柿子的状态,想要快一点成形的话,可以每天去用手挤压一下,但是其两次力道不能太大,然后每天盼望出太阳就差不多了,没有下雨阴天等不可抗力的情况,大概一个星期就可以吃到美味的柿饼,如果想要吃到有白色外衣的柿饼,将柿饼放置阴凉处摆放几天会出现白霜。

九、柿饼是热还是凉?

柿饼是凉的。因为柿饼是由新鲜的柿子经过加工制作之后所形成的,柿子作为一种凉性食物所以说柿饼也属于一种寒凉性食物,尤其是在夏天非常适合吃一些柿饼,它可以起到中和我们身体中热气,从而起到降火清热的功效。

但是对于一些体质虚寒或者肠胃不适的人是不适合吃柿饼的,因为它作为一种寒凉性食物,吃完之后可能会加重体内的寒气,从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现象。

十、柿饼是晒干还是阴干的?

晒干好

1、制作柿饼,要求选果大,果形端正,果顶平或稍突起,无纵沟,含糖量高,含水量适中,无核或少核的品种。柿果要充分成熟,色泽澄红,果心空虚,弯尖发黄。

2、去皮:柿子制成柿饼前,要先将柿子削皮。将新鲜的柿子洗干净,沥干水分,再用削皮刀削去柿子表皮。

3、晒干:晒柿子需要在通风并且阳光好的环境,先将柿子摆放在竹屉上,在日光通风条件下晒制柿子表皮干枯(不能着水),用手轻轻将其挤压成饼状。

4、挤压:晒柿饼的过程需要经过两轮的挤压,第一次的柿饼还没有完全成型。需要再次将挤过的柿子放回竹屉上晒制,约八至十天后,再依次挤压一次(同第一次挤压的手法一样)。

5、密封:将晒制好的柿饼,均匀的码入小缸中,用保鲜膜封好缸口,盖上盖儿,使柿饼上霜即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xxc/sxxc/760240.html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