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夹油饼的由来? 火烧夹油饼怎么做?
一、烧饼夹油饼的由来?
烧饼是一种既廉价又美味的面食,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也被当作主食。一日三餐中都可以出现烧饼的身影,其外酥里嫩、软糯适中、鲜香可口,而且还可以加入各式各样的馅料,油盐、白糖、五仁、水果、原味等,都非常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
但相信很多人都未必了解,这种看似十分寻常的食物,其实也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烧饼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其诞生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明帝派遣班超再通西域时期。《续汉书》曾记载“灵帝好胡饼”,而胡饼就是从西域引入的烧饼。
笔者认为,汉代两次通西域,不仅维护了汉代中央集权统治,而且也将极具西域特色的风土人情,融入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中。尤其是张骞、班固归汉时,携带的大量西域食物,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代人对饮食文化的理解。
事实上,如果深入挖掘烧饼的由来,不难发现张骞通西域时,以“胡”命名的饼类食物,其实就已经被记录于汉代食谱。笔者认为烧饼作为西域风情食物之一,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考验,时至今日依然活跃于餐桌之上,可见烧饼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
如果说公元前二世纪,是烧饼传入我国境内的重要历史节点,那么在其之后的公元七世纪,就应该是烧饼最流行的年代。而此时正处于唐朝最繁荣时期,长安城内制作烧饼的店铺鳞次栉比。很多当时极富盛名的大诗人,也都对烧饼情有独钟。
唐朝人的主食“烧饼”,征服了每个人的味蕾
目前,关于烧饼的起源众说纷纭。汉代张骞、班超通西域,将胡饼带回汉朝之后,其实这种具有西域口味的胡饼,就应该是古人口中所说的烧饼。但由于从汉代至唐朝,大约一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人们还是习惯性的将烧饼成为胡饼。
一、烧饼诞生于北魏说
事实上烧饼的起源历史,还曾被记录于《齐民要术》中。作为北魏时期的重要农学典籍,不仅直接将这种面食称为烧饼,而且还介绍了制作烧饼的具体方法。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北魏时期的烧饼其实就是胡饼。
因为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而且在当时汉族群体中,北魏就是历史中所说的胡人政权。所以笔者认为,从这个方面去分析,可以得知《齐民要术》中,所说的烧饼其实就应该是胡饼。
二、火烧夹油饼怎么做?
食材:普通面粉400克、酵母粉4克、温水220毫升、玉米油20克
制作:
1、面粉、酵母粉、温水掺和在一起,搅拌成面絮。
2、搅成面絮之后加食用油,揉成光滑柔软的面团,密封备用。
3、接下来做油酥,把面粉小火炒香,加入食盐和五香粉调味,最后浇上油迅速搅匀。
4、把面团重新揉匀搓成长条,下大小均匀的面剂。
5、揪取面剂的一小部分出来裹一层油酥,包在剂子里,收口处收紧,按扁,密封备用。
6、面剂子都做好之后,擀成圆形的饼皮。
7、平底锅不刷油,大火热锅之后放饼胚,盖上盖子烙饼,等底面定型之后翻面,再烙到另一面定型,这时候转小火,开始上色,慢慢的鼓起了大泡就熟了,揭锅盖出锅。
三、猪头肉夹火烧的由来?
提起猪头肉夹火烧,就能想到义春楼。“义春楼”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店主是张洛丙和张洛瑞。
义春楼是清末民初保定的五楼之首,猪头肉夹火烧是它的招牌。1908年开业之时,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亲笔为名吃提了匾。
据老保定传说,义春楼的前身是座肉铺,开始经营廉价的猪头肉夹火烧,很受穷苦劳动人民的欢迎。冯玉祥幼年时代,家境贫寒,进城时,吃不起大饭馆,总到义春楼吃猪头肉夹火烧,对该饭馆产生了好感。冯玉祥当上将军之后,每次回到保定,必到义春楼吃火烧,有时还用大车拉上运到四里营营盘,让官兵们一起品尝。
从此,义春楼的猪头肉夹火烧名声大振。后来,梅兰芳、侯宝林等艺术大师都曾前往义春楼吃过猪头肉夹火烧。
四、延津火烧的火烧的由来?
延津火烧的发源地是安阳市滑县牛屯镇。在当时是延津牛屯后来牛屯归滑县牛屯,因为延津县王楼乡与牛屯镇只有一条马路之隔,也就慢慢流传到延津全县,时间久了,在人们观念中火烧便成了延津火烧。咱延津至少也是国内顶尖的优质小麦基地。 火烧是河南豫北地区独有的一种汉族传统小吃,而延津火烧又是火烧家族中一枝独秀。延津火烧从牛屯发展传播过来,似烧饼而比烧饼大,像肉盒而比肉盒焦,浑圆如饼、色如紫铜、中间鼓凸、层次分明,素以个大肉多、外焦里嫩、香而不腻、食用方便而备受食客青睐。
五、油饼夹年糕的做法?
1.盆里备面粉640克,碗里备开水520毫升,一定是刚烧开的水,放几分钟也行。小心别烫着。
2.这时候在电饭煲里也把糯米饭蒸上,取300克糯米,洗净的一把红枣,一把葡萄干,有枸杞也可以放,并加入一勺红糖,没有的白糖也可以,水的多少只要做成软烂的米饭就可以,比平时干的米饭多加点水,这样糯。
3.什么料都不用加,直接往盆里加开水,一边加一边用筷子搅拌,最后搅成一团一团的面团。让其放凉,不用盖盖子。放凉了把面团揉一揉,变的均匀一些,不用揉太久,没必要。然后让其松弛十分钟。
4.案板上抹油,手上也抹点油,把面团搁置到案板上,轻轻的揉一下,然后将面团搓成两个长条。
5.切成12个剂子,擀成饼。如果重叠放在一起,一定要抹油。
6.烧油,油开了中大火炸油饼,直到把所有油饼炸好。油饼刚炸出来的时候有点硬,放一会就软了,放到第二天还是同样的口感。
7.米饭熟了以后,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让其看起来有粘度即可。
8.糯米饭取合适的量一个个夹到油饼里,放入后把油饼捏一下,就两边粘紧了。 软糯香甜的油饼子卷糕就这样完成了
六、火烧夹肉的火烧怎么烙?
1、酵母用温水化开倒进面粉中。
2、用筷子搅拌成团,这个时候不必下手。
3、然后再把面团揉光滑一些。
4、面团和好之后,把它放在室温下发酵,盖上一个锅盖或是湿布防止风干表面。
5、发酵好的面团很软有些粘手,借助干面粉把面团再次揉匀排气。之后,取一块合适大小的面团,分成几个大小一致的小面剂子。
6、擀开,略微擀一下就行,中间刷油。
7、然后像包包子一样包起来,收口要捏紧。刷油是为了让火烧可以分层,如果想白口吃,刷油之后可以再撒上点儿其他佐料。
8、然后把包裹好油脂的面团轻轻擀薄一些,略擀即可。
9、电饼铛刷油,把生坯放进去,上面也可以再刷一点油,盖好盖子,烙两分钟。
10、然后翻面,继续烙30秒左右即可。
七、油饼母鸡汤的由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徐州吕梁山城东两里路处,有一个坐落在周围173座山之间的一个山窝,山窝里住着有十几户人家,圣人孔子在此山窝住了一夜。此后,即在此山窝出现了圣饼(圣人亲自做的饼)
八、肉火烧的由来?
潍坊肉火烧是潍坊的传统美食,潍坊肉火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只不过当时还是普通的饼、火烧之类的,近代才慢慢演变成肉火烧。
在清朝乾隆年间,还叫潍县的潍坊百姓生活比较繁荣,小吃也在慢慢发展,一开始是被称作“杠子头”的火烧比较流行,后来慢慢的因为生活水平的提升,肉食被融合到火烧里,潍坊肉火烧就这样诞生了,传统的潍坊肉火烧是用土炉烤制而成的,外酥里嫩,如果有时间来潍坊旅游,大家可以品尝一下正宗的潍坊肉火烧。
九、火烧坪的由来?
火烧坪得名的由来,是最早的时候,这里的村民每逢冬春时节,习惯放火烧荒,因为海拔最高,方圆数十里都可望见烧荒的场景,于是称这片高原为“火烧坪”。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火烧坪利用高原的反季节优势,大量种植萝卜、白菜、包菜。此后近30年,火烧坪凭着这一自然禀赋,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山蔬菜之乡。
十、火烧寨的由来?
村名所来,据民间世代口头流传,在北宋年间,杨六郎(杨延昭)奉命镇守蓝关古道,驻军坡底村南的峣山七盘和辋川的六郎关。其氂下焦赞孟良部驻扎在青泥岭北沿小河河谷一带。开垦红花淤种粮,因而放火烧山。时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只烧得狼奔豕突,雁叫鸿飞,火光月余不息,辉映尧山辋水数十里,故得火烧寨此名,沿用至今。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