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16个州市特色菜排名,你的家乡菜排第几呢?
云南16个州市特色菜排名,你的家乡菜排第几呢?
云南16个州市特色美食排名出炉,看看你的家乡腔升菜能排第几名?
第16名
楚雄姚安乳鸽
姚安养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坝区农民几乎户户养鸽。
栋川镇街头还专辟鸽市进行交易,省内外购者络绎不绝,年均可有20一30万只乳鸽上市。
初孵化出来的小鸽,在毛长全离窝之前称为乳鸽。
乳鸽肉嫩骨酥,不肥不腻,既是席上珍,又可入药,若用白附片与之炖成“鸽附汤”,脊陪有热血滋补之奇效,俗称“肉中人参”,对治疗体虚、神经衰弱,疗效甚佳。
第15名
文山广南豆沙肉
文山人的餐桌上很少吃甜味的餐品,但在传统菜谱里却有一道以香甜为主的菜――豆沙肉。
这道菜出自文山广南,200年前喜食甜味的外地流官或客商把甜味食品搬上了广南人的餐桌,并一直保留传承至今,一道菜体现了内地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在味觉上的交流与融合伍野老。
豆沙肉作为广南的一道传统名菜,已有200多年的制作历史。因其晶莹透亮,味美香甜,油而不腻又肥嫩可口,在筵席上常为客人交口称赞。
豆沙肉200多年一直流行于广南古郡莲城,现在八宝的酒席宴会上也有这道让人念念不忘的名菜。
第14名
西双版纳菠萝紫米饭
菠萝紫米饭是最具傣族特色的糯制食品。
制作时,首先要把紫糯米用水浸泡七到八小时,然后淘洗干净,与剁细的猪肉搅拌均匀,把准备好的菠萝用刀在其顶端切出一个盖,然后掏去菠萝心,放入紫糯米,再把切去的盖盖上,放到甑锅里蒸熟,当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时,即可食用。其味香甜可口,并有补血润肺之功效。
第13名
临沧佤族鸡肉烂饭
佤族鸡肉烂饭是临沧的特色美食。鸡肉烂饭是取鲜嫩乌骨子鸡切碎和新谷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然后再放入茴香叶、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其色泽鲜艳,味道糯滑鲜香,独具特色。
凡到过佤族地区或曾在佤族地方生活过的人,对“模尼亚布绕”――鸡肉烂饭并不陌生,它是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佤族人民人人喜爱的食品,也是佤族人民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
第12名
德宏景颇鬼鸡
景颇鬼鸡,历史上景颇族有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而鬼鸡就是景颇人用鸡做祭品,祭献鬼神后,将鸡宰杀,煮熟晾凉后撕碎,在野外佐以剁碎的姜、蒜、缅芫荽、柠檬叶等相关配料,配入盐、味精、酱油等调料制成。
在过去,只有山官(景颇族的头人)、贵族才能享用这道菜。为了能常常吃到这道美味,聪明的景颇族人将“鬼鸡”端上了饭桌,并作为款待客人的上好佳肴。
云南风俗文化
一、傣族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云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泼水”的形式来庆祝,所以傣历新年,又称“泼水节”。“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数百种节日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区,全州各地都有“泼行核指水节”,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举办的“泼水节”规模最大,盛况空前。
“泼水节”一般从傣历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开始。这一天彬彬有礼的傣家儿女,取来清洁氏敏的水,用树枝蘸取,互相泼洒,以示为您洗去档配一年的尘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平安。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活动,“水花放,傣家狂”,人们提桶端盆取得水来,见面就迎头盖睑地泼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象征着占祥、幸福、健康。
二、 彝族火把节
云南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共同的节日--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5日(阳历7月8日-9日),彝族人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来参加火把节。
人们高举火把汇集在村 头、寨边或广场上,然后在松林、田间奔驰,表示驱除虫害邪恶,以求丰收幸福。每年逢火把节的晚上,从昆明到路南县石林风景区的中外游客有数万人至十几万人,每个人手持火把,与彝族人民汇集在石林风景区,把整个大地照得通红,形成灿烂耀目的火海。为给旅游者助兴,当地政府还在石林风景区组织放礼花,整个夜空五彩缤纷,使观者目不暇接。
三、白族三月街
云南大理三月街,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历时一周左右的三月街,不仅是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资交流盛会,而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欢聚的节日。三月街每年都按时在苍山东麓、大理城西举行。这期间诸商云集,环货山积。各族人民都要把好的工艺品、土特产拿到三月街出售,把最优秀的文艺节目搬到三月街上演出,选最好的骑手参加赛马。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三月街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几十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参加这一盛会,在全国或云南亦属少见。
四、哈尼族长街宴
每年农历12月初(阳历10月10日左右),是元阳县俄扎乡哈播村哈尼族的春节--昂玛突节。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每当节日的头天,村中龙头就到村头的龙树林中央摆设祭桌,宰杀无杂色毛的龙猪,敬请龙来和大家共度佳节。请龙完毕,龙头就把龙猪肉切成与全村户数相等的块数分给各家各户吃。
昂玛突节的第二天,家家户户要做黄糯米、三色蛋、猪、鸡、鱼、鸭肉、牛肉干巴、麂子干巴、肉松、花生米等近40种哈尼族风味的菜肴,准备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摆起来,一家摆一至二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摆成一条700米多长的街心宴(当地人称长龙宴或街心酒),这是中国最长的宴席。
扩展资料
云南各个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都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种。其中,傣族文字语言与泰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历史悠久,东巴文字是迄今还在传承的象形文字。
云南有曲艺83种,为全国之冠,其中少数民族曲艺56种,汉族曲艺27种。彝族歌谣据统计有七十二调,大的有梅葛调、青棚调、阿色调等。大理地区白族曲艺发展成熟,产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调。哈尼族曲艺种有哈巴、腊苔、优历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众中。
傣族神话传说与古歌谣结合,产生了民间说唱艺术章哈。纳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内容的说唱艺术纳西大调,傈僳族曲艺尼丹木刮,佤族曲艺柏巧、唠琼嘎卜(木鼓说唱),苗族曲艺然更、巴腊叭,拉祜族曲艺嘎门可等,都有大量的神话传说曲目,它们与民间歌谣结合,通过原始宗教祭师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当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云南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云南简称“滇”,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古语云“一日长一丈,云南在天上”,她确实离天很近。300万年前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地处海洋深处的谷地突兀而起,造出了一片峰谷纵横、川流回旋的奇异高原。
“岭峦涌作千倾海,峰簇栽成万仞葱”。从海拔仅76米的镇南河口溯向高达6,740米的德钦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云贵高原以平均每公里6米的节律抬升着,恰是一座绿葱葱的九百里天梯。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
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神奇、丰饶的云南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绵亘的群山巍峨的雄峰,激流奔腾的大江水,蜒蜒潺潺的小溪,广袤无际的森林植被,鲜艳夺目的奇花异草,自在欢快的珍禽异兽余辩,无不显示出这方高原红土地上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
景点众多的昆明风光,“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堪称“古建筑博物馆”的建水古城,天下闻名的石林奇观,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鬼斧神工的溶岩洞景,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汹的虎跳峡,腾冲热海的“大滚锅”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高原水城丽江,万里长江第一湾石鼓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当您踏上云南高原大地,肥美的沃土,各种资源宝藏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各种植物、花卉的大量分布,使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香料之乡”、“药物宝库”等美誉。茂密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形成云南野生动物堪称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此外,还有无数的地下宝藏,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生态旅游是游览欣赏、探索和认识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是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通过审美娱乐的活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在旅游地获得基本的地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民族、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各种游客的需要。由于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且有生物多样性特征,因此,云南无疑是您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
云南,古人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在这块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26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
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一个活的历史搜毁山博物馆。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泼水节、刀杆节、插花节、火把节、木鼓节、三月街……神话、史诗、歌舞、绘画、戏曲、古乐……莫不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
云南瑰丽独特的风景名胜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无不具有极高的游览、观赏、考察价值。如今,云南“秘境”已向世人敞开欢迎的大门,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简称:世中滇
省会:昆明
位置: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云南南部。基本上属于低纬度的内陆地区。东邻广西壮族自族区及贵州省,北邻四川省,西北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和南部与缅甸、老挝、越南三个国家毗邻。
面积:全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八位。
人口:云南人口4200万
行政区划:全省行政区内共设2个省辖市、7个地区、8个自治州、127个县市区。
概貌:在这块神奇、美丽的红土地的怀抱中,聚居着
26个民族,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能歌善舞、朴实热情。各民族因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创造出无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以其独特、奇异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流下了形态各异、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景观: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据说这一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一。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民间婚俗
“阿夏婚”
居住在沪沽湖边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袭着一种“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摩梭人称这种婚姻为“阿夏婚”(“ 阿夏”意为亲密的情侣)。成年男女经恋爱,双方建立“阿夏”婚姻关系后,男子夜间到女子家中偶居,次日黎明前返回,生产生活各从其家。“阿夏”关系长短视为双方感情而定。妇女在生产、生儿育女中居于家庭支配地位,子女从母姓,血缘按母亲计算。这种地球上至今仍然存活着“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遗俗,被称作人类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抢婚或跑婚
抢婚或跑婚是解放前丽江纳西族的习俗。男女经过恋爱彼此有了感情,私定了终身,但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或担心遭到女方父母反对,于是男女双方就采取抢亲或跑婚的作法来成婚。古时抢婚或跑婚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女方家里生活困难无法陪嫁大批的嫁妆。当然,现今这种习俗已不存在。
成年礼
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孩子,到13岁时便要举行成年礼。仪式一律在大年初一凌晨举行,地点在自己家的正房火塘下方两根屋柱下。右边的圆柱为女柱,左边的圆柱为男柱。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一脚踩着猪膘肉,一脚踏着粮袋,象征终年吃用不尽。女孩由妈为其穿上漂亮的衣裙,盘发和配戴饰物。男孩由舅舅佩上腰刀。成年礼过后,算是大人了,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洞房夜的撕打
小凉山的彝族婚礼相当特别,洞房之夜,一对新人要进行一番激烈的撕打。新娘要用竹签戳、用手抓新郎,使新郎手上、脸上留下血痕,以示新娘的贞操体面。
云南“十八怪”
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八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一种体现。
其中一种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四季开不败”。这个顺口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
三道茶
三道茶原是南昭、大理国时期国王宴请将军大臣的礼待,后来配方流入民间,形成民间待客的一种方式。
三道茶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苦茶是用下关沱茶制成,小茶盅泡饮,苦中带涩,有清凉之效;甜茶用乳扇、核桃仁、红糖、感通山青毛茶配置而成,一饮清香甘甜;回味茶用蜂蜜、茶水、花椒、姜片、桂皮配置而成,味道辛辣而略甜,回味无穷,三道茶有如人生三味。三道茶一道一道地端敬宾客,敬地,白族姑娘双手举杯齐眉,以示尊敬。席间端来小碟的红绿丝,花生米、蜜饯、果脯等。宾客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民族歌舞表演,《掐新娘》、《金花之歌》、《八角鼓舞》、《情歌对唱》等已成为三道茶保留文艺节目。
僳僳族
僳僳族先民乃汉代滇西“Q”(xi县名,今作“越西”)、“昆明”之属,属于氐羌族后裔。约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在头领木必扒带领下渡过澜沧江,翻越碧罗雪山抵达怒江,以此作为生息繁衍据点,其中部分氏族逐步向南沿怒江西岸迁徙至芒宽境内;部分氏族由福贡、泸水境内往西迁到腾冲大塘等国境沿线一带。后来,迁徙到腾冲大塘一带的部分氏族又翻越高黎贡山进入潞江境内。
僳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有文字。僳僳族中的很多人还能操汉、彝、傣、白、德昂、苗等族语言,僳僳族语言常借用汉、彝、傣词汇。民国时传教士曾使用拉丁字母创造变形体表音的老僳僳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语言学家帮助僳僳族人民创造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新文字。
僳僳族有“花僳僳”和“黑僳僳”之分,高黎贡山的僳僳族多数属于“花僳僳”。主要分布在怒山与高黎贡山山脉之间的怒江东西两岸的高寒山区、半山区及低热河谷地区,集中分布于高黎贡山东部的潞江和芒宽的27个自然村。其姓氏主要以麻、余、欧、胡、密姓居多。
解放前常居住在高黎贡山丛林,过着狩猎、刀耕火种的游牧式生活。以种植包谷、荞麦为生,以猎取飞禽野兽为食。在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傣族不上山,僳僳不下坝。”僳僳族大多居住于山区,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必然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坡上开荒垦地。他们还通过狩猎来改善生活和换取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他们的居室一般比较简陋,多为简易竹、木架结构的草房,有的就住在终年潮湿的岩洞中,有的随耕地搭窝棚居住,随着轮耕地不断搬迁。僳僳族人民成村成寨的较少,三五家就成1个村寨,多为无邻无舍的独住。解放后,大多数都是山坝两头居,形成1村两地,1户两锅,一年四季忙上忙下的状况。随着形势的改变,僳僳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和稳定,他们的居室也大有改变,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富一点的还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打破了过去的拥挤简陋的住房习惯。
僳僳族不仅是一勤劳勇敢、朴实忠厚和直爽开朗的民族,而且也是一个较好客和最讲信誉的民族。不管家境如何贫寒,都热情好客,喜欢结交朋友。无论亲戚朋友还是过往行人,到了僳僳族家,都要茶水饭食招待,如你不吃,会视为你对他们不恭。在僳僳族中有“山不转路转,谁出门能把房子背着走”之说。僳僳族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与僳僳族交往,只要你不欺骗,说到做到讲信用,他愿把心肝肺腑都掏出来给你。假如你不怀好意,进行欺骗、不讲信誉,那他再也不愿与你再继续交往下去。
云南食花
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四时竞妍的鲜花不仅是观赏的植物,而且还是餐桌上时兴的菜肴,几乎每一种可食之花都与一种菜谱联系着。如果你去云南不吃一顿花菜,那就算白去了一趟。
云南野生观赏植物约有2500多种。许多花卉都可食用,比如火红火红的木棉,芳香四溢的茉莉,洁净纯雅的幽兰,亭亭玉立的木兰,漫山遍野的杜鹃等都是可食花卉中的姣姣者。正可谓“秀色可餐”,云南人舍不得春去花落。云南26个民族兄弟都有关于花的菜谱,他们爱花,好像觉得非要把花吃进口才能表达内心的爱。他们的食花历史据有关资料表明已逾千年,每到春天,不论是男女老少都赶往山上,边采摘野花边唱山歌,采得百花之后,晒干,腌制,用罐储存起来待用。
傣族泼水节
彝族火把节 白族三月街
哈民族长街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