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菠萝包的由来和传说是什么故事(港式菠萝包的由来和传说是什么故事呢)
一、泰式菠萝包和港式菠萝包的区别?
泰式菠萝包和港式菠萝包的区别在于:
港式顾名思义就是香港那边的,第二个就是吃起来的口味是不一样的。泰式菠萝包吃起来要稍微甜一点点,而港式菠萝包吃起来稍微咸一点点,最后就是样子还是有一点点的区别,用心观察就会看的出来。
二、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除夕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1、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有夕的传说
恶兽夕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人们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子孙记得这个救了整个村子的孩子——年,就把天明后的早晨就叫年。又是正月初一 ,所以又叫大年初一。
2、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有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3、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有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除夕的禁忌
1、除夕的禁忌有不能说“不要”
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2、除夕的禁忌有忌讳有人来串门
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3、除夕的禁忌有不能大声喧哗
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时,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除夕的习俗
1、除夕的习俗有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除夕的习俗有贴窗花
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3、除夕的习俗有燃爆竹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四、灯笼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很多的凶禽猛兽在大地上游荡,人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会定时进行打猎。就在一次打猎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杀死了一只神鸟。这个神鸟是因为迷路才降落在人间,结果却不幸被猎人杀死了,天帝知道后,觉得人真的是太猖狂了,竟然敢猎杀神鸟,龙颜大怒。所以他便下令让他的天兵在正月十五那天下到人间,降下神火,将人间烧成一片火海。
节日的花灯
但是这件事情被天帝的女儿知道,她生性善良,不忍心人间遭此大难。于是她就冒着危险,偷偷的降临到人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人们,让人们赶快准备应对的方法。
所幸,有一个人想出来一个办法:只要大家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这三天晚上在家里张灯结彩,燃放烟花,这样就可以骗过天帝。
年节时家中都挂灯笼装点
果然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看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他的天兵已经燃放了大火,并且连续三天都是如此。所以就没有再为难人间了。
躲过这灾劫之后,大家为了纪念这一次的成功,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起象征红火的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屋檐角的灯笼
除了这种神鸟的传说,对于灯笼的由来还有另一个说法。
传说姜子牙封神之后,并没有给自己神职,所以他只有在众位神仙出游时为神仙替班。就平日里的情形不提,只是每到大年三十的时候,众神都归位了,各有各的去处,可是姜子牙却没有地方可去了。他只好在人间游荡,这时候百姓们看他可怜,就在一个高竿的顶头点上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每年大家都会挂一张登在高竿上,渐渐的就形成了灯笼。
五、龙的由来和传说和故事?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对现代中国人来说,龙的形象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人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大中国人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六、元日的节日由来和传说故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的由来: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所以他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从此之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即元宵节。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因为刘氏江山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于是汉文帝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即“闹元宵”。
七、猫的由来传说故事?
人类与我们有着深厚而珍贵的关系猫友...但你意识到这种关系可能在古代就开始了吗?
据考古学家说第一个证明猫被驯养的证据来自公元前7500年的一个墓穴,在那里,一个人类和一只猫一起被埋葬。有报道说考古学家在柏树岛上发现了一根8000岁的猫骨。这暗示了驯化,因为你到底为什么要带一只野猫上船?
八、铜梁龙的由来和传说和故事?
铜梁耍龙灯习俗久远,盛于清代,20世纪80年代后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明清以后,随着铜梁火龙的发展,各地也涌现出了很多火龙风俗,可是关于火龙的传说却是大差不差,基本上以祈福为主:许久许久之前,巴蜀地区里来了一条火龙,浑身喷火,兴妖作怪,从此之后,周围土地干裂,禾苗枯死,村民们心焦如焚。
这个时候,一对年轻的夫妻挺身而出,带着大家凿山引水缓解土地干旱。然而,水通了之后,那条火龙又来了,它张开血口又喷出烈火,把这对年轻夫妻烤死了,也烤干了开凿的水源头。这对年轻夫妻留下了一个男孩叫张共,继承父志,去到峨眉山求仙问道学法。三年后学成归来,与这条恶龙苦战了三天三夜,用神火将恶龙烧死在了洞里,而张共也气竭身亡。
从此之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村民为了纪念张共,庆祝丰收,慢慢每年新年之际举行火龙活动。
古老的巴蜀,这片在心中灵气满满之地,就该有舞火龙的方式敬天敬地,豪迈却不失洒脱,壮观又不失细节。
时至今日,舞龙传统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那种震撼远不及铜梁龙!
九、福州烟台山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福州是花园城市,时光总想从琼花间,漏出一点蜜来,留给玉岛一点甜的诗意。玉岛,是琼花和瓜果的故乡。一百多年前,法国驻福州领事、剧作家保罗·克洛代尔说:“这是有着玫瑰和蜜的颜色的地方……”来过的人似乎都闻到了风中的蜜意。
烟台山是仓山区(琼花玉岛)北部靠近闽江、仓前路旁的一座山。因朝代更替,这座山更名多次。自古一座山的命名、更名通常与山上建筑有关。此山,因天宁寺而初名“天宁山”,后别称“盐仓山”(简称仓山)、“仓前山”,今政府名之“烟台山”。
烟台山脚的闽江流碧泻玉,梅花坞曾经十里梅花盛开,诗载“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可谓人间仙境。这梅花结果后便是青梅,当地百姓便用青梅作果脯或酿酒营生,因此直至近代,当地百姓种梅为生,爱梅如命。
明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曹学佺从洪塘来梅岭赏梅,赋诗《藤山看梅》,诗末“藐姑射仙子,于此忽相逢。”把梅岭比作藐姑射(仙山)。梅岭附近是朱熹的叔叔朱槔称赞的世外桃源——桃花山。因此,梅岭、桃花山,和天宁山一带区域视为人间仙境。清中叶林则徐在天宁山顶设炮台,1965年,政府在炮台处建烟台山公园,天宁山多一别称“烟台山”。
十、港式有馅菠萝包的做法?
材料:高筋面粉300g、低筋面粉60g、牛奶140g、全蛋液36g、淡奶油50g、盐3g、酵母5g;菠萝皮料:黄油30g、黄油90g、糖粉90g、鸡蛋液50g、盐3g、低筋面粉 150g、奶粉10g。
做法步骤:
1、把高筋面粉300g 、低筋面粉60g 、牛奶140g、全蛋液36g 、淡奶油50g、糖50g 、盐3g、酵母5g、黄油30g依次倒入碗中,揉成面团。等发酵到1.5倍大小,用手指沾面粉戳一个洞,洞口不回缩即可。
2、发酵好的面团排气,分割成10份每个约65-70g,搓圆室温松弛15分钟。
3、准备做菠萝皮:黄油、糖粉、盐倒入铁盆中,用打蛋器打至发白;分三次加入鸡蛋液(每一次都要充分将鸡蛋液与黄油混合再加下一次,以免水油分离,影响菠萝皮的酥性);搅拌至黄油与鸡蛋液完全融合,倒入低筋面粉、奶粉,用硅胶刮刀轻轻拌匀。
4、拌至光滑不粘手即可,把拌好的菠萝皮放在案台上辅助一点干粉搓成条状,切成10份约40g一个。左手拿起一块菠萝皮,右手拿起一块面团,把面团压在菠萝皮上稍微用力,将菠萝皮压扁右手采用由外向里的方式捏面团,用分割刀轻轻在菠萝皮上划出格子花纹。
5、划好花纹后,就可以进行最后发酵了,发酵到1.5-2倍左右大小,发酵好的面包表面刷薄薄一层全蛋液;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上下管180度烤15分钟左右。烘烤结束后及时出炉晾凉即可食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