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乡小吃 > 香港小吃 > 正文内容

北京有什么必吃小吃?

2024-01-11 16:29:15香港小吃1

必吃小吃:

1、糖耳朵

糖耳朵是又叫蜜麻花,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蜜麻花,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北京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比较有名,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质量稳定,主要是放碱合适,没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

2、姜汁排叉儿

姜汁排叉儿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3、艾窝窝

艾窝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北京风味小吃,也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颇受大众喜爱。主要食材是糯米粉(江米)、面粉做外皮,其内包的馅料富有变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药泥等营养丰富的天然食材,质地粘软,口味香甜,色泽雪白,常以红色山楂糕点缀,美观、喜庆。因其皮外糁薄粉,上作一凹,故名艾窝窝。艾窝窝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4、北京炒肝

北京炒肝是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由猪大肠,猪肝等制作而成。根据记载,炒肝作为北京传统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问世百余年了。炒肝是由开业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会仙居"发明的,是在原来售卖的"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且勾了芡,从而形成流传至今的炒肝。北京炒肝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5、北京豆汁儿

北京豆汁儿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豆汁儿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豆汁成为宫廷饮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豆汁儿本来是北京普通百姓的最爱,后因乾隆传入宫廷,成为宫廷饮品。北京豆汁儿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6、豌豆黄

豌豆黄也称为豌豆黄儿,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是北京春季的一种应时佳品。通常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成品后,外观浅黄色,味道香甜,清凉爽口。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豌豆黄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7、老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是中国传统特色面食,初起源北京,后传遍大江南北之后便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老北京炸酱面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烧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在老北京炸酱面、海碗居、一碗居都有比较正宗的炸酱面。

8、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北京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卤煮火烧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辅之以炸豆腐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等辅料,使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颇受人们的喜爱。卤煮火烧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9、老北京驴打滚

驴打滚是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又叫豆面糕,起源于东北地区,在北京称驴打滚,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黄豆面入嘴后可以不嚼,细细品,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老北京驴打滚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10、面茶

面茶不是茶汤,而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淋上芝麻酱,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浇在面茶上。老北京人喝面茶,讲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面茶很烫,其实用吸溜更加恰当。碗里的面茶和麻酱一起流到碗边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酱又是面茶,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

11、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质地酥脆,香甜可口。环饼据说远在战国时代就有,秦汉以来成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12、焦圈

焦圈是一种老北京传统的特色小吃,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风味独特。在老北京,男女老少都爱吃焦圈。北京人吃烧饼爱夹焦圈,喝豆汁的时候也爱就着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的食品。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也有记载:“入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

13、糖火烧

糖火烧是是满族传统小吃,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因其制作时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通州小吃,后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饼色泽浅黄,外皮酥脆,内瓤层次分明,筋道利口。其中大顺斋糖火烧比较有名。

14、老北京爆肚

老北京爆肚是天津和北京风味小吃中著名的传统小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有羊爆肚和牛爆肚,牛爆肚分牛百叶和牛肚仁,羊爆肚分9种,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15、芸豆卷

芸豆卷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点,主要用芸豆豆沙制作而成。其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是慈禧的御前御点。芸豆卷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芸豆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过其籽粒中含有一种毒蛋白,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被破坏,所以制作芸豆卷的芸豆必须煮熟煮透,消除不利因子,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其营养效益。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jrjxc.com/jxxc/xgxc/99141894.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香港著名导演?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